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浑善达克生态特区建设之构想 精选

已有 5057 次阅读 2007-10-3 22:53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浑善达克生态特区建设之构想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连续5年的试验充分证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既不用大规模种树,也不用大范围飞播,完全可以按照自然的规律,借助自然力恢复;恢复后可望形成能够自我维持的中国第十大生态系统类型——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生物圈保护区, 具有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的前景。内蒙古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腹地,其典型的沙地疏林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和以元上都皇城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为建立生物圈保护区提供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资源。为了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我们设计建立浑善达克生态示范特区,在政府、科学家、企业、牧民充分合作的基础上,以生态小城镇和高效畜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有效使用资金,合理配置资源,以产业化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以企业行为带动经营方式的转变,以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带动管理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浑善达克沙地1万多平方公里内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等诸多棘手问题,为全国其他类似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探寻一条全新的出路。

一、沙地草地生态治理的新思路

        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阿尔及利亚"绿色坝项目"、美国“罗斯福工程”号称人类有史以来的世界级造林工程。然而,遗憾的是,除了“罗斯福工程”后来调整策略(护土、还草、人退)、放弃造林,取得成功外,其余工程相对巨大的投资,收效是不大的,甚至起了加速生态退化的作用。我们应当接受国外生态治理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具体地,对于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存在的严重生态退化治理,必须突破传统的治理套路,从根本上摆脱长期困惑生态治理“边治理、边退化”的尴尬局面。
        首先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我国十分重视造林,“绿化祖国”在许多场合下等同于“树化祖国”。实际上,中国的版图大部分是被草原覆盖的,草原覆盖率占41%,森林为14%,且主要分布于东部。我国这一生态背景决定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种树的,在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地方,天然分布的就是草原,硬要改变她,只好付出惨重的代价[1-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建国55年来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其中包括浑善达克的天然沙地榆在内,可见,造林在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失败的。
        其次是消除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严重部门之见。搞林的强调林,搞草的强调草,搞农的强调农,搞水的强调水,很少有人从国家根本利益、从生态规律上,考虑综合的、根本的治理措施。在宁夏,那些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干草原上,许多“生态建设林”成片死亡;即使能够成活,由于普遍种纯林,在发生虫害时,树木依然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小小天牛将宁夏20年的建设成果--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过去20余年,花费了几百亿元人民币的防护林工程,尽管局部收效不小,但威胁中国北方的沙尘暴问题并没有解除,相反,那些宝贵的土壤物质被长距离运输,再也不能返回草原;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树"。这些惨痛的教训足以说明,大范围植树,尤其违背自然规律的造林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要防止“利益”因素在作怪。现行政策强调退耕还林,还林有钱,还草没有钱,或者钱很少,这样,老百姓也就不顾树木死活来种树了。