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没想到疫情控制一放松,我就成为第一批先阳起来的人。人在“羊”途,人生又一次新的体验...
AI画的两幅画:人在🐑途。
背景
深圳湾实验室的临时和永久场地都不在深圳湾,而是在光明区。深圳计划在光明区创建科学城,深圳湾实验室作为科学城里的一部份,就座落在这里了。光明区作为一个开发新区,是深圳的“远亲”,东莞的近邻。所以在过去三年深圳疫情的几次爆发过程中,光明区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影响。10月31日上午我们实验室被封了起来,当时都觉得要延长至晚上睡在办公室了,结果是假阳性、下午就解封了!大家都开玩笑说新冠病毒怕光明啊!
第零周
11月30日,广州宣布优化疫情防控,深圳不久紧跟。12月3日众多核酸点取消。我们这里原来要求天天测核酸,24小时核酸阴性,才能进入单位园区。12月5日星期一开始,园区只看绿码,不再查核酸了,我马上感觉大规模流行就要来了。我是去年12月打的、国内的第三针灭活疫苗,时隔已久,所以第二天(12月6日)就去打听能不能打第四针加强针,被告知现在政策只开放到第三针,自费也不让打第四针。研究了一下,发现国内可打的疫苗还停留在以前的新冠病毒上,病毒一次次进化,这些公司居然没有拿出新的产品。第一次灭活疫苗不算慢,这次什么原因落后了呢?国外,第四、第五针都开打了,二价的疫苗也有了。既然不能打新冠疫苗,我就打流感疫苗吧!毕竟根据Nature研究论文,打流感疫苗不仅仅可以避免新冠重症,还减少老年痴呆的可能性。我和太太约了个星期四(12月8日),还是四价的,挺好的,164元(社保不包, 自费),接种之后的当天虽然有点手臂疼痛,没有什么其他异样感觉。
12月6日公众号里推送了一篇12月5日Nature上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发现:治疗肝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可以关闭病毒进入细胞的 ACE2 受体,从而可以用于预防新冠感染。虽然没有临床实验,但有吃熊去氧胆酸,和没有吃熊去氧胆酸的人的统计分析,与动物实验结果是一致的。我们课题组也在利用ACE2设计蛋白药,觉得合情合理,于是决定去网上购买,12月8日成功下单了。
12月9日周六。我按预定计划去南山区做年度体检,这里体检站都不需要看核酸结果了,这次开放的步子迈得真大!周六下午,太太和我都开始觉得有点流感的症状,为了防止万一,马上果断地把周日的活动都取消了。没想到星期天傍晚,太太部门的2个同事阳了。部门领导连夜送了抗原测试盒过来,更是没想到,我太太居然也阳了!!!我为了省测试盒,没有测,但有类似的症状,被传染是肯定的了。做梦也想不到,开放的第一周就中奖了,这么快!但是很庆幸熊去氧胆酸周末到手了。
生病的一周
阳的政策是居家隔离!想起来,3月份,我们就因为和一个“阳”人同在一个电梯,就不得不到隔离酒店呆了一星期。11月还是密接就要集中隔离,真是恍若隔世!我们俩就猫在家里办公,家里分开隔离条件不足,反正一起阳,希望一起阴吧。家里也有一些准备:退烧药布洛芬,还是朋友从澳洲回国带给我们的;连花清瘟,好久前买的;血氧指夹仪,当澳洲爆发第一次疫情,我们2020年2月购买的。
第一天(12月12日周一):我俩症状都不严重,要不是测抗原的结果,也幸亏周日晚上测了,不然的话,星期一肯定上班了,我会把我们组的人都阳了。周一晚上开始,我太太开始发烧,我当天晚上也吃了连花清瘟,发现吃了睡不着觉,可能因为是我对刺激神经的化合物特别敏感,毕竟连花清瘟里面含有可以用于制毒的麻黄,就决定不再吃了。
第二天(12月13日周二):周二感觉也还可以,九点至五点半开了一天的网会,没想到晚上我也发烧了,不过吃了布洛芬,退了,还吃了一片熊去氧胆酸。
第三天(12月14日周三):早上起来感觉挺好的,以为这么迅速就扛过去了。马上测抗原,也是第一次测,是阴的!!!非常高兴,马上通知了单位里的同事,给大家鼓鼓劲,原来病毒真是纸老虎啊!但没想到下午又开始发烧了,到了晚上也是,吃了两次布洛芬,再吃了一片熊去氧胆酸。
第四天(12月15日周四):上午就觉得精神不对劲了,晚上继续发烧,连布洛芬的效果也不如头一天了,我只好减少盖被子,进行物理降温。
第五天(12月16日周五):上午没有发烧,网上的帖子说连续三天发烧需要去医院,为了保险起见,我太太催我去了附近的社康发热门诊问问情况,还好,排队的人只有十几个!虽然外籍人士无法网上登记预约,还好就让我现场排队了。不过,听说我发烧了三天,医生说我们这里什么也不做,只是问问情况,开开药,你还是去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吧。回家以后,想确认一下,测了一个抗原,的确阳了。下午在家里发烧到38.9,血氧指夹仪显示血氧降到92了,第一次这么低,网上说95以下就该去医院看看。所以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万一有什么炎症需要吃新药呢?傍晚去了一家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因为是外籍人士的,社保卡连不上,自费就自费了,好在费用挺合理,到凌晨得到检测结果是未发炎,让我们回家了,告诉我因为我吃布洛芬有三天了,不能再吃了,但他们也没有其他退烧药。如果烧过38.5,让我就用物理方法吧,想不到大医院已经有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医护工作人员太不容易了。医生很热心说是可以开居家隔离的证明,我们马上说,不需要,谢谢了。我们楼里都阳了很多家了,都在居家隔离着呢!
