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的彻夜灯火与文献的字里行间,这群怀抱星辰的青年追梦者,以日日精进的执着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当汗水凝结成智慧结晶,当坚持淬炼出创新锋芒,他们终以卓越答卷绽放青春芳华!此刻,让我们透过这些闪耀学术光芒而又彰显精神力量的青春样本,感受他们如何用奋斗定义时光,以卓越丈量成长!
——段然
个人简介
段然,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2023级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徐锐(教授)、王华斌(副教授),农业废物智慧低碳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创新团队。学习上,从实验设计到机理解析,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未知领域,勇于实践,更乐于分享,摸索实验方法,并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弟学妹。实验室里,她既是仪器操作能手,又是耗材管理员。她深知,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团队的温暖支持和恩师的悉心指导,正是这份力量,让她不断突破自我,在科研道路上坚定前行。
荣誉奖项
2024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年12月,获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学金;
2024年11月,获云南师范大学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2024年11月,获第四届环境修复与健康青年学者论坛优秀研究生报告(二等奖);
2024年05月,获第三届云南省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负责人);
2024年04月,获“两红两优”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先进个人。
科研成果
围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了固-液双相高值化利用体系。以第一作者在SCI Q1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发表论文2篇;EI期刊《农业工程学报》发表论文1篇。
座右铭
科研路上,挑战是常态,突破是奖励,我选择迎难而上,因为每一步都在靠近目标。
未来展望
是导师们给了我前行的方向,是师兄师姐们铺就了道路,是同窗们并肩作战给了我勇气。学习路上没有孤军奋战,只有协同创新。希望通过行动,带动师弟师妹们一起进步,愿大家都能在未来的征程上“敢想敢干”,未来走得更稳、更远。
榜样的力量
——窦友波
个人简介
窦友波,云南会泽人,群众,2022级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庄玉(讲师),光电成像芯片与先进探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他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的结合,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内,能够快速掌握新技能,并通过实际项目将理论转化为成果。已签约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荣誉奖项
2024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年12月,获云南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
科研成果
主持科研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Surface and Interface》和《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上各发表篇论文1篇。
座右铭
先竭尽全力,后随遇而安!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未来展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学术能力还是在个人素养上,我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今后,我将继续发扬研究生阶段形成的优良作风,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榜样的力量
——龚帅
个人简介
龚帅,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2022级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高文峰(教授),清洁能源热利用及装备开发团队。学习上,他像一个开荒者,一步一个脚印,自学软件,每年为同学开展多次培训,画图只打高端局,一人就是美术后期。生活上,他爱好骑车,一个人逆风而上,敢于挑战自我,团队活动,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荣誉奖项
2024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年12月,获云南师范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
2024年10月,获第十一届全国农建杯竞赛三等奖(队员);
2024年08月,获第十七届全国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队员);
2024年05月,获第三届云南省节能减排竞赛二等奖(队员)。
科研成果
围绕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与相变储热的结合,依托课题组的优势和多年技术经验积累,开展实验研究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以第一作者于SCI Q1期刊《Renewable Energy》发表文章1篇,参与国际会议AESMT’23并发表会议论文1篇。
座右铭
顶得住和顶不住之间是个选择题,我没有选择顶不住的权利。
未来展望
始于担当,勤于沟通,成于才干,忠于人品,做一个靠谱的人。不因过去的荣誉而自满,不因未来的挑战而胆怯。从不回头为昨天的事徘徊,因为它无论好坏都无法改变,做得好,就乐呵乐呵,没做好,吃一堑长一智。要将国奖作为激励,不仅仅是对自己,更是对课题组的师弟师妹们,愿你们都能勇于亮剑,比我走的更高、更远!
