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文献计量学的极限在哪里?如果从论文质量评价的角度,或者从学科水平评价的角度,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文献计量学的最佳境界在哪里?
微观上,或者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文献计量学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如论文评价、职称评审等,由于数据量偏少,比较公正客观的还是同行评议。
在样本或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比如期刊评价、大型科研机构评价,文献计量学指标还是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的,这也正是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抓科研产出的直接动因。对科研机构总体的评价,采用同行评议的总体较少,基本上还是采用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评价。
数学上,我们有严格的可以证明的结果,比如某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有没有极值是可以严格证明的,但是对文献计量学而言,针对某个科技评价对象,我们实在难以确知它的精确作用,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再进一步,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增长有没有极限?比如期刊影响因子会不会有一天会稳定在某个水平上波动,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也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也许有一天,优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甚至都没有普通期刊高……所有这一切将会对文献计量学自身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一些有趣的问题。
文献计量学的产生固然是伟大的,感觉似乎存在某种先天不足,至少在这个领域,恐怕难以有学者能拿到诺贝尔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