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方面对高校官本位的议论声不绝于耳。本人粗粗浏览了一下,这些议论大致可分为两种:⒈大学的事务由行政领导干部、按照行政管理模式管理,而不是由教育专家按照教育本身特点管理,官本位的管理给高校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诸多弊端;⒉ 教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等等,使优秀的教育和研究人员流失,妨碍了高校教学和科研。
对第一种议论本人尚无话可说。对第二种议论却想说几句。
教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总而言之,在中国就是×而优则仕。陈永贵官至副总理,徐寅生官至部长,这是以前的。现在的就更多了。
本人对优则仕本身举双手赞成。官员不从优者之中来,难道要从劣者之中,或者“中”者之中来吗?
问题首先不在于是不是优则仕,而在于某个优者是不是适合为所为之仕。如果把一个优秀人才安置到不适合他的岗位,那可真是干部选拔的杯具。不仅耽误了人才,而且坏了事业。
其次,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他本人应当追求的是成绩最大化(套用经济学术语,利益最大化)。究竟什么样的岗位才能成绩最大化,恐怕只有本人知道。首先是他喜欢为官还是为×(学、研、教,等等)。本人在博客中论述过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爱好和职业统一。×而优则仕去了,仕没有做好,×也荒废了,只能说此人不是真正的优,他不知道自己的爱好,更不知道为自己的事业忘我。
商人要使利益最大化,做官就应当使政绩最大化,作学问搞研究就要使成就最大化。
成功的商人都懂得如何使利益最大化,成功的官员都懂得使政绩最大化,可我们的学者多数不知道如何使成就最大化。因此我们很少有大师级的人物。
不论什么事情,要实现最大化就需要经营。多数学者没有成为大师,没有把自己的成就经营好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守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53-30048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