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梦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lu25888

博文

生活带来的思考

已有 2740 次阅读 2011-6-10 18:4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11年是一个人心惶惶的一年,各大食品安全事故,令我们不得不思考好多问题,是道德滑坡还是法制松懈?是什么让道德一次次的触碰法治的底线?

近年来我们不断地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刺激:从注水肉瘦肉精,从掉白块苏丹红,从毒粉丝毒大米,从二甘醇三聚氰胺,从大头娃结石儿”……,层出不穷;而且由此形成一种恶性互动的怪圈:制造毒大米的人当然不吃自己生产的米,可能选择吃面;而向面粉里掺滑石粉大白粉的则可能选择吃大米;造毒奶粉的绝不喝自己生产的奶,或许选择喝豆奶,可别忘了豆奶中毒事件也曾发生;好吧,既然猪肉可能注水或含瘦肉精,禽蛋产品可能有丽红素,那大家就多吃天然的蔬菜水果吧,可是别忘了,菜农却可能种一小块不施农药化肥的菜地自己消费,而把有化肥农药甚至是剧毒农药残留的菜卖给其他消费者。如此,所有的造假者、掺毒者同时也是其他有毒有害食品的食用者。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当然,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中国独有,也是全球性的,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你可以键入“食品安全全球问题”,百度看到以下相关内容:

198611月,人们首次在英国发现了疯牛病。此后,虽然有关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措施,禁止用染病动物尸体制作饲料,但是十多年过去了,疯牛病至今仍然像一个驱之不散的幽灵,时不时就有一个欧洲国家公布在其境内又发现疯牛病。

1999年比利时二恶英“毒鸡案”,不仅造成本国市场混乱,而且很快殃及欧洲其他国家,使成千上万吨比利时生产的禽、蛋和猪、牛肉被收回或销毁。据比利时农业工会统计,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关联损失超过10亿欧元。以至欧洲舆论界惊呼,这是继英国“疯牛病”之后,欧洲又一起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事件。

还有2005年英国苏丹红事件、美国“毒菠菜”事件,2006年美国肯德基反式脂肪油事件、日本“不二家”过期原料糕点事件,都曾轰动一时。即便是被称为食品最为安全的国家美国,仅最近1个多月,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达40多次,引起消费者的不安和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不满......

可见,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全人类都面临的问题!喝洁净的水、吃干净的食物、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本来是千百万年来地球人理所当然的生存方式。如今,这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却越来越变得像是一种奢望。在物质财富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呼吸的却是受污染的空气,喝的是致病的水源和加了毒药的牛奶,吃的是含有农药、化肥和苏丹红的食品,粮食蔬菜转基因,鸡鸭鱼肉含激素......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最密切的饮食,频频告急,四面楚歌,问题频出,人心不安,人们理所当然的发出种种疑问与质询:我们还敢再吃什么?我们还能在哪里生存?这种疑问的蔓延,是对社会公信度的质询,也是对人类无节制扩张的忧虑。这更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永恒的真理。牛本来是吃草的,如果强迫它们吃肉,特别是吃同类的肉,吞下同类的骨头,那么大自然就会给出巨大的惩罚。震动一时的疯牛病就是让牛吃肉带来的恶果。

二、食品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国内外的重大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终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也给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惧与心理障碍,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和损害国家形象。

三、安全无害本应是农牧业和食品生产最基本的标准。然而正是在“快产、高产”的思想指导下,盲目追求高产率、忽视安全和质量等弊病,才出现了三聚氰氨里兑奶的“结石奶粉”、掺了化学添加剂的龙口粉丝、使用了工业盐和敌敌畏的四川的泡菜以及河北的毒韭菜、果丹皮,饮水有毒。特别是畜牧业的健康决定了人类的健康,畜牧业的健康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是全人类都面临的问题。

四、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要活着,渴望更好的活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更乐于和必须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我们必须支持自己政府的良性行动,必须滋养自己国家制品的成长。我们绝大多数人服务于各种社会角色,既是某种“品”的制造者,又是另一“品”的消费者,人人都是“良”品的制造造者和维护者。食品安全是全民之事,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需要从人人做起,从自己做起,无论政府职员,商界人士,还是平民大众。

一件件的事件触及的不仅是一个商家,还有每个社会人的责任和爱“本”之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平安的生活,活出我们的精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0166-453734.html


下一篇:按捺了好久的声音
收藏 IP: 218.75.16.*| 热度|

1 黄智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