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再说《知青》

已有 2676 次阅读 2012-6-13 21:03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历史, office, 方正, center

 

 

文章《不要厌弃历史——给<知青>说几句话》写出来后,我知道有些人会禁不住,依然会沉香提灯笼——照舅(旧)。这既是预料之中的,也是我可以理解的,为什么?

因为历史的现实于我们都有些模糊了,一个人述说的只是自己的经历,离综合而全面的历史会相去甚远。譬如那1200万至1800万的知识青年,每个人对曾经的青春感受是不一样的。很早的时候,我就听下过乡的同事说过,他们那会儿到农村并未哭哭啼啼,反倒感觉挺好玩的。时至今日,给他们留有“美好印象”的,却是那段曾经的青春时光。

无独有偶,有位叫许小勇的朋友给我留言说:“我是共和国最后一届‘知青’——76年10月后,就没有这个机会了——80年1月返城。我在‘五·七’农场的花果园很不错,离太湖又很近,常去东山街镇玩。当时的体重由在校的一百十八斤,很快增长到了一百三十六斤……则是在前几年,我少了运动,才突破了一百四十斤的底线……现在又恢复到了一百三十斤上下[人的身高,体重,也许还能反映人们的一点社会生活状态与精神需求的呢]
    人生没有如果,也缺了第二次选择的时空----假若还有,我宁愿还去以前的农场果园,返乡的都市生活,依旧是出于一种庸俗的生存状态而不能自拔知青,反倒成了我生命史上的荣誉和自豪呀!”

我在此全文照登他这段文字,只想告诉一些仍在纠结的人:曾经现实的历史,不只是你所经历的,还包含有别人的生活。而人类对于现实,永远是不满足的,这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之一。

也有读者说:“靠几百万知青下乡就能改变农村面貌了?!实践证明根本就没有改变,直到现在农村还是落后的。明明是制度有问题却让大批该接受正规教育的知青或者已完成高等教育学业的青年下乡去,学而非用,浪费了一代青年人的黄金光阴,造成了我国科技人才严重断层,给中华民族的科技进步带来巨大的危害。”仔细分析这位朋友的话,似乎定论有些不准确,因为我们现在的“两弹一星”元勋,几乎都是那些年培养出来的,甚至当代航天事业的领航者们,大抵也走过那段历史,何来“严重断层”之说呢?而今天的“北大仓”,难道不是当年知识青年青春的献礼?

中国农村的“落后”,恰恰是那些年有所改变,尽管改变得不彻底,或者说不令人满意,可是历史也有其现实不可跨越的一部分,谁都不会是“先知先觉”者。我们站在今天,如果一味地指责我们的先辈所作出的努力与探索,那么我们的后人也会如法炮制地来议论我们,我们又将如何?

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北大才子”卖肉?而不能容忍“清华才子”上山下乡?是金子哪儿不会发光?是块钢哪会没有用?梁晓声也曾经是知青,他不是成为当代作家了么?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他曾经写过《雪城》,今天编写《知青》,如何会美化那段历史呢? 

我们说,历史既有经验,同时也有教训。而正因为应该正视这些,我们才在寻求新的变革——这些变革同样也会带来影响,其中便包括诸多的问题,如同当年所谓的知青运动。这已是我们现实的历史了。

我们的现实,是历史的累积,也必将成为历史的延续。我们如果厌弃曾经的历史,我们也不会满意当下的现实,譬如吸毒、卖淫、赌博、涉黑,等等,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或许你会有一个答案,可这答案会被多少人认可?又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你的答案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显然,你我都无法回答,只有如当年一样痴狂的人,会那么坚定地告诉你:他的答案便是真理!

可你会信么?假如你能读懂历史的现实,或者现实的历史。

 

2012年6月13日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581839.html

上一篇:谁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下一篇:并非多余的话
收藏 IP: 122.82.184.*| 热度|

7 陆俊茜 陈小斌 赵建民 张冠阳 林耕 czhc nip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