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到世界的另一头看风景

已有 2235 次阅读 2015-1-22 17:48 |个人分类:闲话生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到世界的另一头看风景

——神游欧洲四国




因为即将要到法国去探亲,看望在那儿做博后的妻子,所以有些朋友开始建议了:正好到欧洲各国转一转,起码不虚此行。

其实,这个我和妻子也一直在考虑,特别还要带“小坏蛋”一同前往,开阔下眼界是必须的,说到底是难得的一次机会。

于是,我和妻子便认真研究起来,到底是去哪几个地方玩呢?

妻子让我拿方案,我以为,意大利的罗马应该去,毕竟那儿的历史感是无可替代的;谈起欧洲的历史,似乎不能不提罗马帝国,包括罗马这座城市。

其次,瑞士也应该去,这个以中立国著称于世的小国,除了那些如诗如画的风光,还有它特定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管理方式,是否能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

第三,是妻子谈到的阿姆斯特丹,据她的师妹及其他在欧洲生活的人说,那是应该去的地方,卢比荷地区别有风味,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特别是欧洲人自己。

当然,法国也是重要选项之一,巴黎这个世界时尚之都,它所汇聚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实在太多了。譬如卢浮宫,那儿的收藏品有来自埃及、中国及意大利等各国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容括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

这样一来,基本直达了西欧、中欧和南欧主要国家,除了东、北欧,整个欧洲仿佛尽收眼底。

关于欧洲,对人类现代文明的贡献,犹如当年四大文明古国一般,只是它已然在引领:政治上,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均诞生于斯;经济上,现代经济制度的确立,源于当年它的圈地和殖民;文化上,欧式风格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俨然都“全球化”了,因为有一个词叫时尚。

不过,欧洲已经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了,每年大批的移民和数以千万计的旅行者,使这块土地越来越“公众化”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去欧洲?我会说,就是想去看看。

我曾经想过,假如有机会,我也不会生活在欧洲,我觉得咱们中国还是很好的地方,虽然它还有诸多的不如意——我倒不是说,我有“子不嫌母丑”的想法,而是我真切地认为:环顾四周,中国最安宁。

历史告诫我们,人不能固步自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如此。今天中国的社会制度,首先舶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结合咱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实践,就有了一个在改革中阔步前进的开放中国。

正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才得以去到欧洲体验,旅游也好,经商也罢,抑或求学,都是一个观察和学习的过程,目的是要增进中欧之间的了解,将我们自己的国家建设好,使人民能够生活幸福。

为了使行程更趋合理,我和妻子阅读了大量的旅游攻略。从这些“经验之谈”来看,旅行只是在路上,总有你走不到的地方,如何感受且在自己了。旅行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和放松心情,或者说是通过身体的劳顿开阔眼界并净化心灵。达到了目的,此行便不为虚了。

细细斟酌,我们改变了原有方案,想将旅行的重点放在“深度”,即在有限的时间安排里,尽可能地放慢脚步,在异地空间去穿越。初步设想是:从巴黎直飞罗马,在罗马游览两天;转威尼斯,漫游两天;经米兰进入瑞士,第一站奔马特洪峰,第二站从卢塞恩过黄金线至伯尔尼,第三站至日内瓦,然后返回巴黎。

在这七天的旅程中,仍然有“走马观花”之意。我看了有朋友花了十三天游走在瑞士,其结果还是“豹头蛇尾”,越到后面越发“草率”了。

期待到世界的另一头看风景!


2015年1月22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861870.html

上一篇:是做正常的人还是出色的人?
下一篇:儿子的世故
收藏 IP: 58.54.11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