zoumou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umouyan

博文

再谈工科研究生如何做研究 (科学研究者的创业之路)

已有 8708 次阅读 2012-6-26 14:0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style, exactly, 创业之路

再谈工科研究生如何做研究

 

(第二部分:谈谈科学研究者的创业之路)

 

                    邹谋炎

            (中科院研究生院暑期讲座材料,2012625日)

 

二、谈谈科学研究者的创业之路

 

    1、研究者创业,有机会吗?

 

    我本人是搞电子信息技术的,只能说这个领域中的情况。要问创业机会,只要抬眼望望中国市场,只要看看国内的生产企业、矿区、油田、港湾、码头,是不是满眼都有可作的事情?缺的只是你的本事。可以随意列举一些例子:如:网络软件、民用电子、汽车电子、仪器仪表、装备控制系统、工业诊断系统、测量系统、安全系统、医学设备和仪器、局域网和城域网通信系统、…. 这里仅仅列举了一部分“民科”可涉及的部分领域。你在任何一个领域中有专门技术,都有创业机会。问题就是:所谓“专门技术”从哪里来?

 

    2、创业者为什么屡屡失败?

 

    我们只谈论以电子信息产品为目标的创业者。在中国这方面的成功者确实很少。人们抱怨政府的相关政策,而真正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创业者本身。我们不妨分析若干实例。

    我遇到过几位不成功的创业者。虽然本人对所持技术深信不疑,但技术层次相当低。如果自己实现产品化,到市场上试试,不一定没有效益,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问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闭合或财力不足,需仰仗他人合作。技术层次低,容易被别人获取和模仿,终归失败。

    一位毕业的研究生,感觉自己研究的图像处理算法非常漂亮,想创业作成产品。我提出的问题是,你产品的最终用户在哪里?有多大的潜在市场?在一番试探性调查后发现,竟没有找到一处可能的用户,更谈不上有人愿意投资。这种研究和应用脱节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目前国内大学和基础研究所的考核机制中,发表论文才是最重要依据。而在以应用项目为主体的研究所,通常不会过早安排研究生参与项目工作。研究生只能从杂志论文中找研究题目。

    某市科技局从2002年到2006年间推动了100多项高校和本地的合作项目。几乎所有项目都在23年内宣告失败。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是高校提供的技术不够成熟,不能在合同期内达到产品化要求。

    从以上这些事例来看,科技人员创业绝非容易。技术层次低不行,脱离实际不行,技术不成熟也不行。

 

     3、科技创业者需要做的技术准备

 

     这样看来,科技人员创业这条路还能走吗?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科技人员不仅能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而且应该大有作为。条件是,你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一个以自主创造产品为目标的科技型创业者,必须准备的条件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适当的技术层次,和一定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该是不容易被模仿的,或者能申请专利保护的。不是所有的核心技术都适合于申请专利保护。例如,微带阵列天线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没有系统性资料,也没有系统性专利报告,就成了产品公司的核心技术。在中国测速雷达市场上,一些公司不得不采购国外带天线的微波前端,上海慧昌公司推出了一种自行设计的雷达,北京川速微波公司推出了多种不同规格的雷达,意味着多种不同的天线。这就是竞争力。这种产品技术会申请专利保护,但只涉及产品的尺寸描述,防止抄板仿制,而不会透露设计原理、方法和程序。

    产品技术层次首先决定于技术专业所关联的理论和工艺深度。这对许多科技创业者是一个挑战。懂得这个道理的研究者,如果规划出时间进行理论准备和工艺学习,是有可能达到目标的。

    我本人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研究。为了退休后有点事做,在产品发展方向上作了一点考察,选择了“民用微波”这个方向。因为这个方向在中国有大空缺,有难度,就有机会。微波不是我专门研究的领域,但不陌生。深入一个专业领域难吗?对我难,对别人也难。我有数学基础,有较多的实践经历,学过或见识过微细加工和微波工艺。学生们在大学一年要学多门课程,我只学一门,应该不需要多少时间。这一点上我实践过,是成功的。没有用多少时间就取得了微带阵列天线设计的自由。完成了天线设计、仿真、自动绘制版图的全套软件。并加进了“馈线不连续性最小化设计”,“考虑辐射单元特性的阵列优化设计”这些自创的新技术。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各个研究者应该首先发掘自己最熟悉领域的技术方向,尽可能扬长避短。如果选定了方向就要力求深入。避免追求浅层次的技术实现。理论困难应该下决心学,工艺困难可以先通过网络调查,你会发现许多新世界。有一些补救办法可能帮助你提升技术层次,如加进一定的高技术内容(特别是含一定工艺的);使用专用软件;强化产品的特定适应性技术;加进一定的跨行业、跨领域技术等等。

