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罗斯冰架东缘到南极半岛的航线是漫长而无聊的,因为轮船驶离罗斯海后,还要“完整地横穿”两大南极陆缘海——风浪肆虐而颠簸的阿蒙森海和别林斯高晋海,南极洲在“两海”的沿岸多壁立陡峭的悬崖与漫长无垠的冰架,难以接近,并且这里的海岸线多处位于高纬,从自由通航的水域到陆地之间,还有大面积的夏季浮冰相阻隔,轮船要想开得快,就得躲开这些冰,离大陆远远的,因此即使这一段航程是在南极圈之内,你也休想看到期待中的南极大陆、孤立水中的岛屿,或者比冰山色彩更丰富一点儿的风景。
狂风巨浪中,只有勇敢的银灰暴风鹱肯随船飞行
南大洋上的冰山
彼得一世岛是个例外,它的位置正处在这条航线的半路上,恰恰是在人们对这没完没了的航海感到十分厌烦、忍无可忍的时刻,它,出现了。这个小岛是俄国航海家别林斯高晋于1821年1月21日发现的,以沙皇彼得一世的称号命名。它位于别林斯高晋海的中央,距南极大陆最近的海岸也有420千米,距南美大陆最近的海岸有1850千米,在南极圈之内的南纬68°47′,西经90°35′的位置,临近四周都没有岛屿,是世所公认的“世界最偏远”和“最难抵达”的地点之一。曾被德国著名女作家尤迪特·沙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最成功的畅销书——“Atlas of remote islands”(中文名为《偏远岛屿地图集——我从未去过且永远不会去的五十个岛屿》或《岛屿书》)所收录。
彼得一世岛(Peter Ⅰ Island)
彼得一世岛位置示意图
孤立在海中央的岛屿多半是个火山岛,11千米宽、19千米长的彼得一世岛,其形态好像一个年轻的盾状火山,在1640米的山顶附近,人们发现了一个大约100米宽的圆形的环形凹地,猜想这有可能就是它的火山口。由于这个岛屿终年覆盖厚厚的冰川与皑皑积雪,且距离常规航线过于偏远,以至于很少有专业人员对它进行测量和勘探,目前所掌握的科研资料极少。根据不多的岩石样品(以玄武岩为主,也有一些安山岩)测定,科学家们推测这里的火山年龄大约在35万年到10万年之间。
被厚厚冰川覆盖住的岛屿北尖
以上的描述来自20世纪70—90年代发表的学术刊物,近期由于南极地质研究的兴趣不在于此,几乎没有更新的报道,自1821年发现该岛屿至今,全球看到过该岛的总人数不超过1000人。
尽管广播很早就已通知全船前方的陆地位置,但狂风卷挟着雨点夹杂着雪花令守候在驾驶室窗前的我什么也看不到,前方只是一片白茫茫的,过了许久,隐约在起伏的海面上露出一点点白斑,那是岛屿的北部海角。彼得一世岛呈水滴形,南部钝圆,完全被冰川和延伸至海的冰架包裹,北部有一尖角,那里有岩石出露。由于恶劣的天气、积冰、海浪和陡峭的沿岸情况,当我们的轮船行驶到该岛屿北侧海角时尽管想尽一切办法登陆考察,但冲锋舟、直升机驾驶员通过漫长的探察与决断,最终放弃了这次登陆行动,转而以大船最大限度抵近观察(距岬角2.4—3千米,不能太近,仍要受周围海冰、冰山和水流限制,但能保证望远镜下对岩石层理情况的清晰聚焦),好在这个岛从深海拔地而起,几无浅滩,周围水深足以承托起大船。
即使我躲在船舷一隅,狂风也几乎要吹掉我的帽子
冲锋舟驾驶员们在做准备
这样的风浪不可能让我们的小艇安全登陆,荒岛没有码头,如果撞在近岸的巉岩上,就全完了
岛屿表面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并且冰层很厚,覆盖了所有的山顶,就连最尖的山顶都覆盖着雪帽,能看到岩石的地方只有最为陡峭的崖壁一侧,那几乎是90°的岩壁,在望远镜中,北侧岬角岩壁的玄武岩呈层状分布,柱状节理看得十分清楚,值得一提的是,在黄褐色的柱状玄武岩之间,还夹杂着一些铁红色的粉状物质,猜想可能是火山灰,也可能是富含三氧化二铁的矿物,总之船上的地质学家想过去采样的想法是泡汤了。风还是很大,浪也很高,尽管行驶得很慢,但船头还是一上一下的颠簸。庆幸的是,风吹走了大面积的乌云,天空停止了雨雪的播撒,一线蓝天露了出来,继而是一缕云隙光,打在岬角东侧的冰山上,渐渐的,整个太阳露出来了,一道霓虹拱桥似的挂在天上,把世界的尽头打扮得更加瑰丽。(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悬崖一隅露出的“红层”
“红层”近观
彼得一世岛的冰雪与岩石
一道霓虹挂在天上,把世界尽头装扮得更加瑰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