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聪
中国的“体制外包” 精选
2011-1-27 07:33
阅读:6375

——介绍《按我们的游戏规则玩: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西方?》




外包(outsourcing)是伴随着全球化出现的新现象,指的是企业为维持其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发给其他公司,尤其是在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Edward S. Steinfeld教授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后的实践,也是一种“外包”——“体制外包”(institutional outsourcing),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的新书《按我们的游戏规则玩: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西方?》(Playing Our Game: Why China’s Rise Doesn’t Threaten the We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不同凡响。


Steinfeld指出,中国今天的发展并不是在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而是按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玩。第一步是将工业结构的调整“外包”给外资企业。从低端的鞋、纺织品、服装的加工贸易到高端的医药、软件等全球范围的研发,中国成了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第二步,加工贸易涉及到贸易壁垒、关税、汇率等一系列问题;加工要与上、下游的产品相配合;从下订单到交货周期往往很短……结果,中国将参与跨国界交易的规则的制定“外包”给世界贸易组织,其结果是遵循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而中国缺乏懂这些规则并能将它们本土化的人才,于是,召回在海外学成和积累相当工作经验的人才提到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国家又大量派遣专业人士乃至党政领导干部出国,接受西方游戏规则的熏陶。


第三步,通过上市“外包”改革有“国家队”之称的国企的管理机制。这些企业到纽约、香港和伦敦等地股票交易所上市,必须遵循交易所的规则,比如,披露信息,建立有独立董事参加的董事会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会参与其中,即使投行有意压低上市价,也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或在事后叽叽歪歪,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当当对两家为其上市服务的投行开骂只是最近的例子,尽管所涉及的并不是国企


按照Steinfeld的观点,体制外包并不局限于经济层面,中国目前正处于政治体制“外包”阶段海归受到重用便是一种体现,他们的教育背景、职业生涯、海外经历和商业敏锐性等,将成了他们进入体制的资本。


全球化使中国“与国际接轨”成为可能,但是,由于中国的所作所为是照搬西方的游戏规则,所以,对西方不构成威胁。而台湾就是“体制外包”获得成功的榜样。


“体制外包”,既是不得已,也是不自信。不得已,因为中国确实不知道别人的游戏规则是怎么制定的,或者规则制定后是如何实施的,需要当学生、付学费。中国的航空公司在1990年代几乎年年掉飞机,后来请来了美国航空管理局(FAA)指导,才将事故减少。


不自信,因为中国还没有本钱制定游戏规则。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并不见得就得天独厚。WAPI输给了Wi-Fi;政府强出头,硬推TD-SCDMA3G标准,使一个好端端的中国移动的市值掉了一半;自主创新政策无法真正实行……这些都是近年来众所周知的例子。


目前在中国科学教育界关于选择“海龟”人才和将SCI论文作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其实也是一种“体制外包”。因为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体制本身就是仿效西方的,遵循的是西方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在西方所造成的优胜劣汰,保证了生存者的总体质量。而同样的游戏规则引入中国后变样了,因为太多的非学术的因素左右了在西方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和绩效考核的游戏规则,从而使之徒有虚名。


《按我们的游戏规则玩: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西方?》提供了研究中国的另一视角,笔者希望国内出版社能够出版其中文版。

相关专题:读书荐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聪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671-40821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