地方领导最热衷造林工程,很显然这里有“油水”,越是那些树木不能成活的地区,“油水”就越大。很多贫困县的造林工程都是“一把手”亲自抓项目,连“二把手”都摊不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某些草原上的林业局将一株不足1.5米的獐子松报价300元! 年财政收入仅1000余万元的某旗县,三年来国家投入治沙造林的款项已高达1.5亿,其所在盟共有9个这样的旗县!治沙造林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实惠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造林成功,其投资产出比也是不合算的,不妨来算个简单的帐。2002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该项计划投资总额高达600亿元)共完成造林67.64万公顷,国家投资12.32亿元[5],每亩合121.4元;某超大防护林工程,2002年完成造林45.38万公顷,投入13.93亿元[5],合每亩204.6元。两者相加,每亩就是326元,这样在内蒙古南部项目区的牧民,每户仅从国家“造林”项目中,当年收益就高达48.9万元(以南部每户5人,人均300草地亩地计算,内蒙古北部旗县最高人均3000亩草地!)。这样的话,发牧民工资国家都合算——牲口不养了,退化草地完全能够自然恢复,用不着造林。实际情况根本就不是这样,那些资金根本不能保证落实到单位土地面积上,而是集中到几个容易通过验收的项目点上,这些点占不到治理区域面积的10%!这小块地方即使治住了,而大面积的退化依然在进行,这就是为什么出现“边治理、边退化”、“治理赶不上退化”的根本原因。某旗县用1.5亿造林成功治理了6%的退化土地。照这样下去,我们还得投入21亿元才能治理其余的84%退化土地。即使不考虑时间问题,照这样下去,国家也要花上万亿才能治理涉及550多个旗县的生态退化,这样的费用任何国家也花不起。
        我们连续进行的5年的实验充分证实,在那些生态退化尚没有达到生态恢复“阈值”的广大草原地区、半干旱荒漠地区,自然界靠其固有的恢复能力是能够实现生态恢复的,不需要造林也不需要飞播种草。我们采取的“以地养地”、“借助自然力恢复”途径,成本只有每亩20元,主要的费用是帮助当地解决了水、电、路等难题,而真正用在生态恢复上的费用只有每亩4元钱围栏费!而后者恢复的草原、灌木和天然乔木都是本地的,没有外来种,最符合自然规律;更令人工林所望尘莫及的是,野生动物种群在没有任何投资的前提下自然恢复。在草原或者荒漠地区,破坏的因素是人与牲口,生存压力能否消除是决定生态恢复能否成功的关键。如要实现生态恢复效果,需要保障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科学家、农牧民,甚至企业家应当联手,寻找理性的恢复方案[8]。国家是“甲方”,她关心的是治理的实际效果,企业或者科研部门是“乙方”,他们关注的是治理成功带来的实际效益,同时承担治理失败的风险。而不是目前正在实行的模式:经费发放到政府部门或各级政府,治理的风险没人承担。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既保障了生态恢复的目标,又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 建设浑善达克生态特区的战略意义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北京正北方向不足200km,是距北京最近最大的沙地。在强劲盛行的西北风作用下,尘沙从高海拔处不断向南向下侵移,对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形成巨大威胁。近几十年来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压力导致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以及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退化沙地草地的生态治理方面,借助自然力恢复的综合治理策略,有利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社区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持生态治理的效果,科学地解决社区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尖锐矛盾。在这里,我们提出建设浑善达克服生态特区,其重要思想是借鉴深圳经济特区成功的模式,从治理思路的更新入手,充分发挥经费使用的有效性,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自然力。我们认为,在那些生态退化没有达到“阈值”的广大沙化草原地区,利用自然力完全能够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在这些地区,采取人工造林等所谓“生态”建设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与保护这一主要矛盾,治理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因此,国家急需要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这类模式的成功,可为我国其他三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10多万平方公里的生态治理提供直接借鉴的模式,使国家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走出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具体地,该生态特区的建立,具有下述战略意义。
       

