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聪
(转贴) 金融时报中文网:我写《另一种人道》的本意
2008-5-23 21:39
阅读:3526

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19568&pos=DAILY_NEWS&pa1=letter&pa2=0&loc=DAILY%20EMAIL&pa5=hq@ftchinese.com

 
读者来信
 
我写《另一种人道》的本意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孟龙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另一种人道》是在一种很压抑的状态下写的。我在灾区,并且地震向我父母所在地转移,大家都很惶恐。

我自己学医出身,后改做媒体,对生命的看法有我过去职业的观点。在那种背景下写出如此作品,网友指责我很冷血,我不知道该做何辩解。《南方周末》报道一些孩子的家属情绪很焦灼,不能容忍救援队员哪怕是片刻的停息,这些可以理解。但是,我知道,冷静和理性是我们大家都在群情激愤的情况下最需要的,也许它貌似残忍。

还有网友说我文章中所指的照片是断章取义。事实上,我看到的照片并非《南方人物周刊》上所发表的,那个照片确实非常具有震撼性,我为这样负责任的媒体感到欣慰和自豪。但是,我看到确是另一张照片,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远远不够。我的朋友看后晚上都做噩梦,正如我文章中所说,那是一个“刚刚开始绽放的生命”。  

正是在那张照片上,我没有看出拍摄者的人道精神,或许因为这个孩子已经死亡了;因此才有了《另一种人道》一文。

不仅如此,我看到我所抨击的事情还在继续,有的网站还在搞四川地震灾难图片排行榜,而令我感觉窒息的照片仍然高挂其中;而正是这张照片,让我压抑的心情无法平静(链接http://picture.free.21cn.com/file/1665,1345976,15096337,0,20,1.shtml)。而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读者对文章理解的偏差。

事实上大家已经感觉到了媒体的矫情和无情,比如让那个失去亲人的女警接受采访,让她痛苦的心理再次遭受打击。还有的记者冲入手术室,对刚救援出来,非常虚弱的病人进行采访;让伤者的痛苦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不知道这是否是CCTV所倡导的人道?

当然,我承认,此次地震能够如此将中国人凝聚在一起,传播的力量功不可没。但是,我需要善意地提醒大家,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让伤者的痛苦更少一点,让亡者的灵魂在天国能够得到宁静。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牢记,我们应该从更广义、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审视这场灾难,为什么这么多的学校倒塌下去?为什么希望工程变成了豆腐渣工程?而对社会监督制度的问责,则更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因为如此,我并没有将自己的视线集中在某一个当事者的身上,而是投向了一个更深远的背景。

文章发表了,引发了一场另一个意义上的地震,当然砖头瓦块也少不了。

我开始与我的朋友探讨这个话题,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如此引发争议?难道仅仅是非主流?有人说是集体无意识,但是我认为一个朋友说到点子上了,“我个人认为,是我们社会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

是的,虽然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道德和和谐,但是历史导致的文化裂痕却鲜活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位新闻专业的朋友遗憾地说,“外国记者从灾区发出的文章和图片质量远高于国内的记者,非常深刻和具有说服力,也更能震撼人心。尤其那个把亡妻绑在身上的照片,但实际上国内记者根本不可能从这个角度发掘新闻价值的。”

她的意见我非常认可,这就是差距。

文章引发争议很正常,但反响如此巨大,出乎我的意外。也许是因为我捅了马蜂窝,因为媒体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事实上,社会的进步,需要的不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是让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得到表达。

媒体的话语权是逐渐开放过程中逐渐建立的,但是我想提醒媒体也应该警惕权力。“你的权力有多大,你的责任就有多大。”布什说过,“政府是一只猛兽,幸好我们将它关在笼子里。”遗憾的是我们的媒体没有这种自觉,更多是将自己上升到了一种审判者的位置,而这,正是错误的根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放弃采访抢救落水女,得到了民众的好评,被誉为“最美的记者”,这就是民众的声音。

我们不需要媒体暴力。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曹聪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671-2645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