第六天(12月17日周六)。上午还是有点低烧,不过血氧回升到97!上午在深圳湾实验室PI会议上有我15分钟的年度报告,只好远程参会。还算好,这过程中,虽然喉咙有点沙哑,没有因为咳嗽中断我的报告。太太的群里讨论物理降温的方法,有用冰冻面膜的,二话不说,她就让我试试,还真有效,整个脸感觉清凉清凉的,不过应该比退烧药贵吧,其实我也不知道面膜价格。她们的群里还讨论用拉拉裤的,幸亏家里没有。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我太太抗原检测阴了。她跟我不一样,只发烧一次。后来只是咳嗽,胃疼,听力降弱。现在都基本恢复了。我周六下午、晚上没有发烧,喉咙还是有点疼,头稍微有点晕,但是觉得胜利在望了。只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两个鼻子都不通,靠嘴巴吸气,根本没有办法睡,因为从嘴进去的气是冷冰冰的。太太觉得开电暖气把空气升温,但是要想让电暖气把空气暖和起来,估计要天亮了。我想起最近一篇论文提到,冬天为什么感冒流行,因为鼻子冷,鼻子的免疫系统工作得没有夏天那么有效,所以戴口罩不仅仅可以阻挡病毒的侵入,还可以增加温度,使免疫系统更好地工作。我马上戴了一个比较透气的口罩,果然有点效果。
第七天(12月18日周日)。阴了一周多的天气终于晴了,心情大好。中午马上测了一个抗原,还是阳的。不发烧、开始有痰咳嗽,是我的免疫体系在发出最后的总攻了!
一点思考
这次COVID浪潮,来得太快了,朋友圈里一片阳,开放两周,我们单位至少10%阳了,我们课题组也有3人确定,4人有症状,在阳的路上(28%了),所以说不定下个月初就可以阴性清零了。虽然阳前,我想准备得尽量充分一点,但浪潮来得更快,幸亏对于大多数年轻人几天挺挺就过去了,所以说尽可能准备充分一些,但该来就会来的,永远没有彻底准备好的时候。我们自己家的反思,退烧药的种类太单一,家里几个电子温度计太久没有使用,一旦用起来才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见不需要电的水银温度计是必须的。家里的空调只能致冷,正常情况下平时上班单位有暖气,只有晚上在家还勉强,在家隔离就难受了,特别是这周是阴冷下雨的冬天。我们原来有小电热器,根本不解决问题。所以要准备功率大的电暖气,或者多个电暖气就会感觉好很多。此外,血氧指夹仪,血压计必须是标配,是决定需不需要去医院的关键指标。还有一件要提醒的是,要准备好电解质粉,先试试几个品牌,找一个不难喝的。仅仅多喝水,没有电解质,不利于免疫体系的发挥,而且喝太多水有可能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
这次最大的感受是,家人、同事、朋友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各方面得到了家人、单位同事、朋友的帮忙,无论是网上问候、建议、送药、取货、看病等等,无一不得到了热心的帮助、关怀,我们都铭记、感恩在心。我和太太这次也算是共患难,先是我照顾她,紧接着她从病号上岗为医护人员照顾我。我更加感恩她离开澳洲回到深圳与我相聚,没有她,什么咚买菜,拼多拼少,淘什么也套不到,还有一日三餐,汤汤水水,营养和口味搭配,对我来说太难了。
有一个大家想知道的问题是,三年后的新冠到底可怕不可怕?体验了之后,觉得既可怕也不可怕。不可怕,因为整个体验过程有点像大号的感冒,我以前感冒很少发烧,即使发烧也是很快好了,而且不记得上一次发烧是什么时候了,这一次连续五天发烧还真是前所未有的。疫苗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很难说,毕竟第三针是一年前打的,但是坚信没有打疫苗只会更糟糕,这是许多统计数据证明的。但是这次新冠也有可怕的地方,关键是它还有一些不确定因子,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年龄,或者其他不知道的因素,所以还是不能大意,成为千 分之几的分子。我太太比我恢复得快,有年龄、性别、体质、第三针疫苗是4月份可能都有关系。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终于开放了第四针,能打的,应该尽打,而且也有了鼻子吸入的疫苗,方便!
熊去氧胆酸,我吃了两片后,没有再吃,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到底剂量多少合适,多吃不敢,少吃可能无效,所以后来放弃了。连花清瘟,我吃了一次就没吃,我太太吃得多一些,里面许多成份是不知靠什么依据加入的,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正正经经的大临床实验,我觉得是一种信则灵的药。还有一些传统方子,姜+蒜的汤,白萝卜+蜂蜜,大家可以试试,我们也用了,其效果如何,没有感觉,但是我太太的胃痛可能跟空腹喝姜蒜汤有关, 也可能是阴冷天气造成的。
这次也发现一个问题。由于人太多,医生太忙,花在每个病人的时间太短,在发热门诊,只测量体温,连基本的血压、心跳、心肺听诊,血氧饱和度都不做,其实这些指标不仅仅要做,还应该入诊的时候先做,筛选出有高风险的、要给他们优先看病和拿药的机会,才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耀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2757-136832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