        第一,能够满足国家的需求  国家在浑善达克投入大量的费用用于生态恢复,建立生态特区可以保证自然恢复。生态恢复不需要特殊的干扰,完全能够自然恢复,野生动物种群在保护前提下也容易恢复。该项目实施后,可以大大节省国家在该区域生态建设和生态治理的费用,变生态退化的消极因素为生态保护的积极因素,威胁京津的风沙源得到根治。

        第二,有强大的示范作用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达里诺尔,向西一直延伸到集宁-二连浩特铁路沿线;东西长约450 km,南北宽50~300 km,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该生态特区规模大,有1万km2,是中国300万km2草地的最小单元,但在生态示范上又具有规模大、辐射力强的特点。拟建设的浑善达克生态示范区域核心区域正蓝旗境内有8000多平方公里的典型沙地。该模式成功后,可为其它退化沙地草地的生态治理提供很好的借鉴模式。

        第三,有特殊的景观,保护以后可望成为中国第十大陆地生态系统  浑善达克沙地是草原带上的沙地,形成于200-300万年前的小冰川期,草原上特殊的地貌单元--沙带。同纬度美国中部温带沙地基本上没有树木,这里却分布着生态演替的顶极群落--沙地榆稀树疏林草原景观;在地球的南半部,那里有以金合欢为建群种的热带稀树疏林生态系统(也称萨王那群落),地球的北半部的浑善达克沙地天然分布着以沙地榆为建群种的沙地疏林草原。从全球的东西部来看,浑善达克沙地草原处于欧亚草原区东部的边缘,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而西部的草原(如匈牙利)却开垦得很厉害。丰富生态景观也是非常独特的,如流动沙区、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塔拉)、湿地(淖尔)等。全球共有十大陆地生态系统,我国占其中九类,分别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红树林、草原、高寒草甸、荒漠、苔原,我国唯一缺乏典型的非洲萨王那群落(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但是中国的四大沙地(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在健康状态下其结构与功能恰恰是“萨王那”类型的。因此,四大沙地生态恢复后可为国家保留非常重要的一类生态系统。
        第四,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  这里分布有百灵、伯劳、鹰、猎隼、天鹅、赤麻鸦、绿头鸭、灰鹤、大雁等。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尤其东部的杨桦林中,各种哺乳动物如狼、黄羊、马鹿、狍子、獾、沙狐、野兔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对象;各种昆虫800多种;有沙地榆、山丁子、稠李、小红柳、野玫瑰、百合、干枝梅、地榆、马先蒿、红门兰、报春花、批针叶黄华、蓝刺头、大画眉草、羊草、冰草等高等植物800多种。
        第五,使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得以保留  以元上都为中心的元皇城遗址是浑善达克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遗址、城墙、以及周边的风水宝地可随时为世人再现当年元朝的辉煌;建于公元1256年的元代第一所都府上都府(亦称开平府),曾为元朝的国都,这里留有世祖忽必烈、蒙古宗王阿里不哥、意大利著名游侠马可波罗等著名人物的足迹;元上都目前基本具备了遗产地就地保存、保护与展示的功能,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好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风水地。该区的独特人文特征也十分独特,蓝旗牧民多为蒙古大汗直系后代,称为察哈尔汉蒙古人,其传统文化、服饰别具一格,可作为文化多样性保留下来;内蒙古语言标准语是在正蓝旗(浑善达克腹地)方言基础上确定的。内蒙古地区保留蒙古文化较丰富的地区,蒙古民族占50%以上,蒙古民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保留道地。
         第六,逐步形成天然的野生动物家园  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中国人需要有这样一个地方,城市人群渴望自然。浑善达克生态恢复后符合建设天然野生动物国家公园的条件,只要消除了人为影响,野生动物能够在保护的前提下自然恢复,不需要人工引进,待野生动物恢复成一定规模的种群后,可以借鉴肯尼亚野生动物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开展生态旅游与高质量的国际狩猎,既保护了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又减少了沙尘源,还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三、浑善达克生态示范特区建设的目标

        只所以选择浑善达克建立生态示范特区,除了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外,还具备优越的交通便利:207国道、集通铁路、集通公路、京锡航空横穿境内。面向北京、天津大城市,离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对日、韩、港、澳、台、东南亚无沙地草原的国家或地区有吸引力。在浑善达克生态特区,我们能够实现下述目标:
        第一,将浑善达克近五分之一的沙化与退化土地得到根治  为影响首都的最大沙尘源根本治理探索有效的路子。一期工程将覆盖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治理后沙地榆稀树疏林草地的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实现冬春季不起沙尘暴。
        第二,从根本上解决1万平方公里内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内牧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贫困化、教育、交通、医疗卫生、救灾、科学普及、民族文化的保留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可以通过建设现代化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小城镇得到完满的解决[14, 15]。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系统恢复,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以及和当地干部牧民素质的提高,实现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的成倍增值。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破坏的因素是人和牲口,这里生态环境具有退化容易,而恢复也十分容易的特点。而解决人的最好途径是城镇化,目前正在加速城镇化建设步伐,如将生态治理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他们的城市化速率在70%以上,而中国不到40%。人的压力解决了,自然力变得到解放,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正蓝旗有100万多亩的具高生产力的塔拉,如果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产草量当在3亿斤(平均每亩干草300斤),以每斤0.2元计算,总收入6000多万元,这个数量是目前正蓝旗财政收入的3倍左右。
        第三,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野生动物国家公园  黄羊、狍子、狼、灰鹤、天鹅、沙鸡等野生动物种群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基本恢复,部分物种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引进,野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可为开展高档次生态旅游和国际狩猎运动奠定基础;同时大量的珍惜植物得到保护,固沙重要树木沙地榆能够得到更新,逐步形成中国第十大生态系统类型——沙地榆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
        第四,将元上都皇城遗址申报成功世界遗产地  这里的生态与文化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能够充分挖掘,具体地,浑善达克沙地典型稀树疏林草地景观申报成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者均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保护地。

