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minq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minqian

博文

对侯成亚先生的“简答”的简答

已有 3136 次阅读 2010-5-24 22: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侯成亚先生在我对其《什么是五四精神?》的评论发表后,又作了《五四精神与中国“精神之根”》对我简答。我很感动于侯先生的认真,先是在我的博客中加“汤敏骞按”并转载全文,又在今晚记写如下思考,附于侯先生博客中“五四精神与中国“精神之根”——简答汤敏騫先生”之后,请侯先生和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发表评论人:[游客]汤敏骞 [2010-5-24 22:31:40] ip:123.6.240.*  

侯老师:非常感谢您认真对待我的评论。我觉得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认识“五四”运动及其精神影响,二是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第一点,我前边的评论已经包括了我的主要认识,兹不赘言。补充一句,“赛先生”至今未让我国的“赛”在国际扬眉,“赛”的发展水平连我们过去瞧不上,认为只知道一味模仿的东洋人都赶不上,可以钱学森之问、日本人已得多个诺贝尔奖为据;至于“德先生”在我国的际遇更是令人齿冷。要紧的不是怎么说,关键是要做,一点点地开始。关于第二点,我认为应该采取总体肯定、个别扬弃,整体继承、去粗取精的态度。中华文化几千年延续,简单地说其中主要是“三纲五伦”,恐怕是以偏概全了,那样也是一叶障目,会犯倒盆中脏水而把孩子也倒掉一样的错误。“五四”时期的学界大师,如陈寅恪、钱穆、马一浮等人,既知华爱华,更知“洋”爱华,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学术生命。祖宗确有过错之处,但按照中华文化基本意旨,哪有不要自己祖宗的?上个世纪30年代,好像我国学界即辩论过“全盘西化”必要与否的问题。今天我们不必要再来深入讨论。我只想说,“很多类似问题,反映到对待我们文化上,就是太草率,非常轻薄的对待了我们的文化”(张诗亚:教育与中国文化.聆听新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P142)。我不是中国思想的专业研究者,没有专深的资料掌握和观点,但是我不忌讳与专深者讨论,“无知者无畏”。不知侯老师以为然否?

 

发表评论人:tangminqian [2010-5-24 23:05:45]   
侯老师:进一步言之,新中国建立后,“破四旧、立四新”、“文化大革命”,等等,都接续“五四”遗风,采取决绝的阻断态度和办法,终于使古代中国人的后代——我们,真的不能再与自己的祖宗,建立清晰的思想联系、心灵对话了。学问渊博如侯老师,恐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只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了。唉!至于“五四”学生活动的方式,我并不一般性地做以否定。我是从学生过来的,纯洁可爱、青春热血的学生,敢于拿自己的青春、生命,去换取芸芸众生(在市场体制下,与个人的资本增减无关)的幸福或者成王侯者的官印,确实值得发扬、传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7476-328246.html

上一篇:读《我的几个老乡,以及对我的人生影响》后
下一篇:申报2010课题记
收藏 IP: .*| 热度|

3 周可真 金小伟 鲍海飞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