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小冬
某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的困惑及反思
2024-3-29 21:48
阅读:450

某研究生(新闻传播学)的私信:费老师,是这样的,我是一名研三学生,然后我的毕业论文是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做的,但是目前总觉得这个方法不被学院老师所认可,可能自己学术水平也有限吧,老师们更青睐于量化研究那一块,我关于扎根理论研究也有很多困惑,半年前刚开始做的时候也在豆瓣跟费老师您交流请教过,扎根[理论]的确很考验人的学术水平,但我在参考很多硕博士论文的时候甚至有人直接把扎根理论放在理论基础里讨论,而且大部分研究都有其他的理论作为基础,在这方面我的文章也被质疑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就一直比较困惑。(私下沟通,2024329日)

郭朗睿(2024329日)的回应:

1.“扎根理论理论理论基础(或其他研究方法下的理论背景”“理论框架等)的理论是同一个理论吗?如果选择了某种方法论作为基础,就应当遵从相应的逻辑前提、方法论体系以及体系中各个要素或流程的定位。

如果在科学环下去讨论:如果选择集中在以理论为起点的演绎法,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路径,当然是要有理论基础来确立问题的;但如果集中在以理论为终点的归纳法,则应该以生成理论为目的(譬如扎根理论,当然扎根理论也不是唯一以生成理论为目的的方法论)。选择开展一项什么研究,就应该明确不同方法论中的要素不能只因为名字相近就跨越使用,否则既往东又往西,做出来的能是什么东西?

除了理论,更有一个已经讲过太多次的问题。文献回顾在不同的研究方法论下,分别发挥什么作用,在什么阶段进行?

2.既然这位同学是新传背景的,一定也关注到今年初陈力丹在“2023新闻传播学这样走过讲座上的报告:“‘XX视域下的XX’,已经变成了一种标题的模式。某视域即一种角度,后面几乎全部是不知耕犁了多少遍的学科话题,换个角度再说一遍怎么能指望创新呢?还有的标题模式更陈旧,主标题为一句人所共知本学科概念,副标题通常是微不足道的XX为例基于XX’。这类标题的文章,几乎全部是学科常识的复述。讲座内容的文字稿亦见于陈力丹、许红玲(2024):大标题是一个说腻了的学术概念,副标题是✕✕为例基于✕✕

如果是一项检验理论或继承理论而开展的研究,理论基础当然必不可少且应当前置的,而且应当在现有理论基础上有创新(比如把停留在假说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整合理论框架、得出二级推论)而不是重复理论基础。如果是一项扎根理论研究,则要求研究者避免将自己的前置理论基础带入研究中。

但无论是[]一种类型的研究,研究本身的质量理论创新程度,都不依赖于理论基础”——即使缺乏理论基础,如果能通过研究过程让其不缺乏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成果(当然,过程上必须遵循所选方式的规范)。除非,研究本身就是完全停留在已有理论之内而进行的。

这位研究生(新闻传播学)进一步反馈:

“…我看完了[有样学样:为什么一些中国人选择改造扎根理论方法论]这篇文章,其实有点共鸣,经典扎根理论的确是比较正规严谨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可能是出于研究难易程度自然而然会倾向于按照程序化扎根理论去进行,而且作为硕士阶段能够做到像冯园[(2021)]这个程度的太少了,而且……我现在感觉好像不是所有研究都适合去做扎根理论,因为冯园[(2021)]她是研究莫言的小说,但比如像我们通过访谈去获得原始资料,就很难避免带着预设的问题去进行,只有这样访谈才能有方向的进行下去……这篇文章其实是从不同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国内大部分人跟风做了不是很严谨的扎根[理论]研究嘛,我觉得大部分像我这样的硕士生会倾向于在研究开始前参考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部分人可能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甚至觉得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捂脸][捂脸]”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不是所有研究都适合去做扎根理论!正如我们在有样学样:为什么一些中国人选择改造扎根理论方法论Wang, Shi, Li & Fei,2023)这篇文章以及其它文章(ref.)里陆续指出的,假大空+短平快+一哄而上是经常看到的现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费小冬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901-14274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该博文不允许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