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上次写了一篇《太太袁汇的故事:一个有光的人》。这是第二篇,希望大家喜欢。
袁汇现在负责科普中心,常常需要接待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大家都知道,好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怎么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不是在实验室乱哄哄地游耍,是一个挑战!常常听人说袁汇有她的一套,我挑了她的周末场,悄悄地跟在后面,想看看她怎么做的。
那天是周日下午,36度高温。来了两个大巴,袁汇向下车的随队老师建议先合影,再参观。随队老师说很难,上午在另外一个机构就为了拍合影折腾了半天,现在这么热,更难。这时孩子们下来了,六十多人,散漫得很,仿佛还未从午休悠闲中回过神来,而且年龄个头来看,既不是一个班,也不像是从同一个学校来的。面对这群难以驾驭的小家伙,随队老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袁汇马上走到学生前面大声说:“同学们,欢迎来到深圳湾实验室,大家今天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不少孩子说:“因为免费”。“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免费的活动,更是为了探索科学的奥秘。”袁汇用温柔却坚定的声音告诉他们,“现在,让我们用行动证明自己尊重科学,尊重组织方的工作,一起拍张合影!”在她的鼓励下,小半的孩子开始行动起来,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站上了台阶。拍照的过程中,她巧妙地利用了孩子们对凉爽空调的向往,激发了他们听从指挥,三张不同pose的照片之后,立刻就有机会走进空调房。从最初的散漫到后来的井然有序,当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很明显,她初步成功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在展厅里面,袁汇说:“今天咱们有三站,第一站是在这个展厅,在展厅里边结束的信号就是我问你:你在第一站尊重了没有?到时候你用你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你觉得你尊重了就请举手,这个结果就是我们第二站的通关的钥匙,如果大多数同学们都表示自己尊重了,我们就可以去第二站,第二站是一个秘密的地方,去不去是由大家决定的,如果大多数同学在第一站没有做到尊重,那么第二站就过掉,我说话算数,绝不失言!袁老师的记忆力比较短,第一站结束的时候袁老师会问大家什么?”
这时她专门去找到了后面几位没有认真听讲,你戳我,我戳你的孩子,果然不出所料,他们说不出来,其他同学就开始大笑起来。袁汇说:“这也没什么,因为只能说他们跟袁老师一样记忆比较短,再复习一次。”她重复了之后,那几位同学表示点头,明白了。从这时候他们也集中注意力了。
然后袁汇提出要两个同学来给她做助手,发现不少同学都是你推我,我推他,自己不上、让别人上。袁汇见状马上说:“这位同学,如果我这说的是今天有一个录取通知书是进清华大学的,你会不会说推给别人?”,他说不会!袁汇说:“现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马上好几个人都高举手说,“我!我!我!”一下子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讲解过程中,袁汇发现有三位同学东走西逛的,不在听。她马上严肃的说:“那三位同学,如果咱们的第一站对你来说很无聊,你可以到大堂里去等。”有两个女生互相抓手指头玩,袁汇也马上制止。有了这两下,所有的同学们都在认真地听讲了。同时她不断夸他们:“我看到了你们美丽的眼睛,看到你们充满了求知欲的目光,因此在这里我会多讲解一些。”在互动环节中,袁汇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从未来的专业选择到科学梦想的实现路径,每一个问题都透露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她耐心地为他们解答疑惑,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
在第一站结束的时候,袁汇问大家:“你觉得你在第一站做到了尊重的同学请举手”,80%同学的手迅速举起来,而另外20%在别的同学催促之下也举起了手。大家都很高兴拿到了通关的钥匙,一起去看动物房内部的实况,介绍了动物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很高。然后去第三站听科普讲座,原本散漫的孩子已经变得如此专注与投入。途中,不少同学围着袁汇求合影。三个女生挽上她的胳膊。此时才了解到孩子们从周边城市的留守儿童,父母在深圳打工,暑假他们来探望父母。在孩子们听科普讲座中,他们的眼光中露出了对知识对科学的渴望。在结束的时候,还有一位同学画了一个Q版的袁老师。这幅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趣与温情,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袁汇的喜爱与感激。袁汇跟我说,这些孩子让她感觉到科普工作的意义真正所在,在他们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点燃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哪怕只有几个人觉醒了,就值了。而我觉得,今天她成功地影响到了60只“小候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耀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2757-144653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