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pingcu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pingcug

博文

四个刻骨铭心的感悟

已有 542 次阅读 2025-4-13 21:15 |个人分类:个人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好久没有更新博文,静下心来,把自己刻骨铭心的感悟记录下来,鼓励自己和同行人。我是2017年博士毕业,一直到现在已经8年了。回想起自己的上学和工作经历,颇为坎坷,曲曲折折的,自己的心态已经从当初的稚嫩蜕变为静看云起云落。经过岁月的沉淀,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喜欢争强好胜、与人争论的青年,反而悠然自得,能够很清楚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所要走的路,算是有了非常清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感悟一:走路上小学,对人的韧性塑造非常大。

脑海中很清晰的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才5岁,因为父母要在田里干活,家里没有人看管,我也不得不早早上学。记得那个时候,没有自行车,更加没有公交车和家庭汽车,我像邻居家的大哥哥一样,背着一个帆布书包就开始踏上了去小学的路。家距离小学大概1.9公里,从现在来看,不算远,但在那个时候,感觉非常远,就像隔了一个太平洋一样遥远,不但远而且陌生,碰上下雨,一路泥泞,很容易摔跤。为了上学不迟到(八点钟上课),我们一个生产队的小朋友常常早上5:30就开始陆续起床并相互约着一起上学了。小时候,我营养不良,身高不高,腿也显得短小,所以那个时候,为了走完那1.9公里的泥泞路,我也是拼尽了全力,虽然读书的梦想牵引着我,但支撑我走下去的是和小伙伴一起走路的相互打闹和说笑。在整个小学期间,我一直是努力和克服的状态,成绩也不好,时常觉得自己没有前途,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但好在我真的坚持下来了,因为走路锻炼的缘故,我的身体好像也长高了不少。现在回想起小学走路的那段时光,才觉得走路上学,像是黑暗中的第一掌明灯,塑造了我极具有耐力,极具有韧性和从不轻易放弃的品格。虽然自己不再年轻,但我时常非常怀念这一段时光,怀念泥泞路上的永东桥。

 

感悟二:居然还有谷歌Google,打开了一扇新的世界大门。

进入研究阶段以后,我常常需要写一下文献综述,需要去找几篇关键的文献。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我常常会在web of science和知网上搜索,也只会用文字的方式进行搜索,后来我发现google可以搜索图片,能够通过关键词,把一些重要文献的图片展示出来,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搜索方式,极大地解决了我容易记得图片但忽略文献具体信息的问题。总结这个感悟,我是认为人的大脑对声音和图片是比较敏感,有认识的规律:方法论。所以,在后续的研究工作过程中,我就特别注意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创新。

 

感悟三:出国工作,认识到沙漠中竟然还有人类的城市。

大学毕业以后,因为偶然机会,我到北非工作了近两年时间。尽管在毕业以前,脑海里已经有了对外国的基本认识,但我真正踏出国门,踏入外国岭图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不同的国家之家的差异非常大;我所工作的国家属于戈壁滩,类似于新疆戈壁滩的那种环境。当我拿着一瓶C’est bonne的矿泉水时候,我感觉在沙漠中喝水,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沙漠居然还可以喝到这么纯净的水,居然还有人类的生态城市,沙漠中的植物也可以长到一人多高。经过持续的了解和工作,我意识到人类城镇在沙漠中的一定分布规律:往往靠近水源和背阳。后来我离开所工作的地方时,房东白胡子老爷爷送给了我一块西铁城的手表,岁月的痕迹镶嵌到老爷爷的脸庞中,也刻在了表带上,但手表走时依然很准,每天准准的慢5分钟。回首这段出国工作的经历,我是觉得人的认知与经历有关,也和自己所在环境有关。破除自身认知缺陷的最好办法,就是去深度体验不同地域和身份背景民族的生活方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感悟四:Python编程语言,打开了新的窗户。

上中学的时候,老师一直说,未来的计算机、数学和英语,会像骑自行车一样,是每个人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可能是自己没有听进去,也可能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工具学科的重要性。后来一直到博士后阶段,我才意识到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就像是和计算机交流的强大工具,相当于在工作中多了一个并肩作战并忠实的强大战友,能默默支持自己的工作,赋予自己无限的可能。《荀子·劝学》中记载,“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6258-1481852.html


收藏 IP: 182.245.65.*| 热度|

6 尤明庆 武夷山 李志林 王涛 朱平平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