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德性
王永晖
本来是懒得在博文上花时间,心意到了对天即可。不过,不期然接到樊晓英老师的电邮和新作博文
《为什么大学生的精神很疲惫 》欢迎大家去阅读,我也在那儿做了回帖。
精神很受鼓舞,觉得还是把题目中的想法,形之于文字。
我们经常听见社会上要求教师的德性,而很少听闻要求家长的德性。这篇文章也不想系统展开,仅仅说说自己的体悟。
我前面的博文,《高智商/高智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的心理学门槛》,其实说的就是家长的德性。感觉自己虽然大部分时候能做到,但也并不能够真正完全地做到,只能是逐渐有些小进步。
家长在孩子不会做题的时候,不是内心觉得孩子笨,而是要把自己的心态放低,也让自己体会到那种“笨”,假装自己也是那么笨(其实可能不用假装,只需要直面自己),去跟孩子共情,产生同理心。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内心,又能够促使他更好地、真正地产生探索精神。
道理是这么讲,能不能做到,就是各位家长自己的修养功夫到没到。如果没到的话,有些家长脾气急,看不到现实,成年人身体僵硬就会导致思维僵硬,不会柔和,这样,不仅仅是事业做不大,就是自己的孩子,也未必得以受益。
我们小教室现在的核心成员是两男两女,两位女孩虽然比男生小两岁,但是,儿子在不少方面,却落在这两位女生的下风,体力上,智力上。我这个时候的心态,不是去指责孩子笨,而是去体察,可能我自己也是这么笨吧。
就像今天,儿子出了六边形游戏的题,月月是10分钟做出来,都都是将近20分钟,桂桂是将近30分钟,月月今天是超水平发挥,往常好几次,她是垫底的。儿子呢,最后一个做出来,用时直达80分钟,为了等他,我们上午的数学课,先做别的,让他自己集中精力做六边形游戏。
人和人的智商,真的可以差别到非常大。再加上,题目是儿子昨天出的,出的时候,故意出的特别难,结果给自己挖了坑。月月又比儿子小两岁,综合这些因素,儿子的表现,应该是月月的1/20.
我的心态是平和的,笨就笨吧,我们面对现实吧,儿子看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做出来了,后来心慌起来可能也是一个原因,他本来也有做事心慌的这种毛病。
月月的长处,恰恰是不心慌,这是天性。月月在以前做六边形游戏中,好几次垫过底,这次儿子的题目,反而给了她又一个腾飞的机会。月月是那种有谋略的孩子,反应并不快,但经过训练,她自己能有很大进步,进步到让人惊讶,成为高手的那种。譬如这个案例,以前的游戏时,别的孩子可能6、7分钟做出来,她要10分钟,她就是垫底的,现在出了个很难的题,她还是按照她的章法做,结果也还是10分钟,但是,别的孩子看见题难了,心就慌了,就20分钟、30分钟,乃至80分钟。
孩子们的成长,也让我很欣慰,幸不辱使命,孩子们每一天的进步,都是那么真实。
虽然儿子垫底了,80分钟也确实有点太长了,以后要都是这样,我们的课就要受影响了。不过,经过跟孩子们的接触和修炼,我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应对,不会因为自己儿子不如人,而气急失态,这就是修养,是家长的德性,道理都是这么说,真能做到的人,不多,这篇文章算是自勉与共勉。
家长的德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想成为优秀,想走向成功,背后的家庭因素非常重要,家长和一代代长辈们的德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厚德才能载物,其实载的是人,一代人的努力,假使不能成功,其德性的流传,可以惠及子孙。
我们目前这个社会,可能是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学得好,将来走向优秀,走向他们自己追求的成功,可是,我这里却说的是德性,家长的德性不足,会极大地影响孩子们未来成长的天花板。
就智力来看,儿子肯定也不算太差的,相比于小教室那三个孩子,就往往落于下风了,不过,儿子的学习态度,还是可以让我满意的,愿意坐在那儿想,晚上回到家,我们总结白天的学习情况,想找出原因,我稍微帮他分析了以上原因,他还想知道更多,我说,我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你只能自己想了。
我的内心是,咱们面对现实吧。
人人各有天赋,儿子虽然提出问题的天赋不错,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没有很好的发育起来,就数学史来看,提出问题虽然很重要,但是真正更重要的,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很多时候,也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解决大问题的过程中,对其通过提问来分割之、消化之,这方面,只能等以后了,学习之事,只能一口一口地吃,基于个人的实际情况,急不得。
我逐渐能在德性上有点小进步,肯定也是有基础的,我的德性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的父母。我妈妈不用说了,身为医生,给我们这些后代积了不少隐性之德。对于我的教育,更是主要操心之人,我当年5岁的时候还数不过3,作为医生的妈妈心里怀疑是不是生了个傻子,但是,却从未让我觉察到苛责,而是用扁担壳装沙子,小人书数页码,让我过了这一关。从小学一年级起,在班上就数一数二了,那时候这样的家长少,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儿子到现在,也没有在班上成为第一第二,其实他的智力,以及学到的东西和水平,比我当年不知强了多少,现在家长关注教育多,水涨船高。
不过,妈妈在我的书法上,引导的不好,孩子的心灵,真是非常敏感的,说你不好你真的就不好。所幸,妈妈在数学上的引导很好,小时候的笨,是长大后从她那里才听来了,当时完全不觉到。
我的父亲,小时候,他带我的那一段时光,总是称我为“老兄”的,这样的父亲,虽然不太管我的学业,但是,也不批评和苛责,那就是具有宽容的精神。
年轻时候的他,可真是非常帅加非常聪明,西工大的高材生,本科生论文是跟当时的研究生一起做的,不过,人要后面不学习的话,其实就会退化的非常多。就我的感觉,王元院士现在八十几岁的脑力,估计要比七十多岁的父亲强出不少,人,真的是要终生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激励的。
有位云南的年轻数学博士,因为接待的院士们多,总结出一个规律,院士们之所以往往长寿,往往是因为他们有更高的自律精神,这也是他们事业的基础。
所以感叹到,小教室的孩子们能有今天之福,作为老师,我能够这么柔和地对待他们的顽皮,孩子们最应该感谢的是背后的无名英雄,他们从未见过面的我的父母。仅以此文,祝他们父亲节快乐!
延伸阅读:我的外公
相关专题:我们的下一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永晖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43-106142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