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lin Wu Bolg Quantum Hermene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glwu philosophy of physics、philsophy of technology、quantum hermeneutics

博文

第13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侧记

已有 3648 次阅读 2010-9-15 19:56 |个人分类:学术会议与讨论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量子技术, 年会, 中国学派, 技术哲学

吴国林
13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于2010911-12日在上海大学召开。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忻平、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王玉平等到会祝贺。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专家学者与研究生近140人。上海大学对会议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会议取得了成功。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并有读书会。会议首先是坐而论道,其后有一天的世博会之行----这是行而论道,考察世博会的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事实上,贯穿在世博会之中,显示出来的东西是技术,其后是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深厚的文化(我将另文叙述)。
大会主席台
小组讨论
博主在讲
认真听讲
比如,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会主任陈凡教授说回顾了第13届技术哲学会议的主办方事宜,上海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都在申办,后给予了上海大学(世博会的现场体验是共同的期待),并对两个学校进行感谢,提出了技术哲学也要为国服务。在这次会议上,他特别提到:要努力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学派。他说,东北学派是创建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学派的重要基础,应从陈昌曙先生接着讲。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童世骏认为,世博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的博览会,但技术的背后是科学,还有新四大发明。
朱葆伟讲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推理与实践智慧。“笛卡尔帐篷”,可以先建帐篷。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理论与实践的划分。研究实践的就是实践智慧。理论是研究永恒的。实践是指向具体、并导致行动,与人们的利益、价值相联系。李伯聪讲了工程哲学的有关问题,并说工程哲学与技术哲学,说是两家就是两家,说是一家就是一家。张明国说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技术与风险的关系。技术发明的风险问题,从技术的实现或导致技术失败的因素。王续琨讲了技术哲学的元研究。夏保华讲了:德克斯(Dircks)发明哲学的范式的意义,他说,德克斯发明哲学应作为技术哲学之始。上海大学的杨庆峰讲了技术现象学的合法性问题。技术现象学的合法性缺乏论证。技术现象学就是在描述技术问题的时代,借助于现象学的方法,开启新的技术体验领域。高亮华讲了技术哲学的趋势,包括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后现象学等。邓波讲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绿色建筑观。翟振明讲了物联网与虚拟世界的规范原则问题。
谢咏梅讲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昌在50年代讨论机床的辩证法,从机床的发展史来展开研究,并提出要调查研究,这意味着技术哲学的经验研究,早在中国的技术哲学开始时就采用了,因此,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在中国来说,就是“回到原点”。毛泽东对该问题的看法,要求文章的语言要一般人都能理解,这意味着要考察技术哲学的接受者,有语用的味道。
吴国林在小组与大会都有发言,其题目是“波函数、量子控制及其哲学思考”,这是一篇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结合起来的文章。并讲了自己的量子信息哲学、量子控制论哲学与量子技术哲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在国际上的领先研究地位。小组的讨论比大会的讨论要激励。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张明国与陈凡在总结会议上,都将量子技术哲学作为本次技术哲学的一个亮点。这次会议也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技术哲学的精细研究风格,希望在科学哲学、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在国内与国际技术哲学学术界中的话语地位。
在我看来,技术哲学要形成中国的学派,我们必须要有独创的理论研究,即提出在国际上有特色的技术哲学的理论。比如,荷兰的技术哲学之所以在国际上在影响,关键在于它们提出了技术的功能与结构的二重性理论,尽管有争论,但总的受到了国际技术哲学界的肯定。国际上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不在于是否是做实践的或做案例研究,而重要的是在一个理论的旗帜下,扩大对经验的解释与预见范围,而且是理论创立者本人在持续地推进。无疑,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是一个有过去、当下与未来的重要方向。当然,还有其他方向可以创立(如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后现象学等)。中国是否能提出如此这般的一个理论呢?尽管中国不缺乏技术哲学的实践传统,但是,缺乏一个在一个理论的引导下的持续推进。
总的说来,这次有亮点,有问题意识,还有新的形式读书会。另一个问题是,人数较多,讨论时间不足,对发言者的观点的批评不足,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宏大叙事。
(注:这里仅照了几张照片,没有也不可能一一对学者拍照。主要是小组与大会的部分照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7363-363424.html

上一篇:物理学中的实在之考查
下一篇:产业、理性与反思——世博之德国行
收藏 IP: .*| 热度|

2 黄富强 郑作龙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2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