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我国荒漠化防治应当解放自然力

已有 3586 次阅读 2007-7-13 17:54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

我国荒漠化防治应当解放自然力

蒋高明

        土地荒漠化业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也就是说我国近三成的土地受到了荒漠化的危害,这给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次敲响了用地紧张的警钟。

        在荒漠化的土地类型中,有70%因风吹走表土,10%发生水土流失,14%由冻融引起,6%是由于土壤的盐渍化。其中风蚀多发生干旱半干旱区,还酿成了沙尘暴等重大环境灾难。那些令人讨厌的沙尘在当地是宝贵的土壤物质,是支持生态系统的根本。即使在干旱区,只要有了土壤,有阳光、水和温度,就会有生机。

        荒漠化是世界性的难题,难就难在荒漠化是因人而起,治理时如果不减少人的压力,自然的恢复能力就不能实现。因此,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充分发挥自然力,人力要向自然力让步。

        1935-1975年的40年间,美国大平原连续刮“黑风暴”,为控制土地荒漠化和“黑风暴”,美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生态保卫战,其中试图用人工林阻挡“黑风暴”的“罗斯福造林工程”不宣而败,而转入推行“农场法案”,鼓励弃耕;政府采取补偿制度,休牧还草,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然保护区。由此看来,美国主要是利用了“人退”的办法成功地遏制了困惑该国几十年的“黑风暴”问题。1954-1963年间,前苏联的哈萨克、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高加索等地,因农业开垦造成严重了“黑风暴”和因过度利用水源引起了 “白风暴”(含白色盐尘的风暴),他们实施了规模超过美国“罗斯福工程”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倡导在草原区植树,同时继续发展灌溉农业。营建防护林近3万多平方公里,但到60年代末,保存下来的防护林只有2%而已。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荒漠化,我们步美俄后尘,继续采用人工造林的办法,这个工程就是著名的“三北防护林”。目前规划中的“三北防护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两大工程,覆盖了我国85%的沙化土地,两大工程仅中央累计投入就近100亿元。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成功制止“三北”地区的土地退化。与此相反,“京津风沙源”形成于近20年来,是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以后的事。20年前,草原上远没有出现今天大规模的生态退化。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荒漠化土地越治理越多的怪圈呢?究其原因,是治理严重脱离了实际,过分强调人力,压制了自然力的缘故。试分析如下:

        第一,人力压制了自然力。面对土地荒漠化化,人们本能的做法是借助人力,与自然抗争。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提出了“向沙漠化进军”的响亮口号,到目前为止已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但残酷的现实是,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荒漠化土地却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因此,人力战胜荒漠化并没有奏效。问题出在那里呢?以目前荒漠化治理的主打模式“生态造林”为例,“三北”中的西北地区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这些地区是不适宜大面积森林分布的。干旱区的一些树木之所以长成半死不活的 “小老头树”,就是因为水分、温度和风速等因素,注定了在干旱区覆盖15%的森林(三北防护林的目标)是个“童话”!相反,如果树木不能成活,抛开延误宝贵的恢复时间不说,一些树坑成了人为的风蚀坑,加速了土地荒漠化。

        第二,牲口的嘴巴限制的自然力。农区改革成功后,刺激了牧区的改革。牧民们算计到,要想致富就要多养牲口,这样牲口的数量就突飞猛进地增长了,牧民的腰包曾一时鼓了起来。政府看到这个“大好形势”,也拼命鼓励牧民多养牲口,曾几何时,草原牧区出现了牲口过几百万头、过千万头的旗县攀升,出现了很多劳动模范和致富能手。但好景不长,原来草原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最好是年际间“轮休”,或者至少在年内季节间“轮休”。可众多的牲畜不可能给草原这个机会,加上草原上政府、部队、农场甚至监狱等与牧民争资源,他们的牲口也拥挤到了草原上。于是,草原出现退化,由草原变成沙漠。这样,草原在大好的春夏季,因大量的牲口压力而不能实现正常的生长。要知道,干旱区半干旱区适合植物生长的季节只要内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这个生长季节不能保证,长期下来土地荒漠化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政策导向不利于解放自然力。现行政策存在的不合理是,退化严重的地区得到的治理费用多,而保护好的地区,只能得到少量经费或干脆得不到经费。内蒙古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生物圈保护区,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相对于退化严重的地区,这儿保护较好,但在最近几年的生态补偿或者生态治理费用中,地方政府忽视了该保护区,使其面临与区外同样退化的命运。因为建立的保护区,得不到保护的费用,一些地方政府不愿建保护区,甚至“砍”保护区。在中国科学院成功治理模式的影响下,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的高格斯台嘎查和巴音胡舒嘎查的牧民意识到了自然力的重要性,自发成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近30万亩沙地草地,但却面临每年拖欠3万元看护费用的困窘。在对牧户的补助中,谁家的羊多得到的补助也多,这样就变相地鼓励了“生态破坏”。这样一来,破坏的地区没有治理好,没有破坏的地区紧跟着发生了退化。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连续5年的实验,充分证明了自然力在土地荒漠化防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我们采取“以地养地”的模式减少人和牲口的压力后,在第一年,滩地上的草本植物就实现了全面恢复——植被覆盖度为100%,草层高度当年达80厘米以上,产草量每亩鲜重820斤;第二年的效果更加惊人,草层高度达1.43米,产草量每亩达5300斤,自然萌发的榆树苗每平方米达321棵;第三年生长最高的赖草高达1.83米。据当地牧民说,这里的生态已经全面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从此结束了嘎查冬季买草的历史。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所以我国土地荒漠化如此猖獗,其根本原因是人力压制了自然力,因此,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要任务是解放自然力。为此我们建议,在政府、科学家、企业、牧民充分合作的基础上,以生态小城镇和高效畜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合理配置资源,有效使用资金,果断停止一些不切实际的大量营造人工林的做法。以产业化带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以企业行为带动经营方式的转变,以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带动管理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荒漠化这一棘手环境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4467.html

上一篇:建在“温带萨王那”上的城市:正蓝旗
下一篇:只有敬畏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