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一定说我脑子进水了,怎么可能?前段时间高校去行政化之风乱吹了一阵,结果没有效果,干脆就不吹了。不仅没有风,这个话题直接没有人讨论了。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喜欢炒老话题,前段时间写了一篇钱学森之问的博文,也是该话题成了昔日黄花后写的,反响不大是意料中的事情。
好了,言归正传,前几天碰到以前在中部某省一高校工作的朋友,说起他的经历,确实比较有趣。他说行政化并非一无是处,有些高校必须强行政化。比如,他以前所在的高校情况是这样:
第一,学校各项考核,比较照顾行政利益,科研不受重视。总体科研水平不高,有40%以上老师每年没有一篇论文。搞科研基本是亏本状态,这里的亏本是指教师难以申请到省级以上课题,科研奖励甚至都不能补偿审稿费。全校可能只有不到5%的教师平均每周科研工作时间超过5-8小时。当然,成果虽然不能跟名校比,但应该说这部分老师是不错的。因为如此,搞科研的老师可能被他人看着是怪物,所以很多老师一旦职称解决,基本都放弃科研了。
第二,校园官场文化较重。虽然不是官场,但是胜似官场,一切唯行政级别,不管官大官小,总归有点大小好处。同事之间称呼也是某某长、某某主任,甚至吃饭时坐座位和讲话,都有很多讲究,没有轻松愉快的气氛,完全是应酬,特点是吃饭很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通老师你会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第三,高校所处地区经济欠发达,教师机会较少。如果高校所处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其他机会较多,教师倒是可以在外面有所作为。但是,该校地处中部某省二级城市,经济不够发达,除了极少数能力较强的老师可以在外有所作为外,大部分普通老师只能安于现状,久而久之,要么你适应学校内的官场,要么你几乎被边缘化了。
第四,学校行政效率极低。在这样的学校,真正能干事的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潜心教学科研的老师极少,而掌握大小权力的都是大小官员,他们中除了极少数比较能干外,大多数都是讲政治的,必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要知道这些人能不能干,在和同行交往中,几句话一讲就知道了。有时内行甚至会感到好笑,怎么会有这样的院长或副院长?
第五,领导讲话做事很艺术。因为官场气氛浓厚,有些学院院长、副院长讲话水平很高,滴水不漏。身上无一丝学者气质,至少像个厅级以上领导。
第六,学校不太需要和其他高校相比。学校处在省内中游,无生存之忧,但也没有必要过分进取,不过进取的口号总是要喊的,一样会制定五年规划。再加上该校本来就是教学型的,互相之间难以比较,这样学校就没有压力,大家对付着混着挺好。
第七,学术团队弱,利益小团体强。这个不要解释了,由于从事科研的老师本来就少,难以形成团队。而各种利益集团错综复杂,帮派林立,除非你置之度外,否则你或多或少在某个利益集团里面。
在这样的高校,靠什么来调动积极性呢?行政化,而且要加强行政化,通过行政化培养人才,至少这些老师的成长过程中要听话,要好好干,干好了给个小交代,继续干出成绩过几年给个中交代,并且一定要反复强调未来的远景,承诺大交代,甚至将来当副校长、校长也是可能的。至于能不能兑现,那是另外一回事,干成功一件事情,所有的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而干不成功一件事情,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即可,这还不好办?
以上是朋友的亲身经历,这几年他跻身商海,虽然谈不上发达,但也小有所成。虽然经商也有经商的烦恼,但是基本能做到身心合一,少说很多违心之语,他说这是他最大收获。
2011.4.2 俞立平于宁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