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文明和老百姓的关系

已有 5338 次阅读 2008-3-28 10:03 |个人分类:自然与社会

生态文明和老百姓的关系

蒋高明   《当代贵州》记者张玲玉问  2008年3月25日

蒋教授,我是当代贵州杂志社的张玲玉,上次跟你们一起在黔东南听清华大讲堂的记者。我们杂志现在做一期关于生态文明的专题,上次您做的关于生态文明的专题,现在我邮件采访您。以下一些问题:
 
记者:谈起生态文明建设,不少人有这样一种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领导的事情,和百姓关系不大?您怎么看?
 
蒋高明:生态文明并不主要是领导的事,而是与老百姓的利益更密切。生态文明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行动,是发展的一种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首先是对国家、地区宏观经济发展进行指导,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让老百姓有个健康的生态环境,空气新鲜,水源清洁,食物安全,这些都是与老百姓实在利益相结合的。实际上,生态文明之对于老百姓的关系,比起领导来还要重要的,许多领导可能几年后就换工作岗位,或调离了某个地区,但老百姓却一直生长在“生于斯,养于斯”的故土。提倡生态文明,用生态文明引领社会进步,还可以约束一些领导因经济过热,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这对于人民群众都是重大的事情。
 
记者:在很多人眼中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绿化、美化环境,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吗?
 
蒋高明: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绿化、美化环境,那仅仅是个形式。相反,如果在绿化、美化环境中一种做法违背了生态规律,如种植单一的物种,引进入侵物种,搞不适宜的“大树进城”,这样的绿化不仅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生态文明。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仅仅是对不尊重生态文明行为规范,乱扔乱放生活垃圾,制造环境污染行动的一种纠正,但是这个工作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自发的生态文明具体行动,那么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永远清洁不起来。如果国民自觉第用生态文明的行为规范自己的消费模式,如尽量使用耐久性的物品,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纸手巾、筷子、卫生用具等等,那么,我们的环境中就少了许多生活垃圾,少生产上述“一次性”的东西,则就少向我们的大气环境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记者:贵州省工业还不发达,现在提生态文明是不是早了点?
 
蒋高明: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目标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并不是限制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是尊重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利用区域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和谐发展。须知道,所谓发达与不发达是相对的,工业发达都是有代价的。目前世界上所谓发达国家的人口占据地球人口15%左右,但就是这点人口,已经造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荒漠化加剧、臭氧层消失、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以来短短的两三百年来,在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引导下,全球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了80ppm,全球温度上升了0.74度,南北极和高原的永冻冰川开始熔化、物种面临第六次大灭绝。上述事实雄辩地证明,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考虑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发展与消费方式。根据笔者的观察,所有所谓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要么牺牲了别人的生态环境,要么牺牲了自己的生态环境。那些先期“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将环境危机转嫁到那些落后国家尤其是殖民地头上的,这完全是一种“强盗文明”。在发展中的中国和印度,因为没有殖民地,环境污染是内部化的,国内爆发的一系列恶性环境污染事件都说明了这点。国内最早“发达”起来的太湖流域,创造了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财政收入16%的奇迹。但是,由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太湖生态系统结构已遭受空前破坏,连续多年发生了湖泊萎缩、功能衰退、水质污染、湿地减少。去年爆发的蓝藻污染却使得几百万人守者太湖没水喝。上世纪8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太湖美》再也无美可言了。
 
贵州尽管工业相对不发达,但这个相对落后却造就的生态环境良好这一区域优势。最近到贵州黔东南州讲课,沿途发现公路两旁还是山青水秀的,这在其它工业相对发达的地方是见不到的。贵州少数民族苗族侗族的村落非常有特色,与周围自然环境自成一体,本身就是很好的生态名片。在黔西南州,他们提出的建设“人类灵魂的回归地”口号很好,苗侗族人民群众对自然的崇拜,极高的自然保护意识,以及“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生活态度,恰好说明他们的幸福指数是很高的,是贵州发展生态旅游工业的最好的生态与文化“名片”,贵州各级政府应抓住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好机遇,全力打造生态品牌,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旅游观光,体会少数民族生态文化,通过旅游将城里人或外国人的钱带到贵州。另外,贵州生态保护好了,国家的各种生态补偿费用也会向这里倾斜。这些都是因为贵州的优势。
 
记者:您认为生态文明和城市规划建设有什么关系?
 
蒋高明:生态文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依然是在指导思想上,城市规划需要生态学思想的指导。具体地,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必须有生态学的内容,以前偏重的是建筑和交通等硬件,今后可能要偏重城市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城市人群素质提高、社会公平等软件。用生态学的思想指导城市规划,具体包括利用本地物种,控制环境污染,提倡绿色消费,节约能源,建立城郊自然保护区等等。
 
蒋高明:生态文明的概念您是怎么理解的?生态文明仅仅是环保领域的范畴吗?
 
参照我给您发过去的《怎样理解生态文明》(科学网博客有该文)。生态文明不仅是环保领域的事情,还涉及到法律、金融、工业、交通、教育等等。
 
记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没有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具体的做法?
 
蒋高明: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包括:
 
1) 在思想上,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即三个转变)。
 
2) 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3) 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
 
4) 在行动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加强部门协作, 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 强化社会监督,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 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推动环境公益诉讼。
记者:您那天在黔东南凯里的专题讲座,是否也能传给我们?谢谢!您能在26号给我答复吗?谢谢,我们需要得比较急,谢谢!
蒋高明:文件太大了,只能发给您不附带图片的word版本,另外对您提出的问题简要作答如上,希望回答了您的问题。邮件收到后请回信。
(《当代贵州》为贵州省委机关刊物)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19671.html

上一篇:消除白色污染从细节抓起
下一篇:“南树北移”让果农雪上加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