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社会进步不能以牺牲生命健康为代价

已有 3622 次阅读 2015-10-22 08:19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环境污染, 过度医疗, 癌症病人, 食物健康

社会进步不能以牺牲生命健康为代价

蒋高明

 

最近,媒体宣布中国癌症病人呈现大幅度增加趋势,每年癌症死亡211万人。“穷癌”高发,“富癌”增多,无论富人还是穷人,患癌病人都增加,充分体现了“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的不幸局面,中国已成为头号癌症大国。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1020/971282.shtml?fr=pc

为什么癌症越来越多?医院里有那么多的病人?这需要从源头的食物和对待疾病的技术路线开始谈起。

首先从维持人类基本营养的谷物说起。自从有了农药和化肥的发明,这些物质就没有离开农业,农药越用越多,害虫和杂草也越来越难治理,食物中的农药和除草剂残留就难以避免。一日三餐只要吃主粮,就或多或少地误食了农药和除草剂。尽管这些量为微量,甚至可以达到国家或国际设计的标准要求,但长期积累以后,人体的各项器官还会受到影响。长期在一线生产这些有害物质,过度使用接触这些物质,可能是穷人穷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人类吃的动物蛋白质。由于采取了速生养殖办法,激素、抗生素、维生素不断,在养殖过程中,动物体内就积累了不少上述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人没有并也吃药,这就是为什么以前很便宜的抗生素现在不起作用的根本原因,细菌产生了强烈的耐药性。

第三是提供人体基本维生素的蔬菜过度采取反季节种植方法,反季节蔬菜大棚景观满足了人类蔬菜营养一年四季的需求,但由于反季节种植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有害物质最终进入人体。

第四是各类人工合成激素的乱用和混用使得人体内部的生态平衡被打乱,当前,人类激素、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可以混用,在表面上起到增产作用,且激素可用通过工厂化的办法大规模生产,激素或直接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或通过水体污染间接进入人体,这些成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儿童性早熟的出现与激素混用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第五是各类饮料和酒水、调料中化学添加剂的大量使用,也给健康带来隐患。如今的所谓科学技术,可以让酒厂不冒烟、不进粮食就能生产酒水,酱油醋也可以用工业化的办法生产,虽提高了产量,提高了口感和外观,但那些非粮成分进入人体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各类饮料中的化学添加剂也会让疾病年轻化、少龄化,据研究,大多白血病的孩子大多从小就饮料不离口。

第六是中草药也采取了用种植庄稼的办法生产,也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使得中草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质量下降,有效成分下降。中医药只好加大剂量先治,但这种方式治病也会让病人摄入一些不必要的化学物质。一些中医院的医生告诉我,为了治病有效,将剂量加大了近十倍,病人因为暂时减轻了痛苦很满意,医生多卖了中草药也很满意,生产者和药贩子也多卖出了药材也很满意,于是这样的恶性循环继续进行中。

第七是大量西药生产和过量使用。当前西药话语权体系下的医疗机构,以过量使用西药为主,有病吃药,且可公费医疗免费吃药,人药厂生意好,在治理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疾病。至于医疗机构过度体检过度治疗,虽然名义时为了健康,但背后的医药销售商业目的也难以避免。医疗商业化、市场化的后果也客观造成了病人越治越多,医患矛盾不断增加。

无独有偶,因食物与治理技术路线严重偏离的美国,癌症病人也呈现居高不下的状态。美国有约165万名癌症患者,其中有约58万人死亡。中国是美国人口的4.25倍,美国每年死亡的癌症人数相当于中国246.5万人。这还是美国积极采取了癌症预防为主十年后的结果。从这一对比来看,世界癌症第一大国不是中国而是美国。数据无情讽刺了那些严重西化和美化的先生们,他们在经济发展有其农业和食物发展以美国马首是瞻。实践证明,美国的食物结构、医疗治理不是先进的,而是落后的,人类不足以取。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应当说人类社会进入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历史上任何事情都做不到的成就,但健康下降和病人的大量出现,生殖障碍也是不争的事实。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源头抓起,从健康食物抓起,从优美的生态环境抓起,从科学的疾病预防抓起,而不能为了挣钱,而牺牲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929964.html

上一篇:对话澎湃新闻网:化肥农药“六不用”却有五倍效益
下一篇:农村科研一线常遇难题:小偷与害虫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3 陈南晖 张骥 nonohaihai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