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xingy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xingye

博文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作业

已有 6471 次阅读 2014-2-2 17:0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方法

过年哪里也没去,一人在家说是思考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但几天来毫无进展。一散下来,发现身上有三大弊病:一是总忍不住看韩剧;二是浑身疼,连上次开始有问题的颈椎又开始疼了;三是不喝咖啡就静不下心来,脑子也不能清醒。

 

考虑到博客很久都没有更新了,从今年起不能再懒着不写东西,所以进来关注一下。但仍然是没有特别的东西可写。现在大家都在用微信,虽然朋友圈里的人并不多,但每天都会看到有更新的新内容,比如发来的美食图片,发来的励志文章,发来的人生格言,发来的种种社会新闻观点,等等,所以精神都被吸引过去了,每隔几个小时,就忍不住打开看一下。

 

刚喝完咖啡,感到脑子在不断清醒中。浏览了一下电脑中的文件,发现有一个去年10月份刚写的作业,所以先拿来放在博客上,待有时间,我再发贴。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

授课教师:许正良教授

 

 

作业内容:

请选定一个主题,围绕此主题查阅50篇学术论文(国内外),对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做出分析和归纳,并对您认为研究方法使用方面做得最好的一篇论文进行典型说明。

 

答:

本作业选取了期刊评价相关文献25篇,知识管理相关文献16篇,其他主题9进行分析。其中英文文献10篇,为最后10篇。中文文献均一一进行了研究方法上的分析,其中第1篇和最后一篇给予了较为详细的分析。50篇文章中,定性研究较多,有部分文章甚至是纯思辨性的理论论述并得出结果。有部分文章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从整体来看,排名靠前的期刊所发表的文章论述更加科学,更加令人信服,文章的信息量更大,作者在文章写作和研究中所花费的精力更多。

 

1篇:

题目:发文量和h指数结合的高影响力作者评选方法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的实证研究。作者:邱均平,周春雷。发表日期:200812月。发表期刊:图书馆论坛

详细分析:

作者以高影响力作者的评选为研究目的,通过指出文献计量领域单纯发文量在评价文章质量方面的不足引出本文的研究。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后,作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小范围测试,然后进行大范围测试,确保研究所用数据的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作者对实证数据的处理过程和来源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对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完成了向读者介绍高影响力作者评选方法的介绍与验证。正如作者在文后所指出的那样,本文的研究方法,存在较为严格的限制,因而,是有缺陷的。

1科学研究具有目的性、严格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等特性,本文的目的是以高影响力作者的评选为研究目的,所进行的研究可以验证,本验证应可重复,因此,可以认为是一个科学研究。本文既属于一种探索性的研究,又属于描述性研究。

2)本文从研究类型来看是一个相关性的研究,采用了经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3)作者采用了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步骤,即:问题界定——文献调研——定量或定性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研究意义与不足。

因而,是一篇较规范的研究论文。

 

 

2篇:

题目:高校学报的生存境遇及其应对数字化发展趋势与期刊评价的策略。作者:杨嵘均。发表日期:20117月。发表期刊:中国出版。

分析:本文采用思辨式的研究方法。针对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报“夹缝中生存”的现象,对造成其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学报面对如此境遇应采取的一些应对挑战的策略。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实证或案例研究用以实验。

 

3篇:

题目:国内期刊评价及其方法研究的进展与实践。作者:李超。发表时间:20128月。发表期刊:情报科学。

分析:这是一篇先综述后评价类文章。作者通过对我国期刊评价研究进展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期刊评价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与思路。作者所用材料为二手材料,在介绍过程中加入述评。不足之处在于对期刊评价未来发展未做深入地论述。

 

4篇:

题目:基于文献引证关系的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评价。作者:任全娥,郝若扬。发表时间:20123月。发表期刊:大学图书馆学报。

分析: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评价的新思路,尝试通过引用认同评价、引证图像评价与复合层次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文章首先使用了演绎法等对一些概念等因素进行内涵的扩展式论述,对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其次,作者分别介绍了三种方法。首先是引用认同评价方法。作者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论文的引用和学者交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引用认同学术交流循环图和引用认同在知识生产中的作用流程同,并对同方知网等数据库的相关功能进行介绍,这部分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论述内容不够新颖,对数据库商所提供的功能的介绍也比较浅;其次,作者介绍了引证图像评价方法和复合层次评价方法。在引证图像方法中,作者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各学科的平均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各学科领域进行测试。文章逻辑乍看清晰,实则存在一定的漏洞。人为地分为三个方法,是不科学的。因此,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存在问题的。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不够清晰的。

