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
做学问不容易
2013-3-13 23:04
阅读:3451
标签:科研, 素质, 难度

 

    谁都知道,做学问不容易,影响科研的因素太多了:

    时间:作为教师,要上课、开会、参加公益活动、必要的应酬、家务琐事、培养学生……最侯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而高校目前的考评体系,是希望教师全面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每一项有可以分解为无穷无尽的事情。

    研究硬件环境:对自然科学而言,实验条件、经费非常重要,对人文社科而言,虽然这方面还好,但必要的经费、正常的办公和计量软件等条件还是必须的。

    研究软环境:软环境是什么?一种有趣的解释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到的东西。比如科研政策、团队、研究平台、融洽的同事关系、基础数据、学术交流等等。软环境其实是最难的事情,不信你看看几乎所有大学都在强调这个东西,说明这个东西真的有点难。

    技术手段:技术手段不一定是最先进最好,就人文社科而言,掌握必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者特长不一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手段,不然难以驾驭。

    计算机应用能力:我看过太多老师的课题申请书。技术路线图画得不美观的太多了,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东东,从打字速度、到电脑维护水平、误删文件的恢复、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电脑水平高会大大提高效率。

    系统与全局能力:即使纯粹做科研,也需要系统全面的能力,不是单纯追求某个细小的方向的深度,在人文社科研究中,方向出了战略性失误的论文与课题太多了。

    天赋与智慧:做科研绝对有智慧,有人适合干这个,有人不一定适合。不太适合的人即使很努力,也难以做出一流的东西。对年轻人而言,在读硕士阶段,如果能弄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并且定位将来的人生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的意见,如果不是有一定的天赋,科研这活最好别干,因为今后科研竞争越来越激烈,回报也越来越低,趁早改变方向是明智的。不然,将来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料,但人已经被锁定了,不是那么容易改行的。

    知识面:现在越来越讲究跨学科研究,知识面太窄是有问题的。我们到知道物理里面有个桥电路,多年前我一朋友将其用到液压阀门的设计中,多么精妙的思维!

    压力:压力有的来自考核,有的来自自己。压力也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有的人抗压能力强,有的人抗压能力弱,对于前者,压力大点才有动静,对于后者,容易有动静。

    兴趣和态度:压力也可以形成态度,但是和兴趣形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兴趣是更好的。

    期望:别对科研期望过高,民国及解放初教授地位很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教师仅仅是一种谋生的饭碗而已,想借助科研升官发财、荣宗耀祖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甚至也不要希望教师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从小到达一路读到博士的好孩子,结果发现工资拿不过一般的工人,即使教授一年的工资一般也难超过10万,有啥好期望的?人低下来,就不浮躁,才能做科研。

  研究领域的竞争性:如果领域竞争激烈,更不容易出成果。虽然社会会自动调节,但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10年。

  机遇:做科研绝对有运气的,唯心唯美!呵呵。

 

 

                                         2013.3.13 俞立平 于宁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俞立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34-67010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