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北京技术市场三十年——成就、问题及发展趋势(四)

已有 3228 次阅读 2010-9-26 14:31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绩效考核, 技术转移, 北京技术市场, 官产学研合作, 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 专利技术转移实施率

4 北京技术市场发展前瞻
鉴于北京市技术市场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仅对北京技术市场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做一简单分析。
4.1 技术市场将逐步由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
当前,北京技术市场还是政府主导型的。其主要表现是:技术市场还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扶植,有关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等扶植政策还需要坚持和完善;技术市场中的大的交易项目主要是国家建设项目;技术的招投标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技术中介机构行政依赖性强,市场化运作弱。
在未来的5-10年内,北京技术市场逐步转向市场主导型,其标志应是:政府在市场中的宏观管理是间接管理,技术市场自身实行行业管理,依靠技术市场协会自律管理;市场的技术交易项目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技术招投标机制成熟、完善;技术中介体系健全发达,在市场中十分活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技术市场中的各主体的行为依靠法律规范;各方的经济利益靠市场调节;技术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相互交融。
4.2 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仍将持续放量增长
北京技术市场自2000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百亿元以来,最近8年有一个放量增长过程,年均增长率20%以上,终于在200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尽管目前世界经济遭遇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并开始蔓延到实体企业,但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放量增长的过程还会延续一段时间,而最终稳定在2000亿元左右,占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的40%左右。
4.3 北京技术市场走向细分,专业化技术市场将逐步形成
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技术市场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对技术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将进一步提高,对技术的需求更加强调技术的专有性、集成性和增值性。因此北京技术市场必然要从过去那种大而泛的综合性市场,逐步转向专业化、特色化,进入市场细分时代。依据北京地区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将形成以下几个有特色的专业性技术市场:高新技术市场;专利技术市场;农村技术市场;实用技术市场。
4.4 技术转移机构将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名牌机构不断出现
技术转移机构是技术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支中坚力量,技术转移中的中介机构的缺位,将使得技术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增大(尤其是交易时间成本成倍增长)、学习过程延长、机会成本加大,最终无法形成双赢的局面,而一旦中介机构介入,所有这些问题均能得到有效解决,粗放的技术转移变成精细的技术转移,从而形成双赢、多赢的局面。但目前技术转移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功能单一、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技术市场发展的需要。随着技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计划的实施,技术转移机构将会不断的成熟,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名牌机构将会不断涌现。
4.5 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的能力将继续提高
企业是技术交易的双向主体的地位稳固确立,参与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的能力明显提高。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继2006年企业输出技术交易额首次超过吸纳技术交易额后,2008年年企业输出技术交易额又创新高,远远高于吸纳技术交易额,仍位居各类技术交易主体之首,表明企业已由单纯的购买技术逐步转向更多地参与到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中,这种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的转移、转化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企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需要再扩大就必须加大对技术方面的投入,而现在北京市的大部分企业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受到限制,而自身的研究水平有限,这样就必须与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而随着企业对技术需求不断增长,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发展下去。
4.6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作为技术资源的高端供应者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前一段时间,随着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大面积转制为科技型企业,以及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蓬勃兴起,导致高端技术资源,尤其是技术程度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大的优质技术成果自我转化为主,从而影响了市场中技术的供应。但是,随着转制机构科技存量的消耗,特别是随着高校与校办企业的脱钩,这种现象将会逐渐消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优质科技成果将会大量投放市场,其作为技术资源高端供应者的地位将会进一步增强。
4.7  电子信息技术仍将是北京技术市场的主导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仍将作为北京技术领域的主导,同时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交通等领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北京的支柱行业在未来几年中,其在技术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仍将保持。同时由于北京能源的匮乏,环境的恶化以及交通的紧张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北京在这几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技术缺口也比较大,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现代交通、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将会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总之,在未来的5-10年内,北京技术市场无论在技术交易的量上,还是在技术交易的质上,都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技术市场所创造的价值、对社会的贡献都将进一步增强;技术市场的管理队伍、技术交易和技术经纪人才队伍的质量将会不断提高;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环保节能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等市场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技术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将会不断增强;技术的有效供给和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北京技术市场一定会迎来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EB/OL][2009/8/15]http://overseas.tt91.com/fuhua_wenzhang_detail.asp?id=49640
[2]汪红.北京科技咨询业人均贡献GDP七万元[N] .法制晚报,2004.12.23
[3]林耕陈靖张若然.北京专利技术转移现状、特点及对策[EB/OL][2009/8/15]http://www.cbtm.net.cn/list/studydetail.asp?id=21
[4]张耘毕娟吴向阳等著.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北京案例[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891
[5]林耕傅正华.美国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管理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85116-120
[6]傅正华杨冰融.技术转移:由粗放到精细[J].科学管理研究,2005658-6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3911-367135.html

上一篇:北京技术市场三十年—成就、问题及发展趋势(三)
下一篇:林耕:关于《技术转移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