 

5篇:

题目: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期刊评价研究评述。作者:姜春林。发表日期:20117月。发表期刊:情报科学。

分析:这篇文章是一篇综述文章。作者用文献可视化手段,对一定时间段的文献的进行分析,综制了知识图谱,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使用的是二手资料。研究成份不强。

 

6篇:

题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期刊评价方法。作者:张弘,赵惠祥,刘燕萍等。发表时间:20082月。发表期刊:编辑学报。

分析:本篇作者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科技期刊评价方法,将数量化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期刊评价指标的评价和选择上,从而使得期刊评价的指标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因而具有一定的意义。不足之处在于:主成分分析法是现成的数量方法,因此其创新性和文章本身的质量含量不是很大。

 

7篇:

题目:期刊评价的产生与我国期刊评价的发展。作者:林树文,曾润平。发表时间:20135月。发表期刊:情报探索。

分析:本文是一篇以时间为脉胳类似综述的形式对期刊评价的产生和我国期刊评价的发展进行论述。介绍中加述评。文章信息不够丰富。

 

8篇:

题目: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方法研究。作者:邱均平,张荣,赵蓉英。发表时间:20047月。发表期刊: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分析:本文以科学建立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为目的,首先建立指标体系结构图,其次建立数学模型,着重以灰色关联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并对其他研究中采用其他数量方法计算的优劣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文章有一定的意义,不足之处在于:一:文章指标的提出依据不足;二:文章没有得出清晰可鉴的结论。

 

9篇:

题目:期刊评价中的学科交叉度指标研究。作者:沈艳红,张娣,彭奇志。发表时间:201211月。发表期刊:现代情报。

分析:文章首先用思辨性研究方法对期刊评价进行论述,其次通过实证确定期刊的学科交叉性质,随后以四个指标对学科交叉度进行测度。不足:论述的依据不足。逻辑不清晰。结论几乎没有。

 

10篇:

题目:期刊引用认同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作者:苏芳荔。发表时间:20121月。发表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

分析:作者首先介绍引用认同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随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期刊的引用认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逐一分析了统计结果。从而,丰富了引用认同在反映学科发展状况及学术文献影响力方面的作用与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过程。

 

11篇:

题目:H指数和G指数——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新指标。作者:姜春林,刘则渊,梁永霞。发表时间:200612月。发表期刊:图书情报工作。

分析: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对所选期刊的H指数和相对H指数进行分析,用不同的实证数据源,对期刊的G指数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两点:一是H指数与相对H指数,以及影响因子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另外,使用三个指数应坚持同类期刊评价的原则。文章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研究目标不单一。两个目标应在两篇文章中完成。

 

12篇:

题目: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作者:苏新宁。发表时间:200612月。发表期刊:图书馆论坛。

分析:文章的目的是给出期刊评价体系并对人文社会期刊评价存在的缺陷和不全面性进行分析。因此,作者首先对我国目前期刊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对部分期刊评价标进行详细地解读,并思辨性地分析一些指标的不适应性,从而提出修正策略。作者在修正策略的提出时,也使用了一些实证的数据。最后,文章在指标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了期刊评价的数学横模型。全文信息含量较多,论述的逻辑性和知识性强,不足之处在于后文所提到的评价数学模型没有给予验证。因此,可能的建议是,将后文的模型改成初步的评价体系。

 

13篇:

题目:网络环境下的期刊评价问题。作者:杨红军。发表时间:20077月。发表期刊: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析:认为期刊评价原则与标准的不确定性,制约期刊评价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采用思辨性研究方法,对这些进行论述。不足:文章内容较浅,论述信服力不足。

 

14篇:

题目:h指数及其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作者:赵基明。发表时间:200712月。发表期刊:评价与管理。

分析:采用h指数法对SCI收录中国学术期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了中国学术期刊质量还有待提高。这是一篇h指数应用的例子。文章较浅。

 

15篇:

题目:学术期刊评价理论的演变分析。作者:赵丹群。发表时间:20132月。发表期刊:情报资料工作。

分析:是一篇思辨性的推论性文章。作者经过思考分析提出学术期刊评价发展演变路径。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缺乏验证。

 

16篇:

题目:学术期刊评价中被引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赵均。出版时间:20134月。发表期刊:现代出版。

分析:作者只是通过对被引量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思辨性分析,得出这些影响因素的情况。说服性不够。论文较浅。

 

17篇:

