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先
论十大关系(高校版) 精选
2011-10-16 16:46
阅读:25250
标签:office, style, class, center, xml

论十大关系(高校版)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灵创团队带头人

 

我国的高教体系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学校领导(以下简称“领导”)、教师和学生。

关于第一部分(主管部门),从理论上来说,它其实是多余的(许多发达国家根本就没有教育管理部门);但是,从现实来说,它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政府的核心机构之一,它代表政府行驶职权,并对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谨记“莫谈国事”的教诲,在本文中我只论述其它四个低层次部分(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于这四个部分的全部组合刚好有十种情况,所以,下面就一一论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十大关系。

 

(一) 学校与学校的关系:竞争

 

如今的高校很像秋天的蛐蛐儿,而且还是最好斗的那种“墨蛉”(俗称“黑头将军”)任何利益都可以成为这些蛐蛐儿的“斗盆”,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可以充当斗蛐蛐儿的玩家

最权威的玩家当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了,它们手中握有诸如“985”、“211”、“研究生院”、“重点学科”、“博士授予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名利兼有的“大斗盆”。一看见这些“大斗盆”,蛐蛐之间的激烈混战便立即开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鸣叫(校内动员,不惜做假),一是给自己加油,二是灭对手威风;然后呲牙咧嘴开始决斗(拉关系,走后门)。头顶,脚踢,卷动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只需几个回合,便胜负分明(会议尚未结束,喜讯便传进了赢家的手机)。败者垂头丧气,胜者仰头挺胸。

主管部门手中的“小斗盆”就更多了,比如,专项拨款、招生名额分配、某某工程项目试点单位的确定等,这时,玩家就要讲究重量等级了,即,将体量相当的“蛐蛐儿大学”放在一起,让其撕咬,以体现公平竞争,总不能让“985蛐蛐儿”去斗“三本蛐蛐儿”吧。“小斗盆”中蛐蛐儿间的争斗也很激烈、很有观赏性。比赛开始后,赛场鸦雀无声(其实都早已暗中使过劲了),多少只眼睛都盯着“小斗盆”,蛐蛐儿的主人甭提多紧张了,手心里都能攥出汗来!

除了“官方斗盆”之外,“蛐蛐儿大学”们还对很多“民间斗盆”也非常感兴趣,比如,某些好事机构的所谓大学排行榜就是典型的“民间斗盆”。这些“民间斗盆”刚一现身,蛐蛐儿们就马上主动跳将进去,展开搏斗,为名誉而战。排序若需论文数,买、抄、造等全不顾;积分若要科学家,一堆院士瞬间挖;就业率若重要,百分之百随口报;国际影响若考虑,免费旅游是妙计。不过,与“官方斗盆”不同的是,如果在“民间斗盆”中败下阵来,蛐蛐儿大学们是不会轻易认输的,他们少不了会掉转枪头,猛批“民间斗盆”的不合理性和公平性等。

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蛐蛐儿大学们已经相当成熟了,它们有的勇猛,有的狡猾,你来我往,有进有退。斗争哲学已经在它们心中生根开花: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只要有东西可斗,就一定其乐无穷!

 

(二) 学校与领导的关系:共栖 

 

物种之间有一种有趣的“共栖关系”,典型的例子便是蚂蚁与蚜虫,这对动物气味相投,亲密无间。蚂蚁保护蚜虫,蚜虫反过来供给蚂蚁“蜜汁”(其实就是排泄物,下面俗称为“屎”),并成了蚂蚁的“乳牛”。

如果我们把高校比喻为蚜虫的话,那么,领导便是那些吃屎的蚂蚁。当然,与自然界不一样的是,此时,哪些“蚂蚁”能吃哪条“蚜虫”拉的屎,不是由“蚜虫”或“蚂蚁”决定的,而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来统一安排。更准确地说,对同一只“蚜虫”来说,将有数只大小不一的“蚂蚁”(分别对应于校级和处级领导)来吃它拉的屎,大“蚂蚁”吃多少,将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而小“蚂蚁”吃多少,则由大“蚂蚁”确定就行了。通常的事实是,每只“蚂蚁”都会尽量多吃,甚至个别“蚂蚁”还会违规多次,直至被“双规”或判刑。呃,真可怜,连做蚂蚁,吃点屎都这么难!

既然“蚂蚁”吃屎的权力被压缩,当然,它的义务也就相应地打了折。首先,“蚂蚁”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蚜虫学校”提供保护,而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才是保护“蚜虫学校”的主力军;其次,“蚂蚁”对“蚜虫学校”也根本谈不上感情,仅仅是借个位置,临时过渡而已,只要有机会升迁,它就立即扬长而去;最后,“蚂蚁”随时也有可能因工作需要被调离。

有道是,蚂蚁企盼蚜虫拉屎,领导关心学校升级;蚜虫依靠蚂蚁警卫,学校常被领导损毁。若没蚜虫,蚂蚁将挨饿;倘无学校,领导仍好过!

