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增加滨海能源植物以吸收碳排放
2010-10-7 10:53
阅读:5160
标签:围海造田, 能源植物, 滨海湿地, 碳贸易

蒋高明  窦观一  陈伯森

本文于2010年10月1日发表于《中外对话》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en/3840-A-new-coastal-path

        中国的围海造田让滨海植物锐减,破坏生态系统。蒋高明,窦观一和陈伯森在此建议,保护沿海滩涂、湿地和红树林等天然生态系统,增加沿海滩涂或盐碱地上的植被,以吸收碳排放。
 
        “中国有盐碱土壤5.2亿亩,如果利用其一半种植竹柳等能源林或紫花苜蓿等耐盐牧草,理论上可以固定1亿吨二氧化碳。”


        相关文章  “围海造田”当慎行 2008年3月11日; 污染严重,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第一部分);2008年4月8日;污染严重, 中国近海生态接近崩溃(第二部分),2008年4月8日。

        由于商业利益巨大,“围海造田”在中国沿海城市愈演愈烈。每平方米“围海造田”的成本为220元到520元之间,建筑开发成本为每平方米1000元,如果将每亩20万元成本围海造出来的“土地”卖给开发商,造地一亩就能得到5倍以上的利润,即达100万,真是“一本万利”。

        然而,无序的“围海造田”对近海湿地生态系统却是灾难。由于围海造田和过度砍伐,中国天然红树林面积己由60年前的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5万公顷。红树林大面积消失,使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海岸带也失去了重要的生态防护屏障。因此,规范围填用海行为,确保海域空间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沿海滩涂、湿地和红树林等天然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

        目前,围填海每年新增的建设用地约占中国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4%,占沿海省(区、市)每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的13~15%。国务院批准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江苏沿海地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规划,正在制定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浙江沿海经济带等区域规划。这些规划中的用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围海造田”,对濒海湿地保护造成了很大压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增加生态恢复动力。

        如果增加沿海滩涂或盐碱地上的植被,不但可以降低对生态破坏的影响,还可以吸引碳排放。中国仅江苏沿海就有1031万亩滩涂。目前,滩涂上已经成功试种甜高粱、菊芋、竹柳等10多种耐盐能源经济作物,海蓬子、海英菜、海水芹等30多种耐盐蔬菜,黑麦草、紫花苜蓿、盐角草等多种耐盐牧草。一些牧草还具有大于森林的固碳能力。如每公顷紫云英可固碳7.5吨。中国有盐碱土壤5.2亿亩,如果利用其一半种植竹柳等能源林或紫花苜蓿等耐盐牧草,理论上可以固定1亿吨二氧化碳,获碳交易收益100亿元。在中国可利用的后备土地中,盐碱地就有1.6亿亩。如利用其中的6000万亩种植甜高粱或菊芋等,投资约需860亿元,可具有2000万吨生物燃料的生产能力,燃料总产值可达1000亿元。并可提供1000万个原料生产岗位,13万个加工生产岗位和160亿元的原料加工收入。

        2002年以来,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共批准实施的填海面积为111万亩。如果以每亩100万元购买生态补偿配额计算,资金可达1万亿元。假如按照每填海1亩必须承担恢复0.5亩红树林、开发200亩耐盐能源林及牧草或60亩耐盐能源经济作物的生态补偿任务,不但可以大幅提高中国非化石能源的比利,并且能够大量增加森林碳汇,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给地方的围填海带来“新能源产业”等多重好处。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成立“海洋生态补偿咨询委员会”。2009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启动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工作。在修编工作的同时,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成立“海洋生态补偿咨询委员会”,结合“十二五”规划,围绕海洋生态碳汇交易平台构建及运行机制、碳汇核算评价体系、植物减排增汇技术等议题,组织开展海洋生态补偿与碳交易机制规划和专题调研,切实保证濒海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

        第二、组建“海洋生态补偿与能源植物碳汇国家实验室”。中国盐渍土面积相当于耕地的三分之一,沿海滩涂除红树林外,还有420多种盐生植物,可种甜高粱、菊芋、竹柳等制造生物燃料的耐盐能源植物。建议组建“海洋生态补偿与能源植物碳汇国家实验室”,并负责海滩和盐渍土经济作物的利用研究,统筹协调有关实际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收益的双丰收。

        第三、建立“沿海滩涂碳交易协会”和“生态补偿能源农场”。前者可在总量控制配额交易制度下或海洋项目资金、技术支持下,将围海造田的部分收益补偿海滩能源经济植物的种植;后者则以实际行动,探索建立符合实践需求的海洋生态补偿系统,承担恢复红树林、滩涂湿地和建设“能源农场”的生态补偿任务,盘活碳资源。最终发挥濒海能源植物碳贸易优势,让其发出的“热量”为减排“温室气体”和滨海经济发展增加动力。


(窦观一为九三学社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委员;陈伯森为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副主委)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37051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