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过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接触到几篇中英文文章。它们都是围绕扎根理论这一方法论本身进行的讨论。其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种形式的学术不端,包括观点剽窃、把没有实际参考过的文献放在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部分里。
比如,“Glaser自己对这个方法也进行了修改”(ref.)这一观点。这些作者通常会把这一观点当作他们接受所谓不同版本的扎根理论都是扎根理论或对这个方法进行进一步修改的借口。
“Glaser自己对这个方法也进行了修改”这一观点的确出现在文献(ref.)里。如果你要引用这一观点,没问题,那么就要明确注明这一观点的出处,否则就是观点剽窃。
以下是前不久针对某文(ref.)的公开回应:
你要在这篇文章里有选择性地呈现有利于你的立场(即所谓几个版本都是扎根理论) 的相关观点,难道你认为我会无动于衷吗?你为了不得罪其他人(尤其是你的领域里的国人),来了几个“都是”。这不是在睁眼说瞎话吗?!
根据文章最后的参考文献,你理应看到以下观点,难道都是(1)扎根理论,都是(2)理论性采样?
(1)“Throughout the years, what was initially grounded theory has evolved into man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building theory grounded in data.” (Corbin & Strauss, 2008, p.viii) 这是Corbin的原话。连她都承认了,你还在硬拗,都是“扎根理论”。
(2)Strauss (1987) 提出,先“XXX采样”,后“理论性采样”。难道这是你说的、都是“理论性采样”?
正是因为你还是学生,所以我不会公开你的信息。你真的要利用这次事件深刻反思学术研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了不得罪人?好发文章?拍马屁?还是其他?
******
没有任何修改的必要,如果仍然持有“所有版本都是扎根理论”这一立场的话。也不要去指出别人的错误,因为这是在引火上身。
【我可以这么说,如果按照你的立场(即“所有版本都是扎根理论”),那么文献中的所有文章都是OK的。】凭什么后来的版本可以任意调整/修改/自相矛盾/甚至完全放弃了理论建构的目的(ref.),其他作者就是错的呢?没有一个人是错的!难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同样,除非你的学位论文永久不公开,不然的话同行们肯定会拿来看,并会这么说,“看,连你自己也没有按照你选择的那个版本(Strauss)来做,还说别人是错的。”Strauss (1987)提到,扎根理论还得回到最初的做法。你有做到吗?完全没有!那还有什么对和错呢?
我再次引用这句英文: “…policing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is a tricky business. In particular, one must be careful to apply the same standards one demands of others to one’s own work. ”(ref.)
你要问自己,自己做得了没有?不要搞双标。
******
我绝对不会接受这篇文章。把没有看过的文献放到最后的参考文献部分以及把英文文献中的观点翻译成中文后不加注明地放到自己的文章里等行为都是学术不端。只要是违规了,就出局。否则也没有挂科/无法毕业/撤稿等做法了。不是什么东西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
我建议你大改后投到其他期刊,从头开始。在未来的修改中,你可以修改的是,(1)更加明确对所谓几个版本的定位,即后来的版本都不再是扎根理论,而不是后来的版本违背了最初的方法,这个不说读者也知道。不然的话,怎么会有所谓的不同版本呢?(2)不要“看人下菜”,当你在指出你的领域中的问题。明明你知道文章中提到的几乎所有人都有问题,为什么只指出部分人的问题?提到的其他人的错误呢?至少给我的感觉就是你在为某些人“洗白”,不想得罪某些人。
我不想和你有任何联系了(已删),否则的话,其他同事会认为我在帮你作弊。
你应该感到幸运的是,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在发表之前发现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不要通过其他人来解释,我不回这些消息。
我有这么大的反应不是因为你没有明确只有最初的扎根理论才是扎根理论+后来的都不是,而是你把英文文献中他人的观点不加出处地放到你的文章里。前几天晚上看了你的文章之后只是觉得“不乐观”,第二天早上(凌晨三点多我就醒了,怎么能睡得着呢)爬起来恍然大悟,文章里的部分内容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是从英文文献里来的。哪怕半句话都不行。文章里的一些错误甚至和之前点评过的文章里的问题一模一样,连错别字都一样。原来是在拷贝/粘贴。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还特地问你要了准备送外审的毕业论文(之前我从来没看过)。也有大大堆的问题。连你自己都承认,一些错误很低级。你连自己的学位论文都不认真对待的话,怎么可能会认真对待期刊论文呢?我还没跟你说呢,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里大面积错误,应该是 张三(1990),而不是张三 教授(1990)。
这次的结果当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平时的讨论如此之激烈。就在上一篇文章点评(ref.)里,根本不用提哪个版本,就凭作者引用的“扎根理论是’生成的’,而非’验证的’这一句话,就可以推翻整篇文章。在英文文献(ref.)里也是,一个错(比如,文献回顾的时间点)就可以否定整项研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费小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901-148396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