 

(三) 学校与教师的关系:相依

 

教师以教书为职业,靠讲课养家糊口;以科研为舞台,靠成果彰显价值;以“学研”为特长,靠“产业”服务社会;以育人为已任,靠学生传承文化。总之,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才华等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学校,并竭力捍卫她的尊严。用“儿不嫌母丑,狗不怨家贫”来形容教师对学校的感情可能比较恰当。

对教师来说,非常盼望“学校就是他的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当他疲倦的时候,他会依恋她;当他受惊吓的时候,有了家,他就不会害怕;受伤后,他可以回家!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其实不是教师的家!虽然,教师们经常拿自己当学校的“主人翁”,并无怨无悔地辛勤耕耘,但是,他们明白那仅仅是自欺欺人而已,因为,教师只是被指使的对象,他们在学校的大小事务中根本没有发言权,更甭奢望当家作主了。“我想有个家”,这也许是当今许多高校教师的共同心声吧。

早在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就发表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任何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家,其实都清楚:学校的灵魂是教师,教师强则学校强,人心向则学校昌。但是,随着学校口号越喊越高,从“国内知名”跳到了“世界一流”,为什么没人想想,到底靠谁来实现这些诱人的目标?是靠现代化的大楼,还是靠昂贵的设备,或者干脆靠能说会道的领导?谁敢仰天长问“如今的教育家都到哪里去了?”

不可否认,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确有个别教师“恨铁不成钢”,把满腔怨气撒到了学校身上。学校呀,你若有灵,请您千万原谅这些教师的鲁莽呀,他们确实欺负您不会说话,不能还嘴,但是,他们心痛呀,他们无助呀,他们真的是“嘴在骂学校,泪在心中流”呀!

 

(四)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自豪

 

几乎每所大学,在每年新生入学(或老生毕业)时,都会挂出醒目的横幅:“今天你以学校为骄傲,明天学校以你为自豪”。细细想来,这句话还真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那种“自信和自豪”的亲密关系。

学生(本科、硕士、博士等)们最激情燃烧的岁月确实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在这里:他们通过与学术大师零距离接触,学到了受益终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基本道理;他们与其它同学朝夕相处,建立了伴随永远的最宝贵的朋友圈;不少学生还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伴旅,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他们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从此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职业征程。总之,母校已经成为一个标签,牢牢地贴在了每位学子的身上,无论今后他们是“贫穷或富贵、疾病或健康”,母校都将永远伴随在他们心中。成功了,母校为他们高兴;失败了,母校也绝不会嫌弃他们,仍将继续尽其所能,爱护和关心他们。

一所大学的真正价值,取决于她的校友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可见,大学与学生确实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共同体”:学校在竭尽全力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才的同时,也正在享受她的校友给母校的众多回馈(包括物质与精神等);而这些无私的回馈,又大大地激发了学校更加买力地培养人才的热情。

毫无疑问,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曾经遭遇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甚至被无情地委屈过,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所有这些不愉快的记忆都将烟消云散。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她对学生的爱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学生还是那个学生,他(她)对母校的情必定也会越来越浓!

 

(五) 领导与领导的关系:暧昧

 

领导并非铁板一块,领导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复杂,很难描述清楚,因此,就当下面的文字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吧。

领导与其直隶下属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那个“不服不行”的顺口溜来描述:“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显然是一种奴仆和主子之间的关系。不过,上帝总会捉弄人,经常一夜之间把这种上下关系来个颠倒,致使当事双方都尴尬、难堪。

大领导与其非直隶小领导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完全的利益关系了,可概括为:有事求人者是孙子,被求人者是大爷;人不求人一般大;风水轮流转,不要把路断。

同级领导之间的关系怎么来描述呢?讲个故事吧,话说有两个原始部落的受困勇士,他们必须走出危机四伏的荒漠。当面对豺狼虎豹时,他们会同心协力,因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是另一位的生命守护者;当找到泉水时,他们会相互配合,尽情畅饮,因为,他们都需要补充水分后继续前行;当饥肠辘辘时,若碰巧挖到了一丝草根,他们必定会奋力争抢,因为,多吃一口就意味着多一分存活的希望;当弹尽粮绝时,勇士们将随时做好准备,把对方吃掉,以争取至少自己能够走出绝境。学校的同级领导可能就是这样的受困的勇士,不过,更加扑簌离迷的是,此时,“弹尽粮绝”的标准很难把握,也许一方还沉浸在“丰衣足食”的幸福之中时,另一位已经在准备“先下手为强”了!

