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有关广为人知的二八定律,意思是80%的业绩由20%的人创造。管理学上另一个“二八定律”似乎就不那么广为人知了:败坏风气、破坏合作、耗费管理者精力,……,总之公司大部分问题是少数员工引起的,只要赶走少数几个人,就能获得大收益。
我做管理的早期就遇到过一个让我烦恼的员工,当时我还在科学网写了《和“问题员工”谈话》,《一个让我头疼的员工》两篇博客,两篇博客都成为“精选”博文,后来我把这两篇博文设置为隐藏,现在已无法设置为公开。现将两篇博客归纳如下,还原当时的情况,看来写博客还有些好处,不然很难回忆起十多年前的细节了。
一天我接到一个毛遂自荐的电话,说他是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材料工程师,目前在我们一家同行公司工作,我们那时正需要材料工程师,就录用了他。
入职第一天在上网,他提醒了下他,过几天上班在看NBA球赛,我又提醒了下他,……,这样反反复复。
有一次他主动来找我谈话,说他对公司的技术不熟悉,要我给他培训,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对产品不熟悉怎么开展工作?”——来自做同样产品的同行公司,竟然对产品不熟悉。我说不懂可以学,你已工作十多年了,我工作不到三年,况且我是机械专业,你是材料专业,我也没法在专业上帮助你。我建议他去车间看看,不懂再问,后来多次督促他去车间,结果不见他下车间热情,即使下去,没几分钟又回到办公室上网。
后来又向我抱怨说很多公司不重视材料人才,我说我很重视材料人才啊,我已多次问你,搞材料分析需要什么仪器设备你提出来,要什么待遇也可以提,怎么能说不重视?他爽快地回答:“不是,不是,不是说你”。他接着又说“工作除了赚钱之外就是图个开心,要是大家干得不开心就没有意思”。我问他是不是我或者公司让你不开心的,他还是爽快地回答:“没有,没有”。我有些不耐烦了,问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他又笑眯眯回答:“没有,没有,只是说说而已。”
持续几年,奇奇怪怪的言行层出不穷,工作能不干则不干,耗到2016(或2017年?)年才主动辞职,耗费我和其他一些管理人员大量心力。只怪自己管理经验不足,心不够狠(跟我说过他家庭困难),总希望人家回心转意,改过自新,最终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在试用期转正考核表上批上“不同意转正”几个字就能抓小放大,省去几年的麻烦。
2020年1月份我跳槽换了一家公司,我是空降兵,且是跨行业而来,期间的故事可以写成小说,这里只说与本文主题相关的一个人。
这位员工年纪比我大二十岁,只要他一坐在那里,立马散发出压抑的空气,周边的人都不说话,有时说话还只是跟他吵架。他时不时到我那告状这个员工能力不行,那个员工经验不足,言外之意是他行。还多次向我提出给他增加奖金,给他配公司股份,以解他老人家的后顾之忧。
小时候我爸爸就教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作为领导,要特别警惕那些来告他人状的下属,领导人听断不明是团队乌烟瘴气的开始。
他不但告同事的状,还跨级向上告我的状,我时不时还得给出解析。
谢天谢地,不算太久,不用我开除,他主动离开了,整个团队的风气立马改变,敌对变成合作,压抑变成欢笑。我目前带领的团队阳光和善,团结合作,不是因为我领导能力有多强,而是少数不适合的人离开了(我2024年开除过少数不适合的人)。
管理要抓大放小,有时要抓小放大,去除一个小污点就能获得大收益。这个道理在农村生活时我就有感悟,我们老家有句话,“一头牛拉稀,殃及一栏”,只要把那头拉稀的牵走即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春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46832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