题目:学术期刊与论文评价关系的再认识。作者:赵茜。发表时间:201012月。发表期刊:出版发行研究。

分析:作者采用思辨性论述对学术期刊及论文评价等进行论述。较浅。说服性不够。

 

18篇:

题目: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核心期刊评价之异同。作者:叶继元。发表时间:20099月。发表期刊:图书情报工作

分析:作者采用思辨性论述方法,对学术期刊质量评价和核心期刊评价等进行深入论述。

 

19篇:

题目:一种新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因子理想解法。作者:靖飞,俞立平。发表时间:201210月。发表期刊:情报杂志。

分析:作者针对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因子理想法。作者通过对方法详细说明,并通过实例验证和计算,得出该方法有较好的区分度。有一定的意义。

 

20篇:

题目: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理仿、方法和结果分析。作者:邱均平,吕红,余厚强。发表时间:20136月。发表期刊:中国出版。

分析:作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期刊评价领域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不足之处在于案例分析所得结果缺乏理论创新,实际总结方面也需要更多的验证。因而,此类文章更倾向于总结。

 

21篇:

题目:中美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评价方向。作者:李爱群,赵智岗,邱均平。发表时间:20104月。发表期刊: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分析:作者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美两国期刊评价之异同进行了述评,因而有一定的意义。

 

22篇:

题目:h指数评价期刊的有效性分析。作者:刘银华。发表时间:2007年。发表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

分析:作者通过统计分析,有现h指数的特性,同时进行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23篇:

题目: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模式评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作者:王梦雅,司莉。发表时间:20138月。发表期刊: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法,简要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模式,并提出对策。论文案例部分非常不清晰,不详细,作者未有提供详细地案例分析模型,是一篇较浅的论文。

 

24篇:

题目:国际创业企业组织学习对知识管理的影响研究。作者:苗青,孙洋,李东辉。发表时间:20138月。发表期刊:情报理论与实践。

分析:首先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其次进行实证研究,对国际创业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模型中的假设进行验证。有一定的意义。

 

25

题目:基于维度模型的知识管理系统。作者:吴扬,蒋东兴,付小龙等。发表时间:20138月。发表期刊:计算机工程。

分析:通过定性地研究知识的一般特性,给出基于知识维度的知识模型,并讨论基于维度模型蝗知识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设计系统等。作者未进行大数据实验验证。但在摘要中提到。文章不够完善。

 

26篇:

题目:基于业务流程的工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构建。作者:李玲鞠,郭焘,蔡年贵。发表时间:20137月。发表期刊:科技管理研究。

分析:文章旨在建立一个知识管理模型,用在工业设计领域,该模型建立依据业务流程规程。因此,作者首先要对工业设计领域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并对其急需引进知识管理进行分析。同时作者还要分析知识管理的关键要素,以便二者进行融合。文章的分析逻辑较好,但缺乏实际类型企业的实验验证,也缺乏案例分析,因此,文章所建立的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管理模型,基本处于理论空谈阶段。

 

27篇:

题目:技术接受模型的实证研究综述。作者:鲁耀斌,徐红梅。发表时间:20066月。发表期刊:研究与发展管理。

分析:本篇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相符合。文章内容是在对技术接受模型的概念作介绍后,对技术接受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了论述,显然,这并没有在题目中显示出来。另外,关于实证研究,作者仅是对实证研究应关注的内容和对象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对研究人员针对技术接受模型所用的实证研究进行一个综述。因此,文章是不成功的。

 

28篇:

题目:论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作者:邱均平,段宇锋。发表时间:19996月。发表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

分析:文章主要用思辨的方法,定性地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在知识管理研究的早期,这样的思辨性地分析有一定的意义。

 

29篇:

题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收益及绩效分析。作者:郑景丽。发表时间:20118月。发表期刊:企业经济。

分析:文章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建立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型,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这种模型进行验证。有一定的意义。论述逻辑清晰,方法得当。不足之处在于实证分析部分过于粗略。

 

30篇:

题目:复合DEA方法在测度企业知识管理绩效中的应用。作者:王军霞,官建成。发表时间:20022月。发表期刊:科学学研究。

分析:本文运用复合DEA方法,提出了测试与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方法。有一定的意义。不足之处在于,文章未明晰地指出方法的主要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主要思想。

 

31篇:

题目:知识转移特性研究。作者:汪应洛,李勖。发表时间:200210月。发表期刊: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分析:在2002年,知识转移特性研究的前期,文章提出这种选题有一定的新颖性。文章主要是对他人研究内容的总结。