    了解这些背景对处于学习阶段的研究生应该是有意义的。现代科技中的理论和工艺方法两方面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工科研究生,学习理论时,必须思考和追求理论的应用方法。如果你确实具备“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又注意了不断积累实际技术,特别是了解工艺,那么你会发现处处都有你能够去创造的机会。

 

    2)、科技创业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在确定技术方向过程中必须进行应用调查、市场调查、研发生产条件调查、产品成本估计。必须搞清楚你想要搞的技术产品最终用户有哪些?市场有多大?是直接买给用户还是需要中间设备集成商?有没有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研发过程需要的关键仪器设备有没有解决办法或需要多少资金?产品的器材成本和加工成本有多高?实现少量产品样本需要多少资金?

    常常还需要调查你要搞的产品有没有国家质量管理标准?有没有现有类似产品?如果有,你的产品优势在哪里?等等。

    搞清这些问题对研究人员肯定是十分头痛的事情。实际情况可能没用那样糟糕,因为多数情况下你应该有一些前期工作和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用最节省的方式做几个试样。只要有基本成功的试样,就有了说服力,争取投资合作者。另一种可能性是做到试样为止,将你的知识产权放到市场上,吸引购买者。但在当前国内的环境下,最好立足于自己完成产品发展过程并投入市场。

    “山寨”进口产品对科技人员是耻辱。但科技人员应该从进口产品了解市场动态,学习设计理念。

 

   3)关于技术成熟性。科技人员不能凭头脑的冲动,在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开始创业。这里所说的成熟是指:技术原理确实;关键技术已经过设计试验;不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障碍;以及技术的经济规模和时间能够进行估计,并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不是指已经完成了产品化过程,因为后一个要求常常不现实。

 

    以上我们谈了科技创业者需要做的三方面技术准备。如果你想做一个自主创新产品的创业者,这些意见可以供你参考。如果你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做了适当准备,以后的路子就应该比较好走。

 

    4、研发实力最重要

 

    前面说了那么多,归纳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科技创业者,你个人的研发实力是最重要的。而达到强的实力,只有一个办法:勤奋。

    不要认为基础理论不重要。良好的数学和专业理论基础可以帮助你很快进入你希望学习的领域;使你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可以帮助你很快地抽取和把握关键技术。

    学习理论时一定要问一下用在何处、如何用?为了应用常常需要扩展知识,这时不能偷懒。

    进实验室要把握机会学习仪器。不单是操作和性能。如果可能,看看结构特点;电路板布线特征;高频和微波结构特征;接口方法等。

    看到工艺设备要仔细一点,了解工艺目标和达到的主要指标,争取学习操作方法。电子类工艺设备、机械加工设备、光学加工设备、材料处理设备等对你可能都有用。如果太多,看一眼也有好处。

    必须有MATLAB编程能力;掌握AutoCAD和内嵌的LISP技术;掌握至少一种电路布线软件的使用,如Protel。如果你现在不会,请化一点点时间学会它。

    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争取掌握以下至少一件生存本事:

    ---- 学会 C++ 编程;

    ---- 了解一种 DSP 硬件设计,掌握软件编程;

    ---- 了解一种 ARM 硬件设计,掌握软件编程。

    如果你希望继续研究或出国,上面的生存本事对你一定也有帮助。希望继续研究者,发表学术论文是必经之路。英语和数学对你尤为重要。

   

    关于创业方向,现在移动互联网抄得很热。例如李开复做的事有多个投资人支持,你们做不到。即使是这样,李开复面临的竞争是国际大公司,有成千上万的对手。他的胆识值得钦佩,但如果他对电子工业和产品有较多的了解,他的路子会变得好走。我们的研究生要学习软件和硬件两手。一定要克服只愿意敲键盘,不愿意作电路做实验的偏向。电子工业产品有更广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容许各种各样的技术创业者。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机会。

 

    勤奋是你们决定性的选择。

    如果你希望拥有尊严、不愿贫困,就努力吧。这才是最靠得住的办法。

    如果你有仁爱之心,就努力吧。因为你创造的产品可以帮助一群人就业。

    如果你想我们的民族昌盛,就努力吧。因为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竞争。

    让我们一起努力。

 

    谢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09-586043.html

上一篇:再谈工科研究生如何做研究 (第一部分:关于研究选题)
下一篇:听说伦敦奥运会花的钱只有北京奥运会的1/30
收藏 IP: 210.73.1.*| 热度|

10 徐硕 吕喆 曹聪 刘天亮 曾新林 陆泽橼 刘齐文 liguoshuai dulizhi95 thanks20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