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
《生态农田实践与展望》连载之二十九:生态防虫措施
2024-5-27 18:05
阅读:620

蒋高明 郭立月

4.2 对抗治虫弊端

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任何物种都拥有了自己的生态位。自然界中的物种,通过竞争、捕食、共生、合作等关系形成稳定的生物链。传统的农民是在自然平衡状态下从事农业生产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然而,随着人口膨胀,耕地不断减少,食物短缺问题出现了。为保证粮食产量,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昆虫夺走一部分粮食,从而进行“虫口夺食”,并将昆虫分为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有人将能直接或间接造福于人类,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益的昆虫称为益虫;将危害经济动植物和传播疾病,给人类造成重大损失的昆虫称为害虫,并发明了对抗害虫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农药。

然而,一个多世纪的对抗农业实践证明,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还杀死了害虫的天敌(王晓 等,2019Henry et al.2012),且由于害虫天敌的生命形态比害虫高级,其繁殖速率远远低于害虫的繁殖速率,失去天敌的制约,剩余害虫迅速繁殖,数量暴增。在生态学中,害虫大多为 r 对策者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生物逐渐形成了其对环境适应的生态对策。按照生物的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把生物分为 r 对策和 k 对策两大类。有利于发展较大 r 值的选择称为 r 选择,有利于竞争能力增加的称为 k 选择。r 选择的物种称为 r 对策者,k 选择的物种称为 k 对策者。r 对策者具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当环境越恶劣时,害虫会增加更多的后代;同时,害虫的基因变异率较高,对某种农药很快就会产生抗药性(Rehan and Freed2014)。这样害虫就越杀越多,而农药越用越多,毒性越来越大,形成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导致“越打农药虫子越多,虫子越多越打农药”,从而破坏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破坏农田的生物链。

研究发现,大量施用农药,不仅不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还逐渐暴露出农田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病虫草害抗性增加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吴春华和陈欣,2004;李顺鹏和蒋建东,2004;赵玲 等,2018Calatayud-Vernich et al.2018)。这种对抗治虫方法违背了生态学的原理,忽略了大自然的力量,破坏了生态平衡。

4.3 生态防虫措施

如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滴农药不用,能够控制害虫吗?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在近万年的农业历史中都是不用农药的,国外使用农药也就 100 多年,大规模使用农药不到半个世纪。本团队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发现,一滴农药不用,采取适当的物理+生物办法,恢复生态平衡,农田没有暴发过一次虫害。不用农药控制害虫的常用做法有以下几种。

4.3.1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趋光性,人为设置灯光诱杀害虫(靖湘峰和雷朝亮,2004)。大多数害虫的视觉神经对波长为 330400 纳米的紫外线特别敏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以鳞翅目害虫为最多,其次为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害虫。黑光灯诱虫时间一般为 59 月。在害虫成虫发生期,每 510 亩设一盏诱虫灯,每晚 9 点开灯,次晨关灯。在无风、闷热的夜晚诱虫量最多。

4.3.2 性诱杀

5060 目防虫网制成一个长 10 厘米、直径 3 厘米的圆形笼子,每个笼子里放两头未交配的雌蛾,也可用成品性引诱剂,把笼子吊在水盆上,水盆内盛水并加入少许煤油,在黄昏后放于田中,一个晚上可诱杀数百上千只雄蛾。

4.3.3 糖醋诱杀

准备糖 6 份、酒 1 份、醋 23 份、水 10 份,配置成糖醋液,可诱杀地老虎、斜纹夜蛾、黏虫、梨小食心虫等。将配好的诱虫液放在盆里,保持 35 厘米深,每亩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 30 厘米,连续进行 15 天。

4.3.4 谷草把诱卵

利用黏虫喜欢在黄色谷草上产卵的习性将虫引诱到谷草把上产卵,集中烧毁灭卵,每亩 10 把(尹姣 等,2007)。

4.3.5 黄板诱杀

用纸板或纤维板裁成长 1 厘米、宽 0.2 厘米的长条,用油漆涂成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用 10 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亩设 2030 块,置于田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可有效诱杀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冯宜林,2003;沈斌斌和任顺祥,2003;李冠甲 等,2018)。当虫粘满板面时,及时重涂粘油,一般 710天重涂一次。

4.3.6 植物诱杀

利用害虫对某些植物有特别的嗜食习性,人为种植此种植物诱杀害虫。如在玉米周围种蓖麻,可诱杀金龟甲(李为争 等,2013);棉田内种植玉米可诱杀棉铃虫(陈恒铨和詹岚,1989)。

4.3.7 银灰膜避蚜

播种或定植前,在菜田间铺设银灰膜条,可有效避免有翅蚜迁入菜田(何笙等,1990)。

4.3.8 泡桐叶诱杀

用新鲜泡桐叶或莴苣叶,每亩放 6080 片,下午放,次晨捕捉,连续 35天,可大量诱杀地老虎幼虫(喻健,2010)。

4.3.9 沼液杀蚜虫

取沼液原液,按照 1:10 比例稀释后,对小麦和苹果蚜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3.10 中草药提取液杀虫

用烟草、猫眼草、半夏等中草药提取液,按照 150 比例稀释对红蜘蛛、蚜虫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143585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