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远大的目标不妨分阶段实施
周四下午的博士生小课《近代科技文明概论》再提科学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历史分期。
这使人想到日本有一位马拉松长跑冠军,曾连续三次获得世界马拉松长跑冠军,但每当记者采访其秘诀时,他总是沉默不语或语焉不详,一直到他收官后出版的书中,才揭开了这个秘密。那就是,每次马拉松比赛前夕,他都会沿途试跑,并沿途将42.195公里的最终目标,划分为大致14公里一个目标的三个阶段。当跑完第一个14公里时,他在心里就默默地说“还有两个14公里”,当跑完第二个目标时,他就说默默地说“还有一个14公里”。这样就把相对漫长、远大的42.195公里好像成了缩短了的三个14.065公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整个距离缩短的假象。这正是这位马拉松长跑冠军的秘诀所在。
作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亦同此理。三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但我们一贯要求学生,围绕既定选题:博士生每学期发表一篇论文,三年发表6篇论文;硕士生每年发表一篇论文,三年发表三篇论文(曲安京教授则要求博硕士生每学期写两篇论文,不一定发表)。这样,即将博士学位论文最后的10万字,分解为6个1.7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则分解为3个1万字。这样,一个较大的目标,就会变为较小的目标,而变得容易实现了。
当然,任何一篇论文,只要它被称为“论文”,就必须有创新点,就必须有学术讨论的气氛,有前人的背景基础,有自己的新发展或新发现,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别人从未使用过的一个新史料,哪怕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有一点点新的进步、新的看问题的角度、更为全面的认识,等等。但是,这绝不是让学生们盲目追求字数。我们同样强调:一定要每篇论文都至少有一个创新点。这样的话,三篇论文就有三个创新点,而这对于硕士学位论文来说已经足够;博士学位论文就会有6个创新点,也足慰平生,不枉读博了。
因此,一个远大的目标,或者一个较大的目标,或者一个较大、较复杂的研究对象,都不妨尝试,先把它划分为几个部分、几个历史时期、分解为几个较易实现的小段落,就不会有茫然不知所措或“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