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
我写论文的几个奇葩习惯 精选
2020-5-18 10:53
阅读:17945

 

    第一,关注宏观形势但不关注期刊选题指南

新闻联播经常看,中央精神和领导讲话也经常关注,这些东西潜移默化会对我的论文选题有影响。但是我从不研究各期刊的选题指南之类,感觉这些指南会束缚住我的思维,而且有些指南并不是我喜欢的领域,何况研究期刊选题指南失去做研究的独立性,多少也会浪费时间,不够有趣,我只写我喜欢的,至于杂志喜欢不喜欢基本不考虑。

利弊均有,好处是有些研究能够引领前沿,比如关于宏观创新质量的研究,就是我开拓的,先于国家政策。坏处自然也是,有些期刊投稿快70篇论文了,永远在退稿。

第二,不喜欢写政策建议

经济学与管理学论文,有些期刊非常关注政策建议,但是我的论文偏基础研究较多,我认为得出可靠的研究结论后,政策建议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做政策研究的自然会看。因此我的论文一般不写政策建议,评审意见需要补充时我再补充,但这种风格遇到不太喜欢的审稿专家,认为你是低级错误,将论文退掉,还是优点吃亏。

第三,跨学科研究论文较多

虽然一般认为跨学科研究容易出成果,但我的体会是跨学科研究类似中学英语课文中的蝙蝠故事,你的论文和两个学科相关,两个学科看你都不顺眼,一些写作语境、用词喜欢、研究方法等各有套路,想同时取悦两个学科是不可能的,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第四,对审稿意见有时不会接受

只要是学者都希望论文被录用,因此对于审稿意见必须重视。但是有时审稿意见与自己观点相差甚远,如果按照审稿意见修改不仅面目全非,而且完全违背了自己的本意。在这种情况下,会用大段文字写“不改说明”,更多情况下,论文会被退稿,明知是这种结果,也只能叹叹气。幸好职称评下来,不要太担心退稿后果。

第五,不喜欢研究顶级期刊

顶级期刊是学者们的梦想,做不到国际顶级总归也要追求国内顶级或者权威。要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首先要对期刊偏好进行分析,看看能否找到与自己研究方向的契合点,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这种事情从来不做。做研究最重要的是创新,只要感觉自己的研究还凑合,其实发在什么级别期刊并不重要。如果为了发顶级期刊过分关注细节,过分追求形式,而论文本质的创新并没有变化,这太浪费时间了,明知道是自己的毛病,改不掉,呜呼哀哉。

第六,粗心大意的习惯改不掉

我写论文的特点是选题总体还凑合,写作速度也快,但粗心大意的习惯改不掉,这是基因问题。每年收到的论文修改意见总会看到几条文字或其他方面的错误,有些审稿专家批评得很严厉,我只好在心里说对不起。从去年开始,我的论文会让学生帮我校对和改错,这方面似乎有点小进步。

第七,不放心学生

在写论文时,数据整理、文献查找等难免会找学生帮忙,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好几次会要你的命。原因包括两个,一是水平问题,二是态度问题。问题是学生是流动的,刚刚培养好,基本上可以大致放心了,但是他们毕业了,新的学生又来了。所以让学生做的事情务必要小心,多关注,多做检查,多校验,可以少犯错误。我现在将论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己写的,二是学生写的或者参与写的,对后者需要小心。

 

 

                                         2020.5.18 俞立平 于杭州

相关专题:论文写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俞立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34-123369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4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