算了,领导之间的事,咱们不关心了,反正,无论是谁被“吃掉”,“领导”这个物种都不会灭绝,领导之间的龙虎斗也永远不会闭幕。

 

(六) 领导与教师的关系:狗猫

  

为了说清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我想“中性地”借用几种动物属性,此处绝无褒贬之分。

先说“猫”,它是家中常见的宠物,其特点是:对自己喜爱的事情(比如,抓老鼠),它一定非常专注,但是,对它不乐意做的事情(比如,陪主人散步等),无论怎么引诱,它从不动心。

再说“狗”,与猫相似,它也是首选宠物,其特点是:对上如羊,对下如虎,它特别听话,对主人忠心耿耿,需要时也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拿耗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在我国,长期以来“狗”的待遇反差最大:宏观上,老百姓拿狗骂人;微观上,宠物狗在家中的地位甚至高于男主人!

在高校中,如果拿“猫”来比喻教师的话,那么,就可以拿“狗”来比喻领导。当猫狗同处一家时,狗常常会借助自身的优势向猫进攻,并总是试图将猫征服。但是,狗可能不知道,在传说中“猫是老虎的师傅”,所以,当狗以“对下”的态度来对待猫时,它常常会惊奇地发现,本应该像“羊”的猫,怎么甚至胜于“虎”。当然,“猫”始终就是猫,当狗温顺时,它便与之和平相处;一旦狗性大发,猫便轻轻上房,各自享受自己的快乐生活,留下“小狗狗”在地上徒劳地狂叫。

必须强调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远比猫与狗的关系复杂,因为,高校中的“猫”和“狗”之间常常是界线模糊,比如,某些“狗”,其实同时也是“猫”(比如,“双肩担”干部等);今天的“猫”也可能明天就变成了“狗”(确有不少教师盼望当官);也有些“狗”辞职后,退回成“猫”。相对而言,高校中,“狗”的角色比较稳定,特别是那些从校外官场上调进高校的领导们,他们身上就全然没有猫性,因此,对待这样的“狗”,“猫”们就只好“上房”了。

各位看官,虽然,上述“猫狗理论”还未成熟,但是,主要意思已经清楚了,毕竟我没有能力突破“词不达意”这个极限呀!

 

(七) 领导与学生的关系:监督

 

让我们继续借用上节的“狗理论”,只不过,此时的“狗”更像是草原上的“牧羊犬”;而学生则可形容为草原上被“狗”牧的“羊”。

“狗”虽然只对主人(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根本不考虑“羊”的利益,但是,“狗”肯定不会故意伤害“羊”,甚至,如果狼来了,那么,“狗”还将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羊”,以尽量避免给主人造成损失。每天早晨“狗”都协助主人,把“羊”赶到肥美的草原上,让“羊”尽情地享受美食,使它们愉快生活,迅速成长,为主人创造更大的价值。每天晚上,“狗”也兢兢业业地把“羊”安全护驾回家。“狗”为主人所做的这一切,都无怨无悔,虽然,它从主人那里获得的东西其实少得可怜。

“羊”绝对是牧主人的宝贝,为了让“羊”安全快速地成长,牧主人可谓是费尽心机:修建遮风挡雨的先进“羊”圈(校舍,图书馆,实验室设备等)、种植鲜嫩的牧草(食堂等)、提供一流的卫生与医疗环境、讲授各类必要的生活技能(高水平的师资);配备固若金汤的安全保障;养大后送一个好的“下家”(就业)等等。总之,凡是有利于“羊”健康成长的事情,牧主人都会尽心尽力地做到极致。但是,牧主人对“羊”也是有“红线”要求的,某些“羊”得意忘形,以为牧主人会迁就它的一切行为,殊不知,一旦“羊”越线(比如,威胁稳定等),那么,牧羊犬就会毫不迟疑地咬羊腿了(注意:并不是要把羊咬死!),特别是“头羊”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

为了自身的前途和利益,“羊”与“狗”当然应该和谐相处,彼此配合,确实是“稳定压倒一切”!

