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巴黎印象

已有 2551 次阅读 2015-2-23 22:17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我以为,到了巴黎,对法国的印象会渐渐清晰。而实际上,我来了差不多半个月,印象却越来越模糊。

还在飞机即将降落戴高乐机场的时候,看着那乌云密布的大地,我心想这便是法兰西?很陌生,又很真切!

穿越机场,坐在地铁上,环顾四周,都是“外国人”的面孔,幸好还能时常见到一些“中国人”(不能完全确定,因为日本人、韩国人在巴黎的也比较多)——这时我就想,现在国家发展了,中国人到处都有,真好!

巴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空气好,清新,呼吸起来令人畅快。当然,天气有点冷,还说变就变,才是放晴,一会儿便阴雨绵绵。这儿的人们好像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极少打伞,甚至父母带孩子也一样,顶着顶帽子即可。

我是以探究的眼光来观察眼前的一切的,譬如刚开始时见不到清洁工,散落的垃圾仿佛没人收拾;人们的目光都很“沉闷”,除了“自己”,俨然没有“别人”,都各顾各地行走……

那天,我们从迪斯尼游乐园回归的途中,因为手机没有电,想借别人的,这时地铁里离我们不远的就一老人(抑或中年人),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有点像是南美那边的。老婆说看着那人有点怕,但我们还是向他开口了,他很爽快的便答应了,而且有意地避开,显示尊重我们的隐私。他的手机又小又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可我在心里对他忽然有了几分敬意:这就是我们普通而善良的劳动者。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后来在另一地铁站又碰到了他,他仍然很热情地主动同我们打招呼,这个印象让人无法磨灭!

大多数“巴黎人”(我不能确定遇到是否都是)对“外国人”是很友好的,我们经常问路,尽管彼此语言不通,英语交流也较困难(巴黎会英语的据说不多),可他们大都会热情指点。反倒是在卢浮宫时,三个中国人开始用英语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告诉他们周二卢浮宫不接待后,好像忽然变得很“陌生”了,我真的很感慨咱们中国人“太现实”了。

这些天在巴黎,我们该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譬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博物馆、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巴黎圣母院、迪斯尼游乐园、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法国国家图书馆、凡尔塞宫等等,还有诸多不知道名字的。有一天,我带着“小坏蛋”沿塞纳河步行,竟然从卢浮宫走到了国家图书馆,找到了老婆上班的实验室。昨天,一家三口又乘坐游轮,沿塞纳河又游了一回。

如果你问我,巴黎景点中印象最深的是哪儿?我个人比较喜欢漫步在凡尔塞宫的花园,那儿是一片十分开阔之地。我们周六去的时候,经历了阴雨、冰雹、阳光灿烂,可谓“人间二月天,时时不同季”。

需要补充的是,站在埃菲尔铁塔上,感觉巴黎这座城市的夜景确实挺美,埃菲尔铁塔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小坏蛋”曾说,巴黎没什么,就是商品多。我们看了三回,终于给他买了辆滑轮车,最后发现还是中国台湾产的。

 

201522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869741.html

上一篇:羊年贺词
下一篇:寻找差别——欧洲三国见闻录
收藏 IP: 78.234.200.*| 热度|

4 强涛 王华民 李东风 李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