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如何重塑民众食品消费信心?

已有 2714 次阅读 2011-1-22 22:4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食品安全, 清华大学, 道德底线, 安全感, 调查组

蒋高明
 
        2010年12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调查,揭露了这样一个沉痛的事实:有近七成消费者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52.3%的受访者心理状态是“比较不安”,另有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消费者尤为不放心的那些食品包括,膨化及油炸食品、注水肉、转基因食品、过期变质食物、病死禽畜肉等。
        针对食品消费信心丧失的原因,联合调查组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得出初步结论是,企业和生产个人丧失道德底线、政府对食品监管不力。应当说,这些原因基本触到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实质,然而,由于受调查者多为城市消费者,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可能是食品安全问题的表面现象。
 
        企业和生产个人道德底线丧失,无疑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其实,这个板子还不能打到生产个体即农民头上,那些食品销售的中间环节,以及监督环节“只认钱,不认人”,才加重了问题食品的泛滥。
 
        食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上,中间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操作:农药商、化肥商、运输商、销售商、种子商、农膜商、添加剂商、无良专家、无良监管人员、再加上各类地下作坊,都使得从“田头到嘴头”食品历程充满了不安全感。其实,农民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生产那些他们自己也”不愿吃、不愿看、不愿闻”的食物,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兽药、激素也损害了他们的身体。以生产反季节大棚闻名的华北蔬菜大县,其地下水亚硝酸盐严重超标,菜农们得癌症的越来越多。城市消费者不了解食品生产过程,希望以
最低的价格购买食品,生产者的利益无法保障,就不可能用健康的办法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健康的食品,因为那样做会赔本的。
 
        由此看来,中国7亿农民和6亿城市消费者,实际上都是食品安全的受害者。当然,聪明一点的农民会选择用传统的办法生产一些食品,那是留给自己吃的。然而,当他们进城去打工,还是要买那些最便宜的食品,说不定就会吃到死鸡、死猪、地沟油做的菜。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显然是在城乡两头,即食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两方的弱势群体各自形成合力,在互相信任、互相监督的前提下,组建生产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农民根据消费者要求直接生产“农民留给自己吃的”那样质量的食品,被中间商盘剥的部分利润还给农民。有了效益,农民伺候土地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而不是像目前那样,商人剥削农民,农民剥削土地,生产出来的东西反过来害城里人。其实,食物消费最终的买单的是消费者,不同利益集团和个体只顾争夺城市消费者花出去的钱,很少为他们的身体考虑
 
        利用健康的办法能不能生产出来社会需要的食品?让事实来回答这个问题。2005年至今,笔者带领研究小组在山东实验结果表明:在农民连续使用30年化肥的中产田上,停用化肥后第1年,大田玉米仅用有机肥也能达到455.8公斤/亩,小麦407公斤/亩,与当地农民家的产量相当;若将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即使用25%的化肥,小麦还增产13.5%;第3年在单纯施用有机肥的前提下,玉米产量达547.9公斤。进一步计算发现,将秸秆、杂草、害虫等资源作为食物链中的成分充分利用起来,一亩地产生的可食热量可满足2.5~2.8人需求。以中国18亿亩耕地中50%为中高产田的比例计算,中国生态农业可满足22~25亿人的食物需求,完全不像有些人指责的那样“搞生态农业会饿死人”。
 
        其实,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体力劳动减少和人体卡路里实际消耗量是同步降低的。日本当前人均卡路里消耗量为2644千卡/天,一年口粮和饲料粮消费总和约为306斤/人;我国当前人均卡路里消耗量为2970千卡/天,一年口粮和饲料粮消费总和约为350斤/人。2009年,中国人均粮食拥有量为797.4斤,超过人均实际需求量128%。由此可见,中国现实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在数量而在质量。中国大量城市人口因摄入过量营养造成健康受损,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8千多万,血脂异常者至少1.6亿,约4亿中国人因营养摄取过量而导致疾病,这些都是因为食物质量下降而造成的。
 
        违背自然规律生产食品的做法,除了少数为中国不法分子的创造(如三聚氰胺)外,多为西方人发明,如瘦肉精、集约化养殖、同类相食、性激素、面粉增白剂、转基因、腐肉还原剂、甜味剂、增味剂,等等,并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如果中国不顾国情,盲目跟风,抛弃我们传统的农业优势,因健康造成的生活成本势必增加。
 
        如果各项措施向生态农业倾斜,国家补贴给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种子的费用落到农民头上,城市消费者花出去的买注水肉、到医院看病、让广告商、包装商赚取的冤枉钱也让农民收益,而不是被中间商盘剥,那么中国有机食品的价格也将会下降到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最关键的是,消费者找回了食品消费信心。民以食为天,对这样天大的事绝对不能当儿戏看待。
        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管功能,而不是与资本勾结在一起,为不法食品制造商掺杂使假“通风报信”,要严格管理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清除那些不良执法者。国家食物生产的各项补贴向农民倾斜,中间商守法经营。只有这样,生产者才能健康生产,舒心生产,消费者才能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406953.html

上一篇:笔者小组一论文被检索为生态学主流刊物高影响力文章
下一篇:党报批地方大树进城,但愿能起点作用
收藏 IP: 210.73.6.*| 热度|

1 王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