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研所成功举办第十八届哲学工作坊
吴国林 20241205
2024年11月30日19:00,由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八届哲学工作坊在马克思主义学院102A会议室成功举办,主讲人为南开大学翟锦程教授,其题目为“西方知识体系的传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影响”。本次工作坊由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吴国林教授主持,罗栋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翟锦程教授翟教授首先梳理了西方知识体系的历史发展,从智者学派的“三艺”、柏拉图的“四科”到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阐明其体系化过程及从神学转向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历程。随后,他分析了西方知识体系在中国的两次传播:第一次传播发生在明末至清初,通过传教士引入西方天文学、地理学和哲学逻辑框架;第二次传播则在清末至民初,通过新文化运动和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这一过程中,“中体西用”模式虽试图融合中西文化,但也带来了价值观的断层与矛盾。
翟教授以中医药为例,指出中药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强调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西药是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过程中,呈现出基于实验科学的快速迭代与淘汰特征。通过中医与西药在逻辑与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中医药体系的逻辑基础是中国逻辑,其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哲学特质,中国哲学与逻辑的深厚底蕴。
罗栋副教授在点评环节提出了若干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以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例,探讨了其价值倾向背后隐含的西方知识体系的影响。
吴国林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通过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医学的探讨,天人合一的观念对我们构建当代科技观念与体系会有积极的影响。中医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西方”科学模式的挑战,值得我们思考。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区分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西方的、哪些是人类的知识等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因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其中既有区别又有相同。
工作坊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为探索西方知识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国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7363-146304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