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谦虚谨慎永远是学者最基本的素质 精选
2010-9-27 23:55
阅读:7729
标签:文人相轻, 谦虚谨慎, 学者素质

蒋高明


        今天翻阅1995年出版的《植物生态学报》,在19卷第3期上,看到这样几篇论文的题目:《自然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模型初探》、《海河流域14种农作物对土壤库中磷的输出量和输入》、《南京栖霞山地区树木院士富集的初步研究》、《南京地区森林植被性质的初步研究》。这些文章实际上都是经过专家审查通过的研究论文,但作者都非常谦虚称自己的研究为“初探”或“初步研究”。

        在这一期学报上,共发表了12篇研究论文,有自谦题目的论文占4篇,占据了三分之一。当时的《植物生态学报》为季刊,全年发表植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论文大约在四五十篇左右。即使那些“初步研究”的论文能够在学报上发表难度还是相对大的。今天,许多发表“初步研究”论文的作者成了国内著名的学者,有些获得了国家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奖励,成为973的首席科学家,也有些成了中科院或者工程院的院士。

        当时的学报主编以及编委们,大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上大学的学者,他们还保留了很多知识分子应有的谦虚谨慎,办刊的作风比较踏实。

        大一和大二时,笔者曾有幸聆听陈机教授主讲的《植物学》。陈教授早年留学法国,大约不到30岁就做教授了,在国内植物形态解剖界有很大的影响。他在课堂上一句无意中讲的话,至今我记忆犹新。陈先生说:“今后你们写文章,介绍你们的研究工作时,不要用‘我’,要用‘我们’”。多一个“们”说明承认并尊重了他人的贡献,同时也是一种谦虚。在知识面前,个人知道的太少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谦虚谨慎永远是真正的学者或者知识分子必备的基本素质。现在的年轻学者,动辄“我如何如何”,简单的实验报告也冠以“研究”、“新发现”、“创新”,真感觉有些对不起这些词汇。那些开口骂别人“无知”、“不如小学生”、动不动就扣“伪科学”、“不学无术”大帽子、或者对对方的失误加以无情嘲讽的人,现实社会中似乎越来越多了。这是整体学术风气恶化的一个“风向标”。

        早先的文人相轻演变到今天的“口水战”、恶语相加,实乃学者的悲哀。真希望学者或者知识分子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不同的学术观点,能够谦虚起来。骄傲自满的人实际上很可怜,自己感觉知识满了,就再也吸收不了新知识了。只有永远虚怀若谷的人,才能够腾空“脑子”装进更多的学问。

        君以为然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36762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