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飞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ushixiyu 看淡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做真实的自己

博文

新精神分析理论

已有 5216 次阅读 2010-6-23 18:44 |个人分类: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心理学, 精神分析, 艾里克森

写在前面,最近上了人格心理学课,老师讲的不错,因此感受颇多。

首先是对于心理学家,发现很多心理学家都是心理有问题,或是童年有阴影,像阿德勒,一个自卑的孩子,或是自己的精神有问题,想荣格,有精神分裂的倾向,而鼻祖佛洛依德,的确是一位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但确实算不上一个内心无杂念的人。但是说这些并不是想说这些人不行,他们都是大师,他们所作的研究,在我们现在人看来,依然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事实上,真的是有一句话,人无完人,真正完美的人,恐怕是只能在神话中出现了。只要你愿意奋斗,拥有一颗努力奋斗的心,认真的做事就好了,何必一个劲的追求完美呢。

其次是对于心理学,心理学对于我,之前确实是一门很神秘的学问。但是一直对这个很好奇。其实在刚上大学时,我就借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然后随便的看了下。说实话,那时候看心理学书,主要是当时刚上大学,然后看一些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书时,老是用心理学来分析我们。呵呵,说实话,我是不喜欢被人分析的,所以与其被人分析,不如自己了解了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然后就读了些,其实没有读出什么,只是知道心理学其实是一门学问,跟其它学科一样,并非是一帮人在哪里闷闷的分析,而是在社会调查,真正的出的结论。仅此而已了。因此这次上这个课,感觉可谓收获颇多。

对于性格的理解。以前看网上,老是有做人性格测试的问卷,究竟可信度如何呢?现在看来,只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信度不高。至于这其中的信则灵,也有了新的理解。信则灵,是这个样子的。当你觉得测试准确的时候,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将这种性格主动地赋予的你身上,主动寻求一致,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你可能就真的成为了这种性格。所以说不是这个测试的准,而是你的自我调控造成的。这叫做承诺一致性。但是心理学倒是真有测试的,而且确实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人的性格从内向到外向的分布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总体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性格是介于内向与外向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分。这就是现状。

以上是一些感受,并不是新精神分析学的内容。新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区别。首先是一种继承。经典理论是佛洛依德创立,新的是由艾里克森创。但是艾里克森与佛洛依德的女儿安娜似乎是师徒关系,所以,这个理论其实是基于佛洛依德的。但是主要区别就在于,佛洛依德认为人在七岁之后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人格,虽然他将人性格形成一直分析到了十八岁。但是人其后的性格变化的原因却可以从其一直七岁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影子。

这里也想说一下佛洛依德的伟大之处,之前西方社会认为,人一出生,即是是一个儿童,也已经是一个小大人,而佛洛依德的理论让人认识到,人的真正成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是很伟大的。

新精神分析理论把人丛生至死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任务,任何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影响人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他很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影响。

婴儿期(0-1岁),

学步期(2-3岁)

学前期(3-6岁)

潜伏期/学龄期(7-12岁)

青少年期(12-18岁)

成年早期(19-30/40岁)

成年中期( -50/60岁)

成年晚期(50/60-  )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要,如果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会形成一种性格,而如果需要的不到满足,则会走向另一面。而我们现实社会中的人的一些病态(呵呵,如果可以称得上的话),比如少年反叛,中年危机,老年绝望等,都是因为人在这一个阶段没有能够正常的发展的缘故。

知道这个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首先不要受一些人性格决定论的影响,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其次不要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或是那样的,你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由你自己控制的,如果你想要改变,努力下时间会帮你改变的。再次不同的时期的人的确是特性不一的,正常就好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性格,有年轻人的想法,别人不理解,这是正常的。最后其实心理学讲的只是一个大部分人的事件,并不能排除有例外的,所以这些并非是绝对的,如果对于测试或是什么的,不要过分相信或是依赖。

写在最后,心理学与哲学,这两个看似很深奥的社会科学,确实是吸引了很多人。而在这两个领域,也着实诞生了一批不循规蹈矩的天才们,想想尼采等等,呵呵,很有意思。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0398-338129.html

上一篇:舞蹈学习结束
下一篇:新红楼梦
收藏 IP: .*| 热度|

1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