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我 的 三 句 话——代表30位全国高校杰出主编的获奖感言 精选

已有 6604 次阅读 2011-11-24 17:00 |个人分类:姚远纪事|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获奖感言, 全国高校, 两支笔, 杰出主编, 一只袋子

       我

            ——代表30位全国高校杰出主编的获奖感言

           姚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第一句话:“一只袋子”的名言

    古希腊有一句名言,即:“一只不盛东西的袋子是站不直的!”

    这是说:一个人必须终生不断地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否则在社会上就难以站直了!就像不装粮食的、干瘪的袋子一样匍匐在地,趴在墙旮旯角,在人的生活中毫无用场,非但无用,甚至还可能污染环境。

    人生必须有意义地生活。因为人的生命极为短暂。帕斯卡尔就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其死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人的肉体生命只能存活几十年的时间,而一个人的思想,特别是伟大的思想,则可永远存活,他的生命通过他的思想在其他人的身上继续生存。

    诗人臧克家说得好:什么是生活?生活不是活着,活着不叫生活。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永垂不朽者,或者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人,不是他的肉体生命仍然存在,也不是他的基因被后代所遗传继承,而是说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存!

    然而, 一个人要有一点思想,要有一点精神,要有一点尊严的活着,就必须要有知识。那么,编辑的知识从何而来,又如何获取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本域,二是发展域。基本域的知识就是你的大学本科专业知识;发展域的知识就是工作以后结合本职工作在岗不断学习获取的。对于青年科学编辑来说:基本域的知识就是大学本科专业科技知识;发展域的知识主要有科学史知识、科学写作知识、科学编辑业务知识等。以本科专业知识为圆心画一个圆(基本域),用一只脚站稳,然后另一只脚踏出去以本职工作为圆心(发展域),再画一个圆,这时就会形成两圆交汇处的一个菱形区域。这个区域也许就是你基本域和发展域知识内在结构的一个映射。

    但是,这样获取的知识对于从事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特别是在高等学校从事学术期刊编辑的青年人来说,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提出一个口号,以便由此优化和拓展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获取途径。

       第二句话:“拿起两支笔”的口号

    “编辑要拿起两支笔”!这既是一个口号,也是一位从事过32年编辑工作的老编辑的经验之谈。198810月在西安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上我提出了这个口号,并逐渐形成了“编辑要拿起两支笔,红笔为人作嫁,蓝笔自强自立”的完整表述。

    为使表述更易传播,又以格律诗体表之:

                           编辑两支笔之歌

     晚来两笔难提起,惆怅阶前暗嘘唏。

     明朝降霜袭寒意,夜惜双鬓白两旁。

     做嫁衣者没衣穿,光着脊梁泣亲娘。

     把酒炎凉席为卷,潦倒入土难为安。

 

     后生唯拥两支笔,稳坐庭前看风起。

     急流险滩千帆过,登峰一览众山低。

     红笔安身续文脉,蓝笔自强继孔庄。

     哪怕夕阳昏黄早,吾自品茗呷余香。

        2010-11-09姚远于西北大学太白校区

    钟叔河也有“好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故要耍两支笔”的说法。余晓群又有“握两支笔,做编辑中最好的作家,做作家中最好的编辑”的说法。另外,还有编辑要有阅读生活、写作生活和批评生活的说法。这些说法与“编辑要拿起两支笔”的口号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红笔与蓝笔又有密切的关系。

    编辑要拿起两支笔,以红笔为人作嫁,入道从业; 以蓝笔修炼内功,自强自立。

    拿好蓝笔是为了更好地拿好红笔;不会使用蓝笔也就不会使用红笔,所做嫁衣可能永远不入流,永远没有新娘愿意穿着。

以蓝笔自强自立,安身立命,不仅要为人作嫁,自己也要被人扮成靓丽的新娘,粉墨登场,这是养成一双鹰眼的必备条件。所谓“打铁先要本身硬”就是这个道理。编辑做点研究,可体会作者科学研究的甘苦,不致养成眼低手高,或者眼光越高,下笔越滞的毛病。

        拿好红笔,必须有拿蓝笔作为底气,否则就像一只不盛东西的袋子,只能匍匐于地,难以直立,也难以挺起胸,站得直,肚里没货,眼里没水,又何谈游走江湖呢?!又何谈今生来世走一回呢!。

    其实,人生两支笔的现象并非编辑所独有:教师以教学为本职的同时,必须从事学术研究,也形同两支笔,一只笔在黑板上板书讲义要点,一支笔在学术前沿探索;军人特别是军官,在拿好枪杆子的同时,也必须拿好笔杆子;干部,尤其是在教育行业的干部,在用一支笔写好公文的同时,也要拿起另一只笔从事理论研究;等等。

    有人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托辞难以拿起两支笔。其实,这是两码事。首先,“鱼与熊掌”是两种互不相关的东西,而“红、蓝两笔”却属一种东西。因此,用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为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来否定“两支笔”,其前提和逻辑都是荒唐的。我们所说的“两支笔”,互为关联,是“鳟鱼与鲑鱼”或者“熊前掌和熊后掌”的关系,不可混为一谈。

        第三句话:“三位一体”的模式

     “编、教、研”三位一体的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建设模式,向为人们所称道。

    编辑传播工作在选题、组稿、加工提高方面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编辑做点研究,一可知编辑出版规律,更好地工作,二可增修养,更好地与作者沟通这说明,将研究作为编辑部的职能之一是由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对于学术期刊编辑部,尤其必要。因此,重视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本科教学或研究生教学职能,也能更为强化其育人功能,也能更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建设集编辑出版、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为一体的编辑部,的确具有适宜的理论基础。

    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是我国编辑学术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建设一批集“编、教、研”三位于一体的学术型编辑部,将会切实地推动编辑学研究的制度化建设,并形成编辑学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持久产出的制度化基础。实际上,这已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我国编辑出版专业高等教育与编辑学研究是同时在20 世纪80 年代起步的,一些编辑出版专家纷纷登台为学生授课,或招收博硕士研究生,将编辑实践与编辑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而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既有利于编辑能力的提升,又解决了编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实现了编辑的知识创新,真正实现了“编、教、研相长”。

    若论学科性质,编辑学无疑当属应用科学。应用科学产生和存在的真正意义及价值就在于指导具体学科领域中的实践。编辑学的实践性很强,不是从理论中来又到理论中去的学问,要对编辑出版领域的实践进行研究,应紧扣实践,指导实践。编辑学教学、研究与编辑自身的工作实践也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这个特点决定了研究编辑学的中坚力量是工作在编辑出版第一线的资深编辑。高素质的名编辑应是某一领域的知名学者。编辑通过反思自己的编辑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可以增强其问题意识,找到研究创新的生长点。

    强化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学科建设功能、育人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也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否则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纵览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上万种中文期刊,能够传世的或至今仍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期刊均为在引进西方前沿科学技术、重大科学理论或在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期刊。这说明,学术期刊的生命价值所在就在于传播创新。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较高学术修养和较强编辑业务素质的一支团队,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按照“编、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建设编辑部或形成编辑团队是必不可少的。

 

                            (2011-11-20姚远据南京表彰大会获奖感言回忆整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511325.html

上一篇:李楠,姚远:《博物学会杂志》与其生物学知识传播
下一篇:姚远主持的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15 陈小润 武夷山 郑秀娟 唐久英 罗汉江 袁贤讯 许培扬 蒋新正 占礼葵 钱磊 王伟 crossludo zoujinkexue11 gw0205 LongLee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