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中国人自我歧视的自然爆发 精选

已有 9616 次阅读 2012-8-8 13:11 |个人分类:实事评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学, 自然, 爱国主义, 种族歧视, 叶诗文

寻正


中国文化中最大的失败就是培养了一种不相称的自大情怀,这种集体戏剧性人格往往被贯以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层轻纱蒙面的大国沙文主义,很多中国人,即使是到了海外讨生活,仍然以为中国是地球的中心。即使现在落难,仍然认为自己历史上曾经阔过。中国人种族主义倾向在我所见到的人种当中,估计是最大的,但不妨碍中国人自己可能成为受害者时,以最壮烈的方式反对种族主义。


中国女运动员叶诗文获得了400米混合泳金牌,而且是在美国运动员胜券在握的情况下突然发力,在最后阶段冲刺超越,赢得了金牌。这导致了美国教练利奥纳德(John Leonard)的质疑,把她比着1996年的爱尔兰运动员史密斯(Michelle Smith),因为史密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也是突然变得生猛起来,拿到冠军,事后备受美国媒体质疑。


史密斯的老公兼教练是布鲁因(Erik de Bruin),布鲁因在1993年药检出茬,被国际运动协会禁赛四年。史密斯在1996年400米自由泳成绩比此前最好时提高了19秒,狂揽400米自由泳、200米与400米混合泳金牌,此前夺冠呼声最高的美国运动员依万斯(Janet Evans)事后也表示史密斯的成绩很可疑。


尽管史密斯的成绩始终有效,她在两年后因为干扰尿样取证,尿样中检出雄激素前体雄烯二酮而被禁赛4年,正式结束了她的运动员生涯。史密斯被质疑时,同样地她指责美国人输不起,是酸葡萄心理,跟叶诗文的说法基本一致。


对于许多人来说,史密斯违禁用药取得冠军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是奥纳德用史密斯比喻叶诗文的用意所在。对于许多运动观察员而言,象史密斯、叶诗文、以及其他许多突然杀出的黑马,在奥运会或某个运动会上突然取得很大突破的人,都有违禁用药嫌疑,许多时候,都会被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这是西方言论自由的妙处。


象史密斯、刘诗文一样中招的包括许多金牌得主,其中很多运动员都是美国人,比如100米冠军加特(Carmelita Jeter)、400米跨栏冠军杨(Kevin Young)、以及5次奥运会共获得12项金牌的游泳选手托里斯(Dara Torres)。在不少运动项目上,比如田径与自行车,药物滥用只是近年来才开始增强监控的,而用药物提高成绩,在药检中检出阳性者,在所有运动中都存在。这给予了质疑者充分的理由——跟比赛组织者与裁判机构不同,质疑者不需要压倒性证据,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疑虑。


当美国运动员被质疑时,质疑的风潮的很快就过去了,因为质疑始终是质疑,裁判机构不会把质疑当证据,即使裁判机构有所怀疑,仍然会维持原判,因为极难取得压倒性证据推翻前判而取消运动员成绩——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当美国运动员坦然面对观众,质疑就始终停留在谣言的层次。


当史密斯被质疑,或者牙买加的布莱克(Yohan Blake)被暗示可能韦禁用药时,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个国家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前面的爱尔兰群情激愤,后来的牙买加举国愤怒,叶诗文被质疑,这一次就轮到中国网民发飙了。


爱尔兰奥委会主席希克(Pat Hickey)当年愤怒地评议说,“美国人在嫉妒,因为一个象爱尔兰这么一个小国家从他们手中抢走了金牌!”此言不虚啊,几乎所以被美国人质疑的不分大小的国家都会提起这把刀狠狠地砍在“美国媒体”身上,百试不爽。


实际上,这次事涉中国,事态的确有极大进步。在我看到新闻时,质疑叶诗文的美国教练早就处于失势一方,国外铺天盖地的新闻报导都是维护叶诗文的,绝大部分跟踪报道都或多或少地展现了利奥纳德的酸葡萄心理,汹涌的中国网民的所有为叶诗文辩护的技巧都曾出现在国外新闻报道中,都是试图解释叶诗文的成绩是理所当然的,并不值得怀疑。美国奥运队也迅速跟利奥纳德划清界限,宣称他跟美国队没有关系,就象一群人中有人放了臭屁,周围人马上跟他保持距离,装着跟他不认识一样。


可能是因为叶诗文首先被怀疑用药,导致了新闻更多的跟踪报道,把相关新闻弄成了热点,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从科学角度解读药物测试的科学新闻,这篇新闻彻底把有着“科学”背景的中国网民惹毛了,给《自然》扣上一个“歧视”的帽子,一时之间,中国人又爆发了爱国热潮,《自然》文章后面的跟贴把服务器几乎炸瘫了,甚至有中国科学家在短短几天内就按《自然》文章的提示整出了运动员成绩数据库,以大跃进一般的热情,证明了叶诗文的优秀与无辜,但说来说去,还无非是先前外文媒体早就证明过的内容,叶诗文在奥运会上成绩的提高,的确突出,但不是最突出的。


