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启动高考的双轨制改革,既应对全民教育焦虑,又提高教育质量
2024-9-16 18:40
阅读:1080

启动高考的双轨制改革,既应对全民教育焦虑,又提高教育质量

王永晖

杨华:为什么中国会陷入全民教育焦虑?(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这篇文章的道理是对的,全民教育焦虑,主要体现在家长们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具体为,学校和培训机构上面。

至于培训机构,国家双减政策力度很大,使得资本在教育领域退场,扬汤止沸,确实也是有此必要。

如果家长们,卷是卷在亲力亲为,抓自己孩子教育上,其实是好事!

「杨华:在长沙调查发现,许多80后父母在小孩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组织小孩学完了初中数学、背完了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诗词。

"许多",倒底是多少?

就我跟家长们的接触,实际的教育观察,以及我对大一新生的数学水平的了解,情况可能并不像杨华所了解的那样,“许多”并不是那么多,甚至可能还是很少,在这种顶尖超常学生层面,家长们出力并不多,达到效果和目标的,应该更是稀少,所谓稀少,就是低于1%。

教育,就是知识和能力,如果孩子们的知识和能力,真的上去了,本质上肯定是好事!这种“卷”,应该欢迎才是!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家长们,并不那么勤奋,也不见得真是那么投入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所以,才叫做焦虑,只是虚火,这股虚火,只是表现在别的地方。真正表现在愿意陪娃学习,老老实实进步的,还是很少,应该是比例很低的。

杨华文章,在这一点上的观察,我认为是跟现实有出入的。

家长的焦虑和这种教育的虚火,就主要体现在,家长们把教育的责任和希望,还是投在重点学校上面,以及培训机构。

所以说,杨华老师这篇文章中的主体推理,仍然是成立的,道理是对的。我们构思的解决方案,借鉴了中华文化阴阳相济的思维方式,也借鉴中国经济改革双轨制的成功经验,特征是:

A1. 双轨制下的另外一个高考,以及重新恢复的小升初考试,通过三级考试,选拔出同龄人的1%,进入大学国培生计划(国家支持,学费全免),以及,小升初则是进入当地法定的中学精英班。

B1. 三级考试的第一级,为学校考试,名额比例相同,每个学校均为选出21%的本校学生,参加该地区的第二级考试,即,第二级考试,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考试,可以有将近80%的学生,不用操心这个难度级别的学习内容。

B1规则,也正好对应了杨华文章中的道理,「杨华:若是在县域内城乡之间、各乡镇之间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县域与省城、地市之间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也就是所有高中之间、初中之间、小学之间的教育质量相对均衡,乃至所有班级都相对均衡。按照划片招生原则,每个学生在本片区学校就读就能够享受均衡的、优质的教育资源,社会也就不会有教育焦虑

最小范围竞争定律:范围越小,压力越小,焦虑越轻。

为了稳定初中生源,国家要求各县最好的高中招生有80%到85%比例的招生名额下放到各乡镇初中,乡镇中考生多则分配的名额就多。这个政策叫“指标到校”。

B1规则,正好也对应了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可行性,在其他国家是不太可能执行的,在我们国家,倒还真是有可能。

A1规则,就是双轨制,即这种选拔出1%人才的高考,需要跟目前的普通高考分开了考试,可以在每年10月份举行,精英级高考,不能跟普通高考一个卷子。

目前高考出卷子,总是很难办,说和做很难统一,就是因为搞混了这两者。

「杨华:如果资源集中在县域,...,每年有一两个或两三个清北生,有固定比例的重本率和本科率

中国是不能有个什么清北率的,虽然说这在各地家长和教育局心中,都是一个真正的存在,清华北大,也没有一个有识之士,能够站出来说这是不对的,缺少这种自我约束机制。

那么,就要用精英级高考所产生的国培生名额,来代替清北率,中国不可能只有两所好大学,这会严重地影响教育生态。国培生名额,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分配给国内的知名顶级高校,以及一些需要扶持的偏远地区名校。

一阴一阳,阴中生阳,阳中生阴,阴阳生四象。

B2. 小升初选出来的1%学生,建制为当地法定的精英班级后,参加精英级高考的时候,则必须全员参加,而不是像普通学校那样,只允许该校的前21%的学生参加。

这样,才能对精英班的教学,跟普通班级进行对比,促进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现在有些重点班级,把学生选上来之后,中途存在着淘汰机制,不行了就把学生换到普通班级上去。

