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唯真 做人至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ya 关注人口学科发展,探讨GIS技术问题,进行科学数据整合。wya486@163.com

博文

真正的人口学大师才能把握国家未来

已有 3666 次阅读 2015-11-2 10:46 |个人分类:人口学大师思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计划生育, 劳动力, 人口老龄化, 马瀛通, 普遍二孩

 

人口学大师思想摘录(二):

 

博主注:

下面这段文字和前一篇博文都是一位年近70的人口学家,花费数小时,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敲进去的,其中饱含了多少对国家、社会、学科的责任和热情?!目前社会,这样做人、做学问的还有几个?

 

1、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不等于实践效果

 

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是回归70年代群众创造的经验,是生育政策合情合理的回归。这一政策历经人大确认就将修订计划生育法而赋予实施。70年代的两孩计划生育政策,把中国妇女生育水平降至到了更替水平值,1980年初的紧缩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控制人口增长成效大幅滑坡,这种把提倡只生一个孩子,作为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推行的结果,因政策可行性低,而导致到2000年,较之按70年代末两孩政策的生育水平,多生了人口半个亿左右,这就是说,过严的政策恰恰是起了多生的反效果,因有类似1958年大跃进地方,故又将其称人口大跃进。
 
现在不少人误以为政策放宽了,就是要放,甚至还测算这种政策会导致多生多少人,还在误以为社会公共政策的预期效果,就是按政策规定的一对夫妇允许生育孩子数计算之果,可谓是紧缩政策适得其反的经验教训都不认真研究记取。中国是一个人口相对过剩的国家,生育政策回归合情合理,只是变第二孩生育不和法规为符合法规,变罚为不罚的问题,完全与易富贤等认识根本不是一码事!
 
2、计划生育加速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合理转化进程
 
实施计划生育对经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绝不可低估,正是实施计划生育才使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向合理转化,那种以年龄结构不合理为由来否定计划生育的作法,都是违背年龄结构基础理论,错误计量的结果。
 
中国应该好好普及人口学知识,今天的老年人口多正是60年前过度生育于今天的反映,70年代以来的少生,正是2030年以后老年人口减少的反映。死亡率低,科技水平高,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与之相应的生育水平就是低,所以人口的自然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3、解决中国人口相对过剩问题,就是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
 
人口相对过剩与人口不足,以及以抑制人口过快到一个时期的负增长来减轻过剩,或以鼓励生育提高生育水平加速人口快速增长减轻人口不足压力,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延缓作用。在科技相对落后的农业,手工业社会,或说是在工业化之前,人手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关系,多生就是增财富,而在工业化社会,就不是这样,也即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计算机化等现代科技,客观上也使所需的劳动力加速减少,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们少育。然而,若是等到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实施计划生育,那相对过剩人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前一段时间,对于一个人口相对过剩的中国来说,竟是误把人口相对过剩中国,在盲目生育时期的人口过快增长阶段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称之“人口红利”。当实施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形成的一部分年龄结构逐年步入劳动年龄人口,使过剩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也即是计划生育成效逐年增大时,竟撇开了人口相对过剩的前提,错误地生搬硬套所谓的刘易斯拐点,把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人口说成是转入短缺,人口步入负债期。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过剩分年龄人口之总和,解决相对过剩人口的过程,就是解决诸分年龄人口相对过剩问题的过程,当然,也是解决过剩人口年龄结构向不过剩人口年龄结构合理转化的过程。这一解决过程始终是真正人口红利不断递增的过程,也是人口年龄结构向合理转化的过程,完全符合计划生育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基本国策。
 
4、社会公共政策只有来自群众,符合了多数人意愿,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70年代初,群众创造的“晚稀少”计划生育两孩,因其成效显著,而在1973年被政府升格为生育政策来实施。直至1979年,反映其效果的1980年总和生育率值,基本降到了更替生育水平,若是不受1979年紧缩生育政策抢生影响,则会降到低于更替生育水平值。足见,社会公共政策只有来自群众,符合了多数人意愿,才能形成社会公众舆论对人口自然增长的控制,其成效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低的前提下,创造了世界生育史上,仅短短几年生育率就有超半下降的奇迹。
 
1980年紧缩生育政策,把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强行只准生育一个孩子来推行,其结果是生育水平的大福回升,人口控制效果的大幅滑坡,导致2000年总人口,要较比实施两孩政策,多生了半个亿左右。实践检验再一次告诫人们与决策者,人口大跃进的结果也是适得其反,欲速不达。
 
90年代后期出现的生育水平下降与低生育水平,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的影响结果,而不是现行的过紧生育政策实施结果,中央把生育政策回归到70年代初群众创造的一对夫妇生育两孩政策,一是使政策合情合理;二是从实际出发,变第二孩生育罚为不罚
 
5、人口老龄化对不同的人口国情,有截然不同的涵义与意义
 
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是美国总人口的三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所需劳动力人口将会大幅减少,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始终将是一个难题,也即就业难,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都将客观存在。生育政策回归合情合理,就如同紧缩生育政策根本不会把生育率紧缩下来一样,也绝不会导致生育率的回升。至于把生育政策回归两孩,认为是为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优化人口结构及应对老龄化,都纯属是误解。
 
解决相对过剩的中国人口问题,愈加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就愈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即这种老龄化过程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对人口不足的国家来说,诸如澳大利亚,俄罗斯,提高生育水平,提高生育率,使一个时期的人口呈年轻化趋势才是客观的需要,才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才是好事,而人口老龄化则是坏事。可见,人口老龄化对不同的人口国情,有截然不同的涵义与意义。
 

(上文作者:马瀛通研究员;小标题为博主自加)


http://news.163.com/16/0304/01/BH9E04SH00014AED.html

 

工会界:延退每年减700万岗位



 
 
 
博主注:
现在的某些所谓专家只会照搬国外理论,一知半解,自以为是,忽悠领导。真正能够利用人口学知识,为国家未来着想的太少了 。真正的人口学大师能从众说纷纭的重重迷雾中拨云见日,一锤定音,让你看清未来的方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1711-932756.html

上一篇:人口预测靠谱吗?
下一篇:生育意愿调查有用吗?
收藏 IP: 1.202.200.*| 热度|

4 陈南晖 李竞 赵建民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