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飘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ensambao

博文

这都是什么心态?钱不能用在刀刃上吗?

已有 3233 次阅读 2011-3-7 12:24 |个人分类:社会视角|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社会, 科学, 发展, 人性, 心态

最近听到一些国人的故事,也想想以前身边国人的做事之道,不仅感叹:现在的国人都是什么心态呢?钱不能用在刀刃上吗?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这种感受,有多少人对这两问感兴趣,但是,我还是想把这些让我发此二问的故事列到下面:

1.农村孩子考大学了,其父年过六旬。国家政策说是60岁老人有补贴。这孩子他母亲就去村里打听,问支书:我那老头子也满60岁了,你知道的啊,身体还不好,我家怎么没有补贴啊?那支书回答:唉,你家孩子都上大学了,惦记那点钱干嘛啊?
点评:这故事让我心寒不已!支书的意思难道就是读大学就有钱了?读大学可是家庭开支的大头啊,学费,生活费...难道那家穷,怪他们娃上大学了?你政府不落实鼓励上学,发展教育的政策,也不落实补贴老年人、困难户的政策?这是什么心态啊?只能用变态来形容。以管窥豹,中国的钱没有用在刀刃上。
 
2.一个自然科学的学生和一个社科类学生谈话。自然科学那学生说,自己学业繁重,每天看大量文献,然后拷贝别人的实验方法,技术,重复前人的工作,有些工作由于实验条件限制,还不能完全重复,最后是走别人的路都没有走好...这人说了很多自己的难处。社科类那学生说的更多,小到自己的学业,大到国家政治经济,国家这个政策不好,那个经济没有效益...也是满腹牢骚。
点评:我听完这两个年青的谈论后,感叹:现在的青年啊,怎么都像怨妇似的,愤青就是爱国吗?发牢骚就解决问题了?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有搞明白,自己都没做好,还哪有那么多牢骚呢?我以同龄人的身份发表一下个人拙见:自然科学跟社会科学还是不一样的,搞自然研究,一定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而且是发现新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因此,搞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光重复别人的工作是远远不行的,或者是在混日子,那种半模仿就更不行了,容易导致编造、修改数据和科研造假。自然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在前任基础上发现、提出新问题,然后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说吧!对于社科类的出身的同学,他们的研究、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很容易发现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而且当今社会信息流通快,公共媒体传播广泛,普通百姓都能看到社会里有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比发现问题重要,而且难很多。不要成天想这又问题,那有问题,一定要想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问题,社会才会进步。
 
3.关于发表文章和撰写专著的故事。现在科研发表期刊论文很难,尤其是发表高档次的文章,但是现在编写专著、出版书籍很容易,有很多同志,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薄薄的几页科技期刊论文没有几篇,却有厚达上千页的编著(或专著)好几本。
点评:这是什么科研现象啊?不能有好的科研论文发表出来,就表明这人科研没有什么成果,没有成果怎么能写出那么多书呢?不排除干了一辈子科研后,人生积累写成书,如果非要那样出书的话,我觉得最好写成传记,不要编著成科研著作。没有科研论文去出书,要么就是钱烧的,找人去编,去抄,去拼凑。试想一下,没有科研论文支撑,或者科研论文的影响不大(影响因子低),即使有不少论文(不排除有造假的文章),写书是多么不可思议啊,写出来的东西还有什么意义呢?再退一步,你有很多有影响力的科研论文,这种情况下编书,我觉得有意义,但也不大,因为你的成果都已经通过期刊形式发表了,公之于众了,还有必要串成书吗?当然,写成教科书是另外一回事了,再说,现代教学中最好不使用单一的教科书,信息的多样化传播、摄取途径已经让学生们不在局限在抠书本条条了。总之,疯狂出书,也是不正常现象,浪费钱财,坑害后人,更不用说是危害现代科研了。

故事先写到这里,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唉,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6829-419649.html

上一篇:也谈“做学问,怎样才算成功”
下一篇:国际碳峰会的争端:战争的硝烟算排放吗
收藏 IP: 173.32.128.*| 热度|

2 王号 孙学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