 

32

题目: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产业关联度研究。作者舒波,郝美梅,荣艳蕊。发表时间:201112月。发表期刊:图书情报工作。

分析:文章利用2005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二手资料)通过计算北京市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对北京市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

 

33

题目:基于共享心智模型的学术团队特征分析。作者:白晨,彭洁,贺德方。发表时间:2012年8月。发表期刊:科技管理研究。

分析:文章首先从平行的角度对学术团队及共享心智模型的概念以及两方面国内外有关学术团队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其次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思辨性陈述,提出了学术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关键活动图,并对该图中的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团队共享心智模型。最后分析了该模型的特征。文章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足之处在于文章的模型需要验证,作者没有给出任何形式的验证,无论是实证的,数量的,还是案例的。

 

第34篇

题目:基于语义的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研究。作者:贺德方,曾建勋。发表时间:2012年7月。发表期刊:中国图书馆学报。

分析:文章基于OPAC,跨库检索,引证关系和元数据的聚合以及相应的整合工具与方法,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分析调研,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如何对馆藏资源进行语义聚合;二是如何对馆藏资源进行结构化描述和可视化展示;三是馆藏资源如何深度聚合。文章是综述类文章。文章选题有一定的意义和新颖性。文章所调研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现代图书馆馆藏建设和进一步开发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第35篇

题目: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王运红,吴晓利,彭洁等。发表时间:2011年12月。发表期刊:中国科技论坛。

分析:文章首先对高层次科技人才进行界定,同时,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运用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法,对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不足之处在于,多处所述结论的调研数据并非来自一手调研,而是二手数据,因而部分地降低了文章的原始价值。

 

第36篇

题目:我国各省市自治区R&D 经费支出的差异性及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分析。作者:陈云,贺德方。发表时间:2012年10月。发表期刊:中国软科学。

分析:文章运用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在分析发展趋势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省市之间的差异性。并且据此验证了一个假设。有一定的意义。文章在描述性分析的过程中,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索性地进行了假设分析并提到验证。因而,是一篇很不错的论文。文章的逻辑顺序如下:导论,现状概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根据二手资料详细分析——提出耐人寻问的问题,并提出假设——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差异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第37篇

题目: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动态能力构成维度研究。作者:王菁娜,冯素杰。发表时间:2009年12月。发表期刊:科学管理研究。

分析:文章目的在于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对动态能力理论进行研究。仔细分析,实际上是动态能力理论在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发展。因而,作者的逻辑是,根据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对现有动态能力的概念进行述评,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基础观的新的动态能力维度构建框架。有一定的意义。作者采用了文献调研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思辩论述方法。不足在于应对所建立的模型结构进行统计学上的验证或者实证验证。因此,文章是有缺陷的。

 

第38篇

题目:信息技术、核心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作者: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发表时间:2010年2月。发表期刊:管理科学。

分析: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构建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环境动态性和企业绩效等变量的理论模型,应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企业核心能力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过程中的中介效性和环境动态性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日的是帮助企业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效。作者采取的逻辑顺序是:文献调研,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提出三个分析框架: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以及应用能力与绩效——提出模型和假设——对各个变量进行定性分析和假设——问卷调研,测量工具——数据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得出假设检验结果——对偏差进行分析——建立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拟合——得出结论。论述过程完善,可信度高。

 

第39篇

题目:基于超循环理论的组织知识管理系统演化研究。作者:熊学兵,任佩瑜。发表时间:2010年1月。发表期刊:经济经纬。

分析:作者借用超循环理论对组织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对组织知识管理系统发展变化用超循环组织的形成,发展,解构和重组过程进行论述。并且认为,超循环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非线性作用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以上的论题需要一个论证过程。作者基于文献调研和思辨论述,通过对超循环系统的分解进行层层分析,有逻辑地论述了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超循环特性,并进而对这一论证从结构模型角度进行深入地解读。文章分析虽然有一定的深度,但这种论述的方式其实并不能够完全别人信服,反而使读者难以理解并质疑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文章的研究意义。因此,这篇文章应进一步增加实例或案例,以证明,当组织知识管理系统以超循环理论解释框架下运行的状态。

 

第40篇

题目: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的耦合性研究。作者:陈媛媛。发表时间:2010年1月。发表期刊:图书情报工作。

分析: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调研观点和思辨性论述来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理论上的论述和总结。有一定的意义。但说服力不强。不能作为一篇严格的学术论文。首先,文章对三者之间关系的论述只是一个假设,没有论证;其次,文章从文献调研等方式得出的这种关系耦合式研究并没有用一个关系耦合模型图详细并清晰地表示出来。

