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应体现在哪里?
2012-2-4 00:12
阅读:6604
标签:转基因, 科技, 粮食安全, 重大, 种粮积极性
蒋高明
最近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农林动植物抗逆机理、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农林生态修复、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
针对“三性”研究的条件保障,着力提出了转基因。“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在农业生物基因调控及分子育种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让转基因代表先进业科技是否科学呢?我们曾多次分析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不在种子上,而在于地力恢复、农田基本设施与农民种地积极性提高上。如果将大量的研究经费投入不到点子上去,只能造成经费严重浪费,并让转基因从业人员有“大量油水可捞”。
转基因研究的确是基础性的工作,但在解决粮食增产的关键技术上,其基础性值得怀疑;转基因要与专用除草剂、杀虫剂配合,将造成进一步的生态灾难,怎么能称得上“公益性”的事业呢?如果转基因以后,农民种地从此告别了农药、化肥,这是好的技术,否则是在大量化肥农药造成农田生态环境退化后,进一步加重环境退化,是雪上加霜。转基因造成超级杂草、超级害虫出现,是不是意味着使用更多的除草剂、农药来控制呢?环境中有害物质增多了,作物在有害的环境下生长,还指望庄稼多打粮吗?再者,打出来的粮食安全吃起来吗?
农药、化肥、转基因谁喜欢呢?至少土壤不喜欢、环境不喜欢、虫子不喜欢、草不喜欢、家养动物不喜欢、农民不喜欢、城市消费者不喜欢。那么,谁最喜欢呢?显然是农药、化肥生产商、转基因专利持有人,以及与此三者利益有关的科技人员。
如果正确体现上述“三性”,严格告诉农药、化肥、转基因,在这一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那才是硬道理啊。否则,就是自话自说了。
另外,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搞转基因“大跃进”也是充满风险的。在食品生产行业内,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趋势,那就是,搞什么的不吃自己搞出来的东西,如养猪的不吃猪,养鸡的不吃鸡,养鱼的不吃鱼,养虾的不吃虾,养王八的不吃王八,养海参的不吃海参,养黄鳝的不吃黄鳝,种菜的不吃菜,种瓜的不吃瓜,做豆腐的不吃豆腐,做月饼的不吃月饼,加工面粉的不吃面粉。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吃”呢?正在因为他们心里明白,自己养、种、或做出的食品里含有什么东西,仅寄希望于他人的食品是健康的,是安全的。但当他们向市场上推销的时候,都声称自己的东西是绿色健康的,他们背后的科学家也都异口同声地宣布市场上的一切食品都是安全的,地沟油也是安全的。
那么,搞转基因的呢?你能够拍着胸脯说你包括你的全家常年累月都是优先吃转基因么?吃一两种不算吃,而是将你们写进中央一号文并着力强调的“农业生物基因雕刻及分子育种”中的100多种物种,作为家人的一日三餐吗?古人云“己所不欲望,勿施于人”,自己不吃,为什么忽悠那些不知道转基因这三个字的老百姓来吃呢?
要是换成笔者,我不但敢拍着胸脯说放心吃我们用生态循环办法生产的食品,且不远千里,将我们“六不用”(杜绝化肥、农业、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换回的粮食、菜、肉、蛋一日三餐端上餐桌,还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别人来买,还得多花些银子才能给你,因为物以稀为贵。而不是转基因食品那样,偷偷摸摸地标注,只能卖低价。就是那些搞转基因的,也将特供的有机食品作为首选的。
孰优孰劣,不是一下子就清楚了吗。转基因的人说,你们的产量低,但我可以负责地说,当生态环境修复后,我们的产量超过了传统的化肥农药粮食产量——低产田可变吨粮田。
我最近刚从山东老家回来,除了从生态农场拉回一车有机食品外,朴素善良的农民朋友们还送我不少花生油和小米。用他们的话说,那是他们自己留给吃的,是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地膜的。食品好不好,农民最有发言权啊。
针对农业,我们要搞的“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学研究,为什么不去面对广大的农民、普通的市民、城乡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还有那些尚未出生的子孙后代呢?技术上,中国人已经掌握,不用受制于人。那么,做这一点研究投入会不会很大?算一个简单账立即就明白了。
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突破1万亿元,再加上地方各级财政的投入,大概有2.5万亿元以上用于“三农”。不论过程,如果我们以2012年农业部宣布的5.7亿吨粮食作为最终从产出(蔬菜、肉蛋类可作为商品,由市场调控),则相当于每吨粮食的“三农”投入4386元,或2.19元/斤,加上目前粮食价在1.1元/斤,就合粮食3.39元/斤。有这么好的价格,农民肯定不在城里打工了,回家种地赚钱更多,还不用受那么多罪,中国粮食“八连增”也是实实在在的了,也不用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了。
2012年中央涉农资金还要增加,如果有上述价格优势,利用我们的“六不用”生态技术,完全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粮食来,且将困惑国家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揽子解决了。
在生态农业科技上有没有“三性”问题存在?当然有,不仅有,还直接涉及“三农”实质问题。
因此,中国农业科技研发的重中之重是将成熟的、低环境影响的、高营养价值的、各级基层都欢迎的食品生产农业技术,通过强大的科技推广团队在全国辐射,而不是在一些作物身上用转基因技术折腾它们。或者为了所谓的高科技研究,将大量的精力用于模式植物研究。为了提高小麦产量,研究拟南芥转基因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
本文写到最后,不得不提一下下面的两条消息。第一条消息说的是,那些被中国转基因主流科学家吹上天的转基因,几乎在欧洲彻底关门了——转基因公司正在撤出欧洲市场。如果转基因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解决病虫草害的灵丹妙药,哪些精明的欧洲人为什么甘愿落后呢?他们为什么眼睁睁让中国转基因后起之秀领先呢?道理很简单,转基因技术本身充满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人体健康风险、动物生殖能力下降等等。
第二条消息是“官方辟谣”,说市场上没有出现转基因。如果那些转基因玉米、水稻,还有将来要搞出来的转基因小麦、花生、红薯、蔬菜、中草药、猪、牛、鱼,在市场上被老百姓抢购一空,不是好事么?为什么官方不敢承认市场上出现了转基因玉米和水稻呢?既然转基因重大专项是为了解决粮食安全而设立的,当转基因粮食大量出现在老百姓餐桌时,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么?至于官家的那种“辟谣”,早就被欧盟上百次从出口到欧洲的中国大米中检测出转基因成分这一铁的事实,无情揭露多次了。本文不再赘述。
据《欧洲动态》近日报道,孟山都公司声称其将取消在法国出售转基因抗虫玉米的计划,是近期继巴斯夫之后第二个从欧洲市场撤出的转基因生物公司。尽管2011年11月法国法院推翻了2008年做出的禁止转基因抗虫玉米在法销售的决定,但孟山都表示,其将不会恢复该玉米品种的销售,因为2012年及未来并不具备良好的销售条件。农业技术公司组织的代表称,这些公司的举动是对欧洲令人窒息的政治和监管环境的反映,对欧洲的科研、投资、就业机会都将是个打击。(王凯园)
2012年02月02日 1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日电今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会上表示,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陈锡文表示,在土地问题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
“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市场上出现,关于农业用工荒的问题,至少在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出现。因为一方面虽然进城的农民工数量在不断增加,现在外出农民工大概在1亿6千多万人,所以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但是另外一方面,农业机械的综合作业水平在不断提高,去年耕种收三个环节的农业机械综合水平达到53.5%,也是历史最高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劳动力。第三,你刚才讲到的土地问题,确实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陈锡文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534079.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4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