中国网民以前所示有的热情反对种族歧视,不免让人哑然失笑,中国的民族歧视随处可见,地域歧视更是家常便饭,当自己成为歧视的对象时,才会如此敏感多愁多泪,否则一般是事不关己,就自管门前雪的,如果歧视者是自己,就绝对视而不见。实际上,海外华人很多德性就很丑,如果歧视者是中国人,就坚决视而不见。


我反复读《自然》杂志,并不觉得相关文章有什么歧视,记者的立场基本上是客观公正的,跟外文媒体报道的基本套路相合。《自然》杂志之所以借叶诗文的鸡,生科学的蛋,无非是因为她成了新闻热点。《自然》对潜在的歧视倾向是有所觉察的,所以行文额外小心,读起来有点小脚女人的味道。


《自然》低估了中国人的反应,低估了中国人自我歧视的能力。中国人在百年前被称为东亚病夫,从世界中心近乎替天行道的神圣地位上,被坚船利炮把一颗花岗石样的心炸成碎片。我们很敏感!我们坚决地很敏感。不管你歧视与否,我们不喜欢这个字眼,你就歧视了!就象一个人年纪轻轻就秃了顶,他最恨别人说他是秃子,于是乎“和尚”、“球”、“鸡蛋”、“沙漠”等等只要间接能相关的字眼都会成为禁忌。《自然》偏偏提及了“和尚”,还扯了“鸡蛋”,中国学者的怒火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看着中国人群情激昂、爱国热情大爆发,我不禁失笑。在生活中,我从未从美国人口中听到他们质疑中国运动员的,倒是跟自己同胞接触,如果谈及运动与运动员,超过一半的时间中国人自己在质疑他们取得的成绩,质疑他们在训练中用药,不少人会用肯定的语气给我说中国的运动员都会用药。


国外运动员处于普通民众触手可及的地方,民间运动培训随地可见,奥运冠军在美国绝不会沦落到扫地做清洁工或者失业的境地,最不济,也能当当教练,办个私校也养家糊口有余。跟民众距离如此之短,所以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当中国运动员在国外时,国人尚能支持一二,一旦回到中国,就不知藏身何处了,民众这般质疑,也不是没有基础的。


中国人对体育运动功利性太强,赢得起输不起,赢得银牌都痛哭流涕,而不满心欢喜地庆祝,那么他们面临着远比国外运动员更大的压力,用药兴奋出成绩,也不是什么古怪逻辑,而是一种自然趋势。前不久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还公布了世界冠军李哲思的药检阳性,就在去年年底,世界冠军刘京也因药检阳性而受到警告,中国的游泳项目可以说迄今仍然未完全摆脱用药促绩的阴影。


《自然》指出了,但强调得还不够的是,药检历史就是一个灵鼠斗猫的过程,兴奋剂的检验滞后于存心要弄虚作假的人尝试促绩的手段。正是这么一个背景,导致了《自然》建议建立大型数据库,用统计学手段针对运动员进行监测,这在科学上是没有错的,对于一篇新闻报道而言,也不至于要严谨到没有破绽。


即使《自然》质疑了叶诗文,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谈不上歧视,我觉得叶诗文的回应就不多不少正合适,你质疑我,我指责你是酸葡萄心理。那些在心里歧视着叶诗文的中国人,才是《自然》歧视的根源。象美国被质疑的运动员一样坦然面对,就不会有被歧视之虞。


越是有底气的人,面对质疑越是漫不经心,因为不怕人检验。在心底里歧视着叶诗文的人才会拼命地维护她,好像任何质疑都冒犯了中国与自己的尊严,拼命维护的尊严是脆弱的,也往往是不存在的。本来受西方媒体诱导相信叶诗文的成绩来自她自己苦练的人,都容易被中国人大张旗鼓的“维护”搞得疑神疑鬼——如果真的没用药,哪用得着这么心虚,只要是相关的用词就伤到了?


中国网友应该歇一歇了,不要搞得理直气壮的金牌都变成了此地无银的标牌。【后续讨论中国学者的科学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0310-600205.html

上一篇:游泳池里的幼儿感染?
下一篇:开通光明网博客
收藏 IP: 173.29.242.*| 热度|

34 李延谦 李学宽 陆俊茜 马陶武 陈安 曹裕波 李土荣 朱志敏 翟自洋 徐晓 齐云龙 雷世文 肖振亚 李泽波 吴国胜 贺乐 曹聪 王春艳 蒋迅 文克玲 常虎成 黎在珣 黄洪宇 周雄伟 张玉秀 李新海 杨晓虹 王枫 xchen dchlin ahmen htli carpenters chen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