 

第41-50篇

Titl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knowledge sharing across countries

Author:P.Ben Chou, Katia Passerini

Title:Rising knowledge cities: the role of urban knowledge precincts

Author:Tan Yigitcanlar, Koray Velibeyoglu, Cristina Martinez-Fernandez

Title:Five critical knowledg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themes

Author:Peter Sun

Title:Modeling the aesthetic axi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frameworks,part I: Theoretical basis

Author:Paul Ojennus, Joseph T.Tennis

Title:Singapore libraries:From bricks and mortar to information anytime anywhere

Author:Julie S Sabaratnam, Esther Ong

Title:Commonwealth of uncertainty: How British and American professional models of library practice have shaped LIS Education in selected former British Colonies and Dominions

Author:Mary Carroll, Paulette Kerr, Abdullahi I.Musa,et al.

Title:Leadership in liraries in times of chage

Author:Petra Duren

Title:Scientific Publications: Gathering Data, Extracting Information, and Following Trends

Author:Petr Knoth, Zdenek Zdrahal, Nuno Freire, Markus Muhr

Title:An Examination of Citation Counts in a New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uthor:Kathleen Bauer, Nisa Bakkalbasi

Title: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nd bibliometrics

Author:Christine L.Borgman, Jonathan Furner

分析:总体来说,国外文献相对国内文献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篇幅较长,论述中细节交待非常清晰;二是比较规范,基本上包含了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三是要用到方法,主观判断或纯推断的文章较少,一般都辅之以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

以最后一篇来分析,文章结构如下:

(1)前言introduction:作者在前言中交待了选题的意义,相关的研究,作者的研究意图等,着重在于,分别论述了计量学和学术交流两方面的研究。作者指出,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计量学领域的研究,如文献的可视化等,同样,学术交流也被从事信息学和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信息行为研究,用户需求研究等。但作者考虑到,现有的研究无法覆盖近两年所发生的环境和技术的变化所带来的这两个领域的情况,电子化促使学术信息交流不同于以往。这需要研究。而计量学可以提供强大的方法和工具,将这一研究领域的情况进行勾画。

(2)研究范围scope。作者在这一部分对本研究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界定,即所研究的是研究论文作者的交流行为。所使用的方法是计量学的方法。同时,作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3)相关概念的解释和论述。在这一部分,作者对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如linking or citing? 链接或引用。Relational link analysis链接与相关性分析。Evaluation link analysis链接与评价分析。measures of evaluation评价方法。文献评价evaluation of document。人员评价evaluation of people。Evaluation of journals期刊评价。Evaluation of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机构或组织评价。Evaluation of nations国家评价。等等。

(4)相关理论基础论述。在这一部分,作者对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如,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link analysis链接分析的理论基础,defenses of evaluative link analysis对于用于评价的链接分析的反对方的观点,critiques of evaluative link analysis对于用于评价的链接分析的质疑者的观点。

(5)相关概念或现象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如,attributes of cited documents文献被引特征,如高内容质量,作者,主题,等等。Attributes of citing/cited pairs被引或引用文献对的特征。Author self-citation作者自引。Quality, popularity, citation-worthiness, and credit-worthiness,质量,影响力,引用价值,可信度。

(6)这一部分作者对几个发展趋势做了论述。包括Trends in link analysis链接分析趋势。Technological trends 技术发展趋势.hypertext and citation analysis超文本及链接分析趋势。Digital libraries and open archives数字图书馆和开放存储库趋势。Bibliometric analyses of the world-wide web网络计量分析。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trends技术及方法发展趋势。如概念的定义的变化,需求目标的变化,引用行为的变化,超文本分析的变化,引用伦理等等。

(7)写作,提交,合作。这一部分对研究对象作者的研究行为与过程进行论述。如写作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提交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合作状况是什么样子的。

(8)结论。作者到此结束了文章的论述。

(9)致谢和参考文献。

这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些头重脚轻,很显然,作者讨论的并非他在文章一开头所提到的“研究范围”中所限定的内容,他讨论了整个的网络引用与链接的情况。这篇文章发表在2002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网络环境来说,已经是非常超前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在大量综述的基础上有逻辑地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可以说做了非常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实践工作。这种研究风格值得学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3577-764057.html

上一篇:与顾敏先生的首次接触——编委会小细节
下一篇:《图书情报工作》披上土豪金
收藏 IP: 110.172.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