四、浑善达克示范特区实施已经具备的条件

        之所以称为生态特区,是因为在治理模式、社区发展思路、管理体制方面突破传统因素制约,借鉴深圳成功的模式,给予机动灵活的机制,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彻底解放自然力。要实现这些综合目标,本示范工程必须由政府、科学家、当地牧民和相关企业组织实施。实际上,中国科学院过去5年的示范实验,已经初步奠定了实施该生态特区的基础。
        科学家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研究员主持的院重大项目“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2000-2004)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应与深刻的社会影响[6-11, 15];2002年7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正蓝旗人民政府合作,在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建立了“浑善达克沙地草地生态恢复定位研究站”,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或教学单位在浑善达克做了大量基础研究或实验示范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可根据生态特区建设的需要组建科学家集团,从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文资源、地质资源、文化资源、景观资源等方面展开深入地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可能发生的退化及其它可能出现的科学问题,并对各种可能的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细致地分类;在生态退化治理问题上,以科学事实为基础,对各种可能地治理措施进行反复实验论证,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政府的职能   正蓝旗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03年4月签署建立“浑善达克沙地自然保护区”的协议,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了保护区的规划工作,现在正在整理初步报告。目前,正蓝旗人民政府已将生态恢复和保护区建设纳入地方整体规划,从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认识到了生态恢复和保护区的重要性,通过畜牧、水利、林业、农业、科技、财政、扶贫、执法等不同部门的协调,建立共同管理委员会,使生态特区能够成为当地质量经济、带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品牌,研究开发绿色产品、生态旅游、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出路。现在,正蓝旗人民政府正在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申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与世界遗产地。
        企业的参与  2003年7月,总投资200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0亿元的上都发电厂正式动工;同年5月,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在正蓝旗投资建立日处理鲜奶100吨的液体奶生产线在正蓝旗动工。这将大大推动了正蓝旗牧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过去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牧业第二性生产效率,同时为当地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03年香港凯天投资有限公司在正蓝旗开发生态旅游,这将不仅促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发展,还有利于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新起和发展。另外,集通铁路(蓝旗段)、集通公路、元上都宾馆、元上都博物观等基本设施正在计划施工中。企业能够运用其强大管理机制,全面实施以公司为龙头,全力推进“公司+牧户+基地”的一体化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战略。随着浑善达克知名度的提高,人员交往的加强,各种渠道资金的汇集,企业投入的资金或土地不断增值,从而使企业得到丰厚的回报。正蓝旗政府正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
        牧民的作用   2003年,为了适应畜牧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要求,使牧区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在正蓝旗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牧民的积极参与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协助有关部门在正蓝旗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由牧民和科学家共同参与的股份公司—正蓝旗浑善达克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对全旗的生态治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其目的是加强牧民的组织化,使牧业生产、畜产品加工、销售、生态旅游形成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经济效应。牧民们正在转变观念,生态恢复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实惠,使他们看到了重建家园的希望,生态示范特区的建设将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恢复与保留。

五、结语

      只有解决了发展问题,才能谈得上生态恢复有生态保护,这正是国际上最近提出的可持续科学(Sustainability Science)所强调的内容[16-18]。通过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示范特区建设,首先使占浑善达克五分之一的退化土地得到根治,使中国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景观类型得到恢复与保护,同时为全面治理其它三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胡伦贝尔)的全面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生态示范特区建立后,大面积的退化沙化土地可以自然恢复;通过城镇建设,以及牧民专业化分工,土地的利用效益会成倍增加,土地的经济活动只在水分条件好的塔拉(丘间低地)上进行,其它流动沙丘与半固定沙丘以及湿地可以保护起来,作为野生动物的庇护场所。在正蓝旗1万多km2范围内实施的生态示范特区,通过城镇化建设使退化沙化严重的区域的牧民集中,释放自然恢复潜力。既解决了土地治理问题,而且解决了牧民的生活生计问题,牧民的贫困化、教育、就业、救灾、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可通过正蓝旗3个生态小城镇建设得到通盘解决,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8300.html

上一篇:海水冷却煤变油,旱区生态有盼头
下一篇:走出荒漠化治理的误区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