榜样的力量
——张炳薪
个人简介
张炳薪,辽宁阜新人,中共预备党员,2022级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徐锐(教授)、田林(正高级工程师),农业废物智慧低碳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创新团队。自入学以来,始终坚持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成绩优良,科研方向明确,积极参与团队项目实践与创新工作。担任研究生会主席期间,组织开展多项学院活动,服务同学、联系师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在担任班干部期间,所在团支部荣获“云南省级优秀班集体”、“云南师范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本人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荣获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今后将继续秉承实干精神,积极进取,努力成长为具有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研究生。
荣誉奖项
2024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年08月,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云南赛区选拔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
2024年07月,获云南师范大学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
2024年05月,获2024年“清洁美丽中国行”全国高校小额资助项目二等奖;
2024年05月,获第三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负责1项,参与2项);
2023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3年12月,获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2023年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23年12月,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国家级优秀实践团队荣誉称号(负责人);
2023年12月,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三等奖;
2023年11月,获2023年“青春百团助百村”云南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一等奖;
2023年10月,获第八届“创客中国”云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
2023年08月,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级三等奖;
2023年05月,获2022年“清洁美丽中国行”全国高校小额资助项目一等奖;
2023年05月,获第二届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
2022年12月,获云南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022年07月,获云南师范大学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科研成果
围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开展系统研究,以第一作者在《农业科技通讯》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探索科学》杂志发表观点性文章;以第二作者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和《农业科学》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连续三年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技术检测服务工作,累计完成项目10项;同时参与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项,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座右铭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未来展望
面向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聚焦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技术研究,努力在科研创新中实现突破。同时,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的课题研究,力求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勇担时代使命,力争在学术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价值,成长为德才兼备、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高层次人才。
榜样的力量
——莫忠凡
个人简介
莫忠凡,广西桂林人,中共预备党员,2022级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太阳能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团队,导师:余琼粉(教授),目前从事活性炭吸附水蒸气分子模拟研究及吸附储热应用。她热爱学习、热爱科研,虽然探索过程艰辛,但历经艰辛过后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她爱好广泛,喜欢音乐、舞蹈、跑步、乒乓球、钢琴等,属于“闲不下来”人格。因此,她很热爱也很珍惜在云南师范大学的时光,现已被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拟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荣誉奖项
2024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年12月:获云南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
2024年11月: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研究生赴清华大学访学交流;
2024年08月:“第十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及暖通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第十三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志愿者;
2024年07月:云南师范大学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成员);
2024年05月:“中国中车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成员);
2024年05月: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4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体验活动”优秀志愿者;
2024年03月:云南师范大学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成员);
2023年12月: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研究生组省级二等奖;
2023年09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合格证书;
2023年06月: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大赛研究生组省级二等奖;
2023年05月:云南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529分)。
科研成果
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发表综述文章1篇,在投1篇,主持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
座右铭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未来展望
很荣幸能成为国奖获得者,我对自己在学习、科研和工作上的付出与收获感到欣慰,同时也感谢学院、学校、国家给予我们的支持与鼓励。在今后,我将继续深耕科研,我对未来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与生活跃跃欲试。读研、读博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结交许多优秀朋友,结识很多学术大咖和老师。正如墨墨所说:人生中最大的风险,是不去冒险。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挺膺担当,在做好本职工作、历练自身能力的同时,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我将秉持初心,继续前行,迎接鲜花盛开的未来。
榜样的力量
——刘鑫宇
个人简介
刘鑫宇,安徽六安人,共青团员, 2022级能源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徐锐(教授)、张勇(教授),农业废物智慧低碳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创新团队。在学习中,他是潜行者,默默做着自己的课题。生活中,他热爱运动,不论是爬山还是跑步都勇敢向前。快乐自己,快乐别人。
荣誉奖项
2024年12月,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年12月,获云南师范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
2024年09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三等奖(队员);
2024年08月,获第十七届全国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队员);
2023年11月,获零碳校园设计提案大赛活动一等奖(队员)。
科研成果
硕士期间围绕光催化领域进行研究,以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期刊发表 SCI 论文1篇,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2篇。参与张勇教授“便携式柔性纳米阵列电极的制备及传感检测应用研究”。积极参加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并获奖项10余项。
座右铭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未来展望
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对过去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探索的鞭策。作为光催化材料领域的学子,我将继续在这个领域中,紧扣国家"双碳"战略需求,聚焦能源转化体系中的材料设计与机理突破,努力探索材料规模化制备工艺,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过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蒋金和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4141-148294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