 

(八)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竞合

 

  从智商角度看,用“人精中的人精”来形容高校教师,也许并不为过。但是,如果从情商角度看,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文人相轻”就是典型的低情商行为。

首先,在校内,教师之间确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残酷的竞争,比如,职称升级等限额性资源的归属,就需要在资历和能力大致相当的多位教师中,通过无情的PK来确定。另外,为了激发教师们的热情,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还会经常人为地制造一些(其实不必要的)竞争,比如,各类奇奇怪怪的考核等。频繁的“名”与“利”争夺,难免会误导教师们习惯性地把彼此当作对手(而非队友),同时,也会把竞争的领域无意识扩大,最终形成“和尚抢木梳”的可笑又可悲的局面。任何友谊在无数次你死我活的名利争夺中,也许都会烟销云散

其次,在校外,教师们也仍然必须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比如,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报奖、申请重点实验室等。与校内竞争不同的是,校外竞争经常是大团队之间的更加残酷的竞争,任何单兵游勇,无论他多么有本事,几乎都没有胜算的机会。因此,形势所迫,教师们无论是否自愿,都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团结起来,组成庞大的团队,出征应战!从而形成教师之间的强力合作关系

教师之间的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活像现实版的“三国演义”,更准确地说应该是“N国演义”

竞争其实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好手段,关键是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因为,竞争是幸福的“杀手”。更重要的是如何共同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否则,教师们虽然“愿赌”了,但是,肯定不会“服输”。

 

(九)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父子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今天高校的师生关系仍然有效,只不过,当今的这个“父”所面对的必须是一大帮“独生子”,他们身上的优缺点都非常鲜明。

某些教师仍然习惯于做学生的“严父”,无论是讲课、考试、带实验、指导论文或做科研项目等,他们都笃信“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的老教条,以为真的能够“严师出高徒”,但是,面对小皇帝式的独生子,可能还真需要“软硬兼施”才行。

另一些教师,“矫枉过正”,又过于强调教师的“慈父”角色,他们处处迁就学生,生怕因为自己的严厉,把学生“逼上了绝路”,不敢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担心学生在网上给自己难堪。学生迟早会毕业,社会一定会以各种挫折来迎接他们,因此,如果在学校被宠坏了的话,也许,他们将很难在职业生涯中有所作为。因此,教师如何掌握对学生的“严”与“慈”,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又没有统一标准的难题,值得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改进。

学生中“孝子”居多,但是,如果对教师过于“孝顺”,一切听命于教师的话,那么,这样的学生很难在创新方面有所成就。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全对,都有自己的弱点。如果把帮助教师改进缺点,视为学生尽“忠”的话,那么,如何实现“忠言”而不“逆耳”,这便是每个聪明学生都必须认真考虑并巧妙应对的问题,毕竟,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代表,教师都爱面子。既要保面子,又要纠缺点,这种事情虽然两难,但是必须要做

不可否认,学生中也有个别“逆子”甚至是“败家子”,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那些抄袭论文并将导师名字也一起署为作者的研究生。他们因为自己的有意行为,不但毁灭了前程,同时,也把导师变成为了“贼”。

 

(十)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纯真

 

人的一生,除亲情和爱情之外,最重要的关系可能就是同学关系了。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不但可使自己在读书期间幸福、充实,而且,在今后职业道路上,同学也会为你提供一次次无私的帮助,使你早日达到自己成功的彼岸。

同学情与亲情不同,后者是天生的,而要使同学之间拥有深厚的“同学情”还真少不了后天的努力,比如,对同学至少要:尊重(从行为和语言上,让同学感觉你很欣赏并尊重他)、理解(换位思考,要经常考虑其它同学的难处)、宽容(其它同学有错,一定要宽恕,不要耿耿于怀)等。

专家建议,善待同学情的核心是要努力提高以下几种水平:

交往水平:同学之间关系要密切,彼此间的交往就必不可少,甚至连亲戚都是“越走越亲”嘛。同学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同交往水平成正比。交往水平越高,同学关系就越易密切,反之亦然。

互酬水平:这里的“酬”,同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同学相处,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就越稳定、密切。影响互酬水平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对同学的需求或困难漠不关心,使人感到很冷淡;其二,过于“现实”地用“等价交换”的商品买卖原则来看待同学间的相互关心与帮助

评价水平:指“你对别人怎么看”以及“要求别人怎么看你”。评价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决于你讲别人好话的多少,而在于评价是否真诚和符合实际。

包容水平:同学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这种差异能否包容,也是协调同学关系的重要前提。包容水平越高,与他人相处的适应性也就越大,同学关系当然会好,反之,遇事不能容人,即,“只有人让他,没有他让人”,那么,当然就谈不上什么包容了。

以下几条增强同学关系的黄金法则也许有用。第一,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第二,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第三,你能跟多少人协作,就有多少人跟你协作;第四,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

 

特别说明:最近我的第一本非技术类书籍《大学麻辣烫》即将出版了!为了使读者朋友对这本题目和内容都很另类的书籍有所了解,我将陆续发表该书中的部分内容。此文其实就是《大学麻辣烫》中的一部分。当然,对那些想全面了解《大学麻辣烫》的朋友,咱们只能书店见了!我将及时发布该书的出版信息,到时还得请您捧场哟!

相关专题:大学排行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义先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3322-49749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5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