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
无价关爱的三分之一和命苦
2014-12-13 09:05
阅读:4685
标签:日子

           大国领袖中,有才的人不少。刚看了一段视频,是普京在彼得堡一个慈善会上弹钢琴和演唱,英文演唱,也是高不上去、低不下来的那种,但他唱歌要能高上去、低下来,他就不是普京了。然后想到现在是周末了,尽管还要改稿子,周末还是想懒惰一点才叫周末,就把2006年写的两篇东西改几个字贴在这儿,内容相关,是收集自己文字的一点努力。 此外,特别的日子,也附带回顾不能忘却——南京大屠杀71周年祭

 

《无价关爱的三分之一》

           父母、子女、物质金钱之间的关系广泛而复杂,因人而异。我对楼主《人间关爱是无价的》文中的一个举例比较感兴趣。大概学理科的人比较爱钻牛角尖,而且对数字尤其敏感一点。例子说:“我有个挚友,打自1981年开始工作就每个月拿钱给父母,他父母不要,他就往父母家的抽屉里扔,枕头下塞。我问为什么这样,他就认为父母之恩永远也难以报答,做子女的为父母所付出的绝对不到父母为子女所付出的1/3。”

首先,我不赞成往抽屉里扔、枕头下塞的给钱方式,弄丢了怎么办?当然,这只是个细节,问题的要点是“父母不要,我还是要给。”而且从81年起到现在,25年了,从给钱的角度上说,老兄绝对称得上是孝子,令人尊重。这是中国文化中能见到的现象。我觉得西方社会中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极端一点说,在西方文化中,父母不要而你非要给,你是强人所难,甚至是瞧不起他们。这是讲理还是不讲理,要看你是谁了。

但我不明白的是“做子女的为父母所付出的绝对不到父母为子女所付出的1/3”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是算的钱吗?那我们可以这样来这样算一下。那位老兄既然从81年起就给父母钱,他一定是生长在5070年代红旗下的。据我所知,那个年代大米是一毛四分五一斤,好一点的猪肉是八毛五一斤,而且都是定量供应的,想多吃还没有。就算一个月吃40大米两斤猪肉,那是7元五角。加上别的吃的(通常不会多),一年三套衣服(比较奢侈了),等等,一个月有30元开销是很不错的生活条件了,一年下来是360元。假定81年老兄25岁,那粗约地说,他父母一共花了9000元抚养他。现在老兄每个月给父母多少呢?我不知道。如果是在国内,三块五块还不如不给,还不够收拾的。就算给三十吧,合情合理。如果在美国,也算三十刀吧。不考虑通货膨胀,那在国内按人民币算的话,老兄累积下来一共给了9000余元人民币,已经不欠爹妈什么了。如果是美元的话,就算按一比五的美元兑人民币的比价算,老兄一共给了45000元人民币,老兄的父母到目前为止倒欠他36000元人民币,这该怎么办?

关爱是无价的。如果把无价比作数学概念的无穷大,那么无穷大的三分之一还是无穷大。同样,无价的三分之一仍然是无价。所以,那个三分之一是算不出来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为什么那位老兄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一个可能是他把情感物质化了,以为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以用钱来数,再用钱来回报。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收回一部分我对他的尊重,而且发现他的计算也有问题,你现在应当去讨债才对。

情可以用珍贵来形容,但不能用百分比来衡量。中国文化中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滴水之恩当报之泉涌”等等,都是定性而不是定量的说法,因为物质的东西可以量化,但感情不行。情,无论什么情,只能以情来还。别的东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情,但绝不能代替情。很多人因为离家在外、工作繁忙等无法用别的方式去回报父母,只好从金钱上来弥补。对经济上没有问题的父母,硬塞给他们钱也许不如常回家去看看;多打几个电话回家问候;把自己的事业做好,让父母为你感到骄傲,也为他们自己骄傲。报之以情,不一定非要送钱。对经济上的确需要帮助的父母,当量力而为,毕竟钱有能买到吃的、把肚子填饱的功能,而打电话问安没有这样的功能同时不要忘记,你自己也要吃饭。你给钱的时候,要体会到父母也是人,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他们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贪婪的、把子女当作摇钱树的父母,你爱怎么着我都没意见。

 

《命苦》

未名湖边我坐过的石头上大概你也坐过,所以说两句应当不为过。

首先,你要感谢你的爹妈生了一个从小到大上学都不用他们操心的你。这不是他们欠你,是他们给了你一切。你上大学没怎么花家里钱,但帐不能那么算。过去那些年,城市里面是一个孩子照书养,两个孩子照猪养。农村里是多养个孩子就是锅里多加一勺水的事,不会多花多少钱。有钱人家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没钱人家的孩子吃糠咽菜也要过,都是养。养育之恩不是拿钱能算得清的。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也许你以后会有不同的感想。你通篇都在数钱算帐,如果要算,对你来说最划算的办法是你不要再理你们家里人,从此以后自己过,这样你差不多白赚一个自己。但你好像又不是那样的人。你寄那么些钱回家,说实在,在外面有能力并且也愿意那么做的人并不多。你烦心,因为你也没有跳脱你母亲的思维方式。

碰上你那样爹妈的人不止你一个,我听说的就多了去了。那不光是你爹妈的问题,那是个社会文化所产生的问题:把儿女当做自己的财产来对待;儿子是自家的,女儿是人家的;你要有了钱不统统都给我你就是是没良心。小地方的人(我不是瞧不起小地方人,我自己就不是大城市出来的)会更有一种想要拿儿女来为自己出人头地,炫耀自己,气气那些过去曾经跟自己有点过节的亲戚朋友,看看我是如何了不起的心理。看上去他们心里面很痛快,一辈子总算打了一场翻身仗,其实那种心理挺阴暗,病态,而且实在是挺悲哀的。但他们生活的世界就是那个样子,那个世界塑造了他们的思维和心胸,你能完全怪他们吗?所以你不仅是在跟你爹妈冲突,你也是在跟一种文化冲突。

我觉得你没有必要把钱看成母女关系的唯一衡量指标。要量力而为,金钱上能帮忙应当帮忙,太吃力了就不要勉强。而且一定要讲清楚你在这边打拼不容易,不要只报喜不报忧让他们觉得美国满地都是黄金。当然,人对钱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如果真要是到了不能调和地步,也只好Letit be。世界终归还是要讲道理才行。出去旅游是个很好的方法。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大,你就知道人其实是多么的渺小,也许就会对过去很在乎的东西不那么在乎了。总之,如果你跳不脱你母亲的思维方法,你会难受下去的。

你说你想起来就觉得命苦,可怜。我不明白一个北大毕业生,如今又留学在外,你的命苦在哪里?这样的事情都担当不起,你在北大算是白混了。也难怪外面有那么多对北大不友善的言论,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你有机会去看看贵州农村那些每天走一、二十里山路去上学的小学生,那些缀学在家出门还要借衣服穿的十七、八岁的女孩子,你那命苦算个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孟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85065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6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