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生态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生态人 “生态驿站”备草墩和清泉,请放下行囊,稍事歇息。

博文

环保教育如何入脑入心

已有 2648 次阅读 2009-2-16 15:11 |个人分类:专栏3:国内生态江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环保教育, 环境教育体系

在学校是环保卫士,出了校门乱扔果皮纸屑
环保教育如何入脑入心
资讯来源: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12/21/content_2004066.htm
2007-12-21
中国青年报记者 张文凌
    团云南省委在刚刚完成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建设,仍依赖共青团或学校来组织,没有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这项国家政策,在被调查的450名青少年中,表示了解的只有90人;知道“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占69%,其中只有39%的人知道怎样参与该活动。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9%的人通过政府组织参加生态环保活动,21%的人通过各种环保社团参加活动,56%的人通过团组织参加生态环保活动。

    “环境教育体系的缺失是全民教育的重大损失”

    今年年中开始,团云南省委书记饶南湖任组长的生态环保调研小组,对5年来云南省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以18~35岁的青少年和团员青年为调查对象,在全省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

    调研小组提交的《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表明:“目前,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环保意识也不强。一些人认为,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是社会或政府部门的事。生态环保道德教育与青少年没有关系。”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段昌群教授认为,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环境教育体系缺失”导致的,“我们的环境教育体系零散、内容不到位,没有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知识的内容融合到教育体系中。”

    对此,一位小学自然课老师深有同感。

    “1998年,自然课还要参加统考,老师、学生、家长都特别认真对待。到了1999年,‘自然’不再统考了,尴尬事也随之而来。”这位老师回忆,“有一次,课堂上需要用蚯蚓做实验,我提前布置学生自己动手采集蚯蚓,一个星期过去了,班上竟有一半学生是空手来的。有家长写了便条捎给我:自然老师你好,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我们没让他去挖蚯蚓。”

    更让这位老师尴尬的是,一次自然课上,一名同学将数学试卷摆在课桌上写。他示意了几次都没用,就走过去轻轻合上了学生的试卷,没想到这个小学生猛地站起来,将桌上的自然书撕成两半,生气地说:“‘自然’有什么好学的,考零分我爸爸也不会骂我!”

    面临升学压力的师生和家长不能正确对待环境教育,千辛万苦进入大学的学生,仍然得不到系统的生态教育。

    据调查,目前非生物、生态专业开设生态相关选修课的院校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10%左右,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比例很小。

    “长期以来,我们只宣传比较大的环境问题,没有把这些问题与每个人自己的生存、发展联系在一起,致使环境意识得不到深化。”段昌群认为,环境教育体系缺失是全民教育的重大损失。

    青少年走向环境自觉,团组织作用重要

    云南省唯一的NGO(非政府组织)“云南生态网”主任陈永松发现,许多孩子在学校是环保卫士,出了校门却乱丢果皮纸屑。他认为,学校的灌输式教育并没有使孩子们从内心里接受环保。

    云南某大学的一个学生环保社团,计划去调查一家大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专家告诉他们,国家对大企业的环保评估很严格,他们应该去关注一些中小企业不注重环保,逃脱社会和法律监督的现象。可是,这个建议却没有得到采纳。由于没有拉到赞助,这个社团取消了原计划。

    “大学生都喜欢做又快又短又有资金支持的项目。假期跑上10多天,把钱花完了,写个调研报告,就算完成了一项环保行动,也不去跟踪这个项目的结果。”“云南生态网”的项目官员刘丽波说。

    段昌群也认为,“环境教育长期以来只停留在宣传层面上,环保活动甚至成了不同部门的随心功德。”导致的结果是,青少年对环保充满热情,但他们的行动却表面化和概念化。

    《调研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76%愿意为公益环保事业捐款或参加生态环保方面的社团组织,但也有33%的人从未参加过生态环保活动,55%的人只是偶尔参加。

    陈永松认为,由于团组织的调动能力强、影响面广,在目前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青少年参与环保行动和环保素质的提高,团组织作用重要。资源共享,会使多方受益。

    比如“云南生态网”在丽江建立的“可再生能源教育基地”,“团丽江市委的支持使我们的项目进入了成熟阶段。”陈永松说。

    “青少年环保素质,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状况。”段昌群说,如果他们没有接受过生态教育,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就不可能正确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065-215356.html

上一篇:西部水电开发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下一篇:高消费者增大城市人群生态足迹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