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理性看待城镇化 精选

已有 7164 次阅读 2015-2-10 19:31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户口, 就业, 粮食安全, 城镇化

理性看待城镇化

蒋高明

 

我国城镇化加速只有短短30年的历史,期间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世人称奇。目前,有关部门统计的城镇化率已达51%,而就在不到10年前,许多媒体报道中国社会经济状况时,常用的数字还是8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后来稍微准确一点用的数据是70%。城镇化人口由改革开放初的20%,迅速增加到51%,这个速度超过了历史上许多城镇化国家。

 

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几乎是一夜之间完成的。以城市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中旬,我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地区,其行政编制还是地区。当时全临沂地区没有一个城市,连临沂也不叫城市,县城更不能称城市。而到80年代末,山东大部分行政公署改为地级市,部分县则改成县级市,实行市管县。其中,临沂地区的日照县独立出去,成了地级市,与临沂市平起平坐了。从那之后,我们明显感觉到中国城镇化提速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上世纪人民公社社员所理解的城里人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全国刚解放的时候,农民对城市也是这样向往的。当年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那些来自农村的部队干部,一到大城市就换了农村的原配夫人,就是经不起城市美女的诱惑。楼房、暖气、抽水马桶、交通道路、公园等等,城市里有农村人永久的梦。小时候,村里谁能够到一趟济南那样的城市,回村后总有使不完的吹牛资本。花园是农民对城市公园、动物园的称呼。在农村人眼里,城市人就是生活在花园里面。

 

中国城市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1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5万公里,增长了22.7倍。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变成了私家车公交地铁城铁出租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缩小了生活半径。从沿海内陆学校医院文化场馆、高档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城市不断扩大。先是那些靠近城市的郊区农民变成了市民,后是进城拓荒的农村大学生或复原军人变成了市民。中国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从1959年底的12.8万公顷增至2008年底的174.7万公顷,农民心目中的花园更大了。他们跃跃欲试,都想尽快成为其中的一员了。

 

所谓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各工业化国家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这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另外一半除了生产自己消耗的食物外,还要为另外一半生产保命的食物。在农业社会,人的主要精力用于生产足够多的粮食,即生存是第一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食物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庄稼需要的水分、养分甚至病虫草害,都可以通过科技来解决,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从事农业,多余的人口开始涌向城市。就连没有城市的地方开展建造城市,如深圳就是在一个小村庄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

 

自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开始蜕变成为大都市后,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行了30多年,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依然有专家嫌速度慢,他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比美国落后了整整1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仅达到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这还是按照国家统计局52%的标准进行比较的。真这不知道落后100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002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张,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3%,比2002年上升12.2%;城镇人口为6.9亿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亿人;而乡村人口6.56亿人,减少1.26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将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装进了大小不一的城市()里,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现有城市657个,建制镇19410个,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伴随着人群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城市群、都市圈在中国版图上不断出现。

 

为了规范城镇化建设,国家进行了具体的指导。据中国经济网201117综合消息,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纲要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1]。业界普遍认为,房地产与城镇化密不可分,城镇化或将引领中国地产的新格局。这个《规划》由发改委牵头,包括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共同参与,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 

 

与健康的城镇化不和谐的声音是,我们发展了多年的城镇化,竟然是以房地产建设为龙头的,是摊大饼式的城镇化。怪不得政府、开放商、连侵占土地的村庄的干部对城镇化那么热心,这中间有一条巨大的隐形利益链。无序城镇化造成的后果是,城区面积过大,畅通的交通、纯净的空气和水资源、优质的教育医疗条件和充足的就业机会,很难随着城镇化同步增长。相反,各式各样的城市病开始发酵,乃至有人选择离开大城市,逆城镇化悄然出现。不仅那些生活在城中村的打工者,就连已打算在城市里买房安家立业的所谓中产阶级,也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压力——没有户口,孩子上学等各方面受限;供养房子,不敢轻易换工作或者旅行;怕生病,挂号很难,担心丢了工作。