新成立的法定精英班级,是不允许这种淘汰的,这也就会倒逼小升初的第三级考试,即该中学举行的面试,必须非常慎重,真正选出更为优秀的学生。并且在之后的教育过程中,全过程注重教学质量,不能仅仅关注班上个别学生,而要带动全班进步。

精英级高考的第三级考试,也同样性质的,是顶级大学的面试,因为精英级高考的笔试,是在十月份举行的,所以有充裕的时间,来安排各个大学的面试。

这样,为什么可以减少焦虑呢,就是杨华老师所讲的,「最小范围竞争定律:范围越小,压力越小,焦虑越轻」。

另外,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他们抓双减,也就有了一个最好的抓手,对精英班级抓住双减要求,严格做到,否则一票淘汰,换别的学校来主持。

教育的目标,当然不是双减,而是培养出人才,这样是不是就能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来呢。这样做,也符合杨华文章中所说的集中原则。

「杨华:高考指标是既定的,需要竞争才能获取;教育资源是稀缺的,需要一定程度的集中才能参与高考指标的竞争。

资源需要一定程度的集中,才能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好的人才,这是现实中的必要条件。最关键的是,集中起来之后,你能不能抓住它,让它按照正确的方向去运行。

有了国家法定的集中,那么,就让这种抓住,更加容易去做到,不是光学校去抓,而是国家专有部门,去抓这些精英班级的双减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向。

凡事需要公开,需要法定,法定之后,就可以吸引更多关心教育的人士,去聚焦这些精英班级的建设,集思广益,在大家构思好的基础上,知行合一。

另一方面,当我们有了A1,B1这种设计之后,也就对私立学校的建设,有了新的理解方式和认识程度,从而形成了

A2.私立学校存在的理由与秩序

大概意思是,家长之所以愿意多花钱,送孩子去私立学校,也是跟学生的小升初成绩相关的,如果小升初成绩,能进前1%,那家长肯定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该地公立精英班级,不会再多花钱送到私立学校的。

如果孩子成绩进不了1%,但是,差的也不太多,在5%之内,或者家长的心理期望度之内,家长才会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的。

这样也解决了很多家长的焦虑问题,教育上想“卷”,不是用钱就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国家之所以大力遏制商业性培训机构,就是它们给老百姓们造成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印象,以为花钱就行了,比谁钱多就行了。

教育和医疗一样,是个信息不完全透明的行业,家长很容易形成错误的定位,再加上中国的商业性培训机构比较缺德,主动做各种隐性广告,制作社会恐慌,真是不遏制,后面就很难收场。

单纯的遏制,其实也不是根本之法,就像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功经验一样,社会上不能全是私有企业,但是,也不能像之前那样,全是公有制企业。

而是,关键产业,关键节点上,还是公有制企业在做顶梁柱,为社会提供平台式服务。教育也是一样,公立学校办了法定精英班级之后,反而给社会上的私立学校,留下了生存的机遇,就跟经济领域一样,不可能都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作为鲶鱼效应,同时,又受到B1规则的限制,是应该允许它们发展,船小好调头,积极灵活地探索新式教学方法,形成教改的另外一个前沿阵地。

一家之言,供未来决策者们参考!

国家开展精英教育的提案

里面有微信群家长志愿者的联系方式,欢迎转发给更多相关人士。

附注1.  文章中之所以出现数字21%,是因为,三级考试,每次选拔出21%,那么正好就是

1%≈21%×21%×21%.

需要知道,一场考试,若是目标为选择出21%人数,那么是相当宽口径的了,对于出卷子的人来说,这个卷子就太好出了。现在的高考卷子,谁出都不可能行,就是卡在这么个简单数字上了。

但我们吸取中国经济改革的智慧,就是不去改目前的高考卷子,让它仍然运行,而是双轨制,另起炉灶,形成另外一条人才输送线。

两条腿走路,是中国人的智慧,否则,怎么走都走不好的!

附注2.  阴阳哲学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譬如,我们可以考虑B2中的一个细则,即,小升初精英班级,不仅仅必须全员参加精英级高考,而且,每人终生只能有一次机会,去参加这个精英级高考。

          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要能够进入到本校的前21%,就可以在该校上学期间,有两次机会,参加精英级高考。

          这也是,享受特殊稀缺资源的同时,也必须承受一定的限制性条件,这也让那些没有考上小升初精英班级的家长们,更为心服口服,心理平衡。

          至于普通高考,就可以放开口子,就像现在新闻中常见的那样,一些成年人考了很多次高考。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永晖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43-14513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