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zhang

博文

一个关于天赋和学习的讨论

已有 3221 次阅读 2011-5-5 12:34 |个人分类:新观念|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习, 禀赋

    博主(张伟):书童送来----科学网大学文化书院第一道题目,悬赏之.什么是生而知之,什么是学而知之? 
  
    这个题目好像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为什么要活着?”这种问题似乎很大,但答案却非常小,因为答案只能是针对一个(具体)人的。
 
    博主回复(2011-5-4 09:29)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那就是<大学>,因为极少的人是生而具备优良的学习禀赋与能力,多数人聪明过人,注意力分散,需要通过学习学习,打整恢复优良的学习禀赋与能力,就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就是《大学》的秘密。敬请指正。谢谢!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是回答如何”学而知之“的,是学习的态度或者方法。而不是“什么是生而知之?什么是学而知之?”的答案。
  
    博主回复(2011-5-4 12:31)正因为只有极少的人是生而具备优良的学习禀赋与能力,多数人聪明过人,注意力分散,不能专著深入地学习,对于后者才需要<大学>教育,达成"学而知之"的目的呀.
  
     依你看来,这就是生而知之?
    每个人的禀赋是天生的,例如一个漂亮的面孔再加一双大眼睛,再如一个非常漂亮的嗓音,如此等等。有了这样的禀赋,就具备了当演员、当歌手的基本条件。但这种天生的禀赋是不能称之为“生而知之”的。有了这样的条件还需要学习相关的表演、歌唱,即学而知之后才能真正成为演员、歌手。
    我认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生而知之,只有天生的禀赋。任何“知”都是学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学而知之。
 
    博主回复(2011-5-5 08:10)您是对的,"只有学而知之",但是有很多人"学而也不知之",所以才讨论怎样"学而知之",才有孔子所以提出的表述.
 
   学而不知的原因有很多。一种就是没有学习某种知识的禀赋,例如有的人天生就没有数学头脑。一种是没有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还有就是没有学习到正确的知识。还有很多,恐怕要经过研究才能做出全面的回答。简单来说是两方面的问题:学什么,如何学。
   “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回答的是后一个问题。学什么就需要结合一个人的具体条件了。没有爹妈给的好嗓子,就不要去学歌唱了,个子不高就不要学打篮球了。这种个人禀赋的发现和利用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只能因人而异。因此总体说来,“什么是学而知之?”这个问题的没有普适性的答案。
  
     博主回复(2011-5-5 10:10)诚意的境界需要热情与兴趣,正心是正确良好的思维素质,格物致知后面有一套完整的正确思考认识问题规律,博文"李远哲做学问"就是属于"生而知之"者的表现,多数人在"学什么,如何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需要研究怎样才能造就"学而知之"者.
 

     刚才说了,学什么是要看禀赋的,没有普适性的规律,一般说来是没什么可以研究的。如果一定要研究,那也只能是如何发现、确定一个人的禀赋。这大概就是所谓“星探”要做的。
     如何学的问题倒是需要好好研究。它涉及人的思维规律、智力发展、经验积累、知识结构的形成等等等等诸多方面。本人在人的思维规律方面有些体会,有时间写下来一起讨论。

 

      博主回复(2011-5-5 13:40)简单学习:吃喝拉撒睡、一般的手工劳动、找对象、生娃,只要身体健康、无智力障碍都可以学习达成。但是现代社会(特别是未来的知识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都要进行复杂的专门的学习,也有大量高难的问题需要解决,那有那么多有禀赋的人(“生而知之”人)。依靠所谓的“星探”是过去的思维,显然不符合现在与未来要求,所以要造就“学而知之”的新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53-440715.html

上一篇:春天终于来了
下一篇:我们为批驳和个人自由与权利吵了一架
收藏 IP: 202.98.13.*| 热度|

2 张伟 申艳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