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六十四:盐渍化将因气候变暖而加剧
2012-4-21 10:28
阅读:5883
标签:气候变化, 中国经济, 中国人, 氯化物
蒋高明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折合传统的计量单位为144亿亩,其中面积最多的是草原,有60亿亩,其次是林地,号称28.8亿亩,荒漠与戈壁23.3亿亩,耕地18亿亩,湿地5.78亿亩,城市与村落约占据5亿亩,冰川0.89亿亩,滩涂0.47亿亩。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将是荒漠、冰川、和滩涂。持久性的干旱将使我们荒漠与戈壁面积扩大,盐渍化加重,而冰川消融将严重影响东部中国经济的水脉;滨海滩涂将因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而降低其生产力,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人地矛盾。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那么,最终的盐碱从哪里来呢?显然是岩石的矿物风化,最终聚集在海洋里。内陆的湖泊,也会聚集一定盐分,随着强烈的蒸发,盐分浓度时越来越大,最终成为盐湖。然而,陆地风化的出来的最多的矿物盐还是储藏在海洋里的。海洋里除了储存了地球上75%的水外,还储存了地球上80%的盐分。
按照中国盐渍土分布图粗略计算,我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1亿公顷,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这些盐渍化土地,还可详细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
盐渍土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植被生长并间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且能腐蚀损坏工程设施,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25亿元。对内蒙河套平原统计,许多灌区每年因盐渍土死于苗期的农作物占播种面积的10~20%,有的甚至高达30%以上;黄淮海平原轻度、中度盐渍土就造成农作物减产10~50%,重度则颗粒无收;而山东省140.06万公顷盐渍化土地中的81.56万公顷耕地,每年因盐渍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5~20亿元。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因土地盐渍化损失的粮食每年超过1亿公斤。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后,严重的盐渍化,将使土地的利用率降低,荒地增多,加深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最麻烦的是,气候变暖后,除了上面提高的北方地区干旱化加重,诱发盐渍化后,还将使南北极的冰融化,海平面抬升1~4米。这样的话,除了海水里的盐分,就是滨海里沉睡的盐分也将活化出来。下面我们就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滨海滩涂好农田盐渍化问题做些简要预测。
2007年,中国有关部门发表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该报告指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气候在21世纪将继续明显变暖,其中中国北方冬天的变暖趋势最为明显。 与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气温相比,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将升温1.3℃到2.1℃;2030年,年平均升温为1.5℃到2.8℃;到2050年,年平均升温将达到2.3℃到3.3℃。 受气温升高影响,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湿地,则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导致面积减少,质量下降,潮滩地被淹没和侵蚀。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珊瑚群都有可能遭到破坏,咸潮入侵以及土地盐渍化都将发生。
2010年1月27日,国家海洋局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 播发了下面一则消息,证明了上述专家的预测。该消息称,中国海平面处持续高于30年的高位,海平面的上升将加剧风暴潮、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的发生频次和程度。《中国海平面公报》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来,中国海平面的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平均上升的速率是每年2.6毫米,高于全球的平均值。特别是2009年,中国海平面处于近30年的高位,分别比常年也就是1975年到1993年的平均排平面,还有和往年比,2008年比分别高出68毫米和8毫米。2009年,海平面上升增幅是最大的是海南省,达到了113毫米,广东第二为93毫米,其他地区的升幅是介于43到80毫米之间,这是近30年来最高值。特别是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的上升速率分别达到每年2.3毫米每年2.6毫米和2.9毫米和2.7毫米。也就是说在2.3到2.9毫米之间每年。国家海洋局预计,未来3、4年中国海平面还会持续保持上升的趋势,将会比2009年再升高80~130毫米。
海平面上升,直接造成海水倒灌,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这同超采地下水引起的海水入侵道理是一样的,这样,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将会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这在那些地下水超采的沿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山东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涞州湾形成面积为114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中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的面积为 2400 平方公里,1988年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 20米,造成涞州湾海水入侵地下水含水层,海水入侵的面积达 730.7 平方公里,这些区域将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目前,
山东省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市也发生了海水入侵。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造成辽宁省大连市、锦州、锦西、营口市和河北秦皇岛市的海水入侵和水质恶化。1992年辽宁省海水入侵面积达 434平方公里,秦皇岛市达55.4 平方公里。在广西省北海市的海城区和涠州岛都曾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造成水质恶化。
盐渍化是我们内陆干旱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在这类环境下只有耐盐或抗盐的植物能够生存,而气候变暖将加重干旱区的旱情,增大了土壤蒸发,盐渍化会更加明显,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更加重了那里的盐渍化。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土地将面临着更加严酷的环境问题。
(连载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561952.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