 

环绕着北京市的河北省,将房地产作为重中之重发展,由此带动了燕郊、香河、固安等几个围绕北京的著名城镇发展。然而,这些城镇是为北京的打工者提供房屋销售和出租服务的,并没有形成依靠北京大都市的支柱产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睡城”。一到燕郊,到处都是争着售房中介派出的“房托”。白天整个社区悄无一人,晚上又涌回大量的进京务工者,这些城镇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提供睡觉的场所。那些来自农村打工者为“睡城”贡献了大量的财富,但很难融进他们梦寐以求的北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2012年,北京市新增人口50.7万,增加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住房、车辆、餐馆、学校与医院。总人口超过北京的上海,2012年前9个月即增加常住人口23万。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巨大的城市病开始暴露,交通、污染、治安令人头痛,高房价已成为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北京雾霾的出现,彻底暴露了当年“摊大饼”式的城镇化在环境容量上是不可持续的;超采地下水,造成北京形成了大约2000平方公里的下沉带。2012721,北京一场大水就淹死77人,暴露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特点。

 

20131月北京的晴天只有5天,其余的天气以雾霾为主,即使到了4月下旬,雾霾依然不断[2]。而在往年,这个季节是大风和沙尘暴肆虐的时候。北京被高楼大厦包围,过去空气流动畅通,而今则除非有大风才能够流动;北京的道路上塞满了汽车,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直接进入了湿润的空气中,形成了严重的雾霾。60年之后,当年伦敦烟雾事件在北京重演了,伦敦那场烟雾一周内夺取了1200人的生命。治理北京雾霾,技术上已经无能为力,完全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只有刮风、下雨或下雪才能将污染暂时转移出城市。

 

韩国在其快速城市化的1975年至2005年期间,农业人口减少了76%。但是,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大量失地农民,只好向城市迁移。进人城市后,由于没有良好就业和公共服务环境,只好集中居住在破陋的棚户区。印度城市贫民窟的形成,也是从非法占用公共或者私人土地开始的。比如,孟买世贸大厦旁边一片贫民窟,是当初参与大厦建设的工人居住的地方。政府控制房租导致出租房缺乏,也在客观上造成贫民窟蔓延。孟买已经15年没有建设新的出租房,当800多万人挤在条件恶劣的贫民窟里时,孟买却有40万套住房空置。巴西的大城市里也充满了大量的平民窟。当越来越大的缺乏教育和劳动技能、只有微薄资产甚至赤贫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时候,政府如果不能为之提供基础性的教育、职业培训和医疗保障,不能提供安全饮用水、食物、卫生设施,贫民窟的迅速扩大就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城镇化的关键是什么?对于留在农村的农民来说,是谁来种田的问题。在13.4亿人的中国,在耕地资源并不丰富的中国,在农田基本设施基本荒废的中国,靠少数人养活多数人是否可行?对于转移到城市的农民来说,是从事什么产业来养家糊口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中国城镇化的核心,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城镇化最终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导致大范围农民陷入在更深的贫困状况中,或造成城市中大量贫民窟出现,社会也将形成更加不平衡的贫富悬殊现象。但愿中国能够接受印度、巴西的教训,执政党要对盲目扩张的城镇化保持清醒的头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2012.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http://ghs.ndrc.gov.cn/ghjd/15xtfz/t20060324_64220.htm

[2] 20131月北京的雾霾天气多达25天,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点数次出现了PM2.5值“爆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867115.html

上一篇:就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有关问题与科技导报记者的对话
下一篇:中国村镇落布局的合理性(1): 依地势而建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21 郑永军 关法春 赵斌 王伟 苗元华 梁光河 郑新奇 高建国 黄永义 汪晓军 于仲波 王亚非 吴飞鹏 杜彦君 袁贤讯 梁亮 刘严萍 shenlu icgwang HLpope guoyanghuawu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