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以前写过不少博文,里面提到科研捷径,但是最近反思,对科研捷径感到越发不理解了。
第一,科研捷径的基本前提。一般不讨论通过非正当竞争手段获得科研利益,比如人脉、关系、情商之类。但是现在许多情况,其实是以合法的外衣、规范的程序出现的,很多属于擦边球。如果这将因素排除在外,现在许多所谓的科研捷径也不能称为捷径。
第二,合理的捷径是要加以鼓励的。比如参加学术交流,与同行正常交往与互动,毕竟这是共赢的。中国是人情社会,既然认识了,很多时候还会有不少方便,这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了。
第三,成功人士会轻描淡写自己的努力。这是可以理解的,坊间听过不少传闻、故事甚至笑话。大咖一旦成功,会掩盖自己曾经的辛苦,仿佛有不少捷径。所以,这个其实也要排除在科研捷径之外。
第四,科研天才是有的,这不可以学习,当然也排除在捷径之外。那是天才,你别和天才比。
第五,捷径并不意味着很容易。根据学术规范,遵循学术规律,认真做好研究。可能获得较多的成果,其实,这可以说是捷径,也可以说是非捷径。前几天看到从事人工智能的罗博士一年获批17个美国专利,真是感叹,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其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第六,就单一某个方面来说,取得骄人的成绩都属于异常点,不能普及到一般学者,所以也谈不上有捷径。比如有的学者主持过10几个甚至20几个国家项目;有的学者一年发表10几篇甚至更多SCI;前面罗博士一年拿到美国17个专利等等。人家也是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难以普及。
第七,对于更多的学者,在科研中尽可能掌握相关的信息,防止信息不对称,剩下的就是脚踏实地做科研,这不能算是捷径,也可以算是。
第八,对科研捷径最好采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即内行评价才是合理的。同时要注意学科差异,比如历史学、外语等学科发论文太难了,但是有些学科相对还是好一些。
再补充一条:
第九,在当今中国,如果你真的好好做学问,尽管很辛苦,但不会被埋没。这是我们很多在一般甚至较低平台工作的老师,包括寒门学子值得欣慰的事情。生活中我其实对很多低情商的学者很宽容,包括一些坎坷的学者,他们更需要鼓励!!!
2018.7.26 俞立平 于杭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