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把“孩子”揍一顿

已有 901 次阅读 2024-1-22 18:36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向来不主张打孩子的,因为我反对暴力,更别说尚在成长中的娃娃。
然而,我赞同惩戒,尤其孩子有不良行为,可能滑向“毁坏”的时候。
这个时候,孩子其实是迷茫的,不觉得在“自我毁掉”,还可能“乐在其中”。
这个时候,“敲打”下孩子,可能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说教”已毫无意义。
我们的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为只要激励不要惩戒的好。孰不知,激励和惩戒是育人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为什么呢?
当孩子遇到挫折,遭受打击,精神萎靡不振的时候,持续的激励是有必要的,但要让其真正“清醒”,仍须予以适当“敲打”。
当孩子沉迷手机,或网络游戏,整日无所事事的时候,该动手揍一顿了,表明态度“坚决不去允许”,让其有所顾忌。
这个时候,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尽责很重要,感情的事可以放后一步,制止“不良行为”首当其冲——这就好比驾车遇险,紧急刹车可以“救命”!
先让孩子知道“疼”,再让其“明白”,这个过程无法省略,一些孩子和家长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未来孩子会因此感谢父母的严厉的。
严管厚爱,这个“爱”是“慈爱”,但“慈爱”的前提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比如该读书时不读书,整天抱着手机玩,好吃懒做,父母没老就开始“啃”了。
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父母溺爱的结果,原因不在孩子,而孩子却为此将承担严重的后果,可能使其生命的价值降为零。
揍孩子要讲究方法,伤皮伤肉不伤骨,伤外不伤里,重大问题上只能一次,适可而止——要知道“长记性”,一回就够了。
当然,揍孩子不以打孩子为目的,一定要制止不良行为,比如没收手机,无论如何不要再给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把孩子放到一个隔绝的空间,强制学习一段时间,过一阵子之后再研究下步怎么做;第三步,相信孩子有所转变,激励其步入正轨,慢慢去改变那些不良习惯,这个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
最终,有爱,“浪子”才会回头;回头了,人生才会真有希望。此法并非不二法门,仅供参考!

2024年1月22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1418957.html

上一篇:“无敌人生”等于什么?
下一篇:人为什么要读书——评影片《我本是高山》
收藏 IP: 219